<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编辑:高山流水</p><p class="ql-block">文 字:高山流水</p> <p class="ql-block">“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就是守岁。既然是“守”,那就有不舍的情留恋的意。不管怎么苦怎么难,热爱生活的人都特别珍惜时间,不希望白头不希望长皱,不希望佝偻不希望跛脚,可是时间的任务就是让人老去,这谁也改变不了。人们面对时间是无耐的,聪明的人们就用守岁的方式来丰富一下惜时的情感。人们用各样的热闹送走旧年,迎来新年,但是内心实在是无法为时间的流逝,自己的变老而欢腾的。</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改变,忙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他们只匆匆地来去,应景式地生活,完全忘记了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团聚、孝悌……这种只会囫囵吞枣应付生活的人是不知道守岁的内涵和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充分显示了对过往的不舍和未来的的憧憬。记得小时候,除夕之夜宁可爬在凳子上忍受着寒冷睡去,也不愿意躺在温暖的被窝错过子时的鞭炮。长辈们吃过饭,总要在锅里、盘里剩下点儿残羹冷炙,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年年有余的生活。我们在吃饭前总要把族谱挂起,点上香,摆上祭品,掌门人带领大家给每个过世的族人叩首。老人还时时会指着族谱上的先人说上一段关于他的往事。这些故事里常有族人为家为国为下辈人如何创业垂统的情节。讲故事的老人在激动处会抚摸着我们这些娃娃们的头垂下几滴泪来。我们常常是沉默地听完,等待老人说撤下祭祖的饺子后,就急不可待地吃起来,有关老人讲的故事也一并吞进肚子里了。</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守岁前老人常会给我们交待许多注意事项,比如不到十二点不能睡觉,否则就无法交子;不能在守岁时动族谱牌位,不能动祭品,否则老祖先就不会保佑我们;要把压腰钱装进裤袋里,否则来年就没啥吃……一切一切都是为下一年考虑。我们因为老人要求得严格又神秘而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围着炭盆迎接新年。</p> <p class="ql-block">自从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守岁就成了看电视。记得有电视的人家在除夕是最热闹的。这些人家也乐得端来水果、瓜籽、花生、糖块招待邻居们。大家围在一起,大人说说年景,说说过年添制的新衣服,而小孩们打打闹闹,时不时点上炮杖,让鞭炮声久久回响在黑黢黢的山谷中。那种氤氲在空气中的年味,实在让人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子时,电视里还未撞响新年钟声,我们已经点燃了迎新年的鞭炮,这一家那一家鞭炮声接连不断,如果真有魑魅魍魉,也一定被这震耳欲聋的声响吓得无影无踪了。在鞭炮声里,大人们给老祖宗端上煮好的饺子,点上香,磕几个响头,祈几个愿,算是祭了祖。然后,撤下饺子,再倒进锅里,搅一搅,一家人各盛一碗,吃了饺子算是交了子时,迎了新年。</p><p class="ql-block">一系列的仪式即隆重又热闹,那真是年味十足。特别是祭祖,让小一辈真正知道了仁、义、礼、信、孝、悌等伦理道德。现在,在城里住进单元楼,无论房子怎么窄狭,我都要想办法腾一个位置,放上祖宗牌位,在春节里祭拜一番。不进行这样的仪式,好像就没有过去年。</p><p class="ql-block">“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过了除夕,新的一年才开始,酝酿的希望才逐花而放。人们重视除夕胜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好像现在的人都是个人主义者,忘记了世界上还有交流、关心、亲情……即使守岁,小孩也懒得去放鞭放炮。近几年禁放,小孩大人都也落得清静了。各人一部手机,旁若无人地看看笑笑。大人们多也忘记了生下他们养大他们后去了天国的先人们,不摆祭品了,不上香了,不烧纸钱了,还冠冕堂皇地说这是文明过年。</p><p class="ql-block">我倒是怀念过去,一种守岁情节挥之不去。当我在除夕摆上祭品,上香磕头时,女儿惊讶地注视着我。我会平静地对她说:“其实这才是文明,认祖的文明,归根的文明,为祖先上炷香,给祖先磕个头,才证明你是知道中华文明传统的人。时代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忘本,也不能没有对未来的希望。这也是一种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表现。”女儿忽闪着大眼晴说:“我觉得你是老封建,老迷信。”我无奈地摇摇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黑咕隆咚的阒寂的小区,心又飞到了童年那守岁的小伙伴们身边。“儿童強不睡,相守夜欢哗”,这也成了遥远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