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何止青绿

豆瓜子

<p class="ql-block">今年的春晚热搜被东方韵味十足的舞剧《只此青绿》霸屏了,宅男们狂搜女主的信息,喜欢艺术的狂搜有关《千里江山图》的一切。很庆幸6岁的儿子看了这个节目后告诉我说,“妈妈,这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听到古琴的声音了”,感谢学堂老师对孩子中国名画赏析的积累,也感谢古琴老师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古琴的种子。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经历了多少沧桑和战乱,最后呈现的文化厚度和深度,只此青绿,又何止青绿。</p> <p class="ql-block">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像一枚珍珠,要经历岁月的打磨才能成就它的圆润和温婉。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不识字的浣纱女到各个朝代的文学大家,都在中国的诗史上画下或浓或淡的一笔。铺垫、起草、最后被捧上“不读诗,何以言”的位置。当然,唐朝是诗最好的年代。开疆拓土,夹杂着各种文化的交融。五胡乱华,儒家礼教约束最少,极具包容性的年代。出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还有数以万计的诗人。在那个全民皆诗,甚至连吵架都可以用“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年代,成就了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 </p> <p class="ql-block">李白身上那种青春的放荡不羁、不计后果是那个大时代对他的包容和肯定,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自我绽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等的气势磅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的自信自恋甚至自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何等的潇洒风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是何等的狂妄和不羁,以及当权者对于文人的宠爱和包容。这种诗人绝不是书房里走出来的诗人,犹如天界中的仙。</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只此青绿》的背景画《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十八岁的少年天才,得到宋徽宗的赏识,用半年时间创造了中国美术史山水画的绝笔——《千里江山图》。传统的国画是大面积的留白、写意和渲染,减法原则,王希孟大胆的不走寻常路,用最好的材料,大笔一挥,加法原则。王希孟和李白有着同样的率真、不羁,我们现在十几岁的孩子,应该多读读李白,多看看王希孟。十几岁犹如初升的太阳,就是要大胆的去做,去错,去摸索。在不触及底线的前提下,社会应该给予最大的包容,因为孩子才是我们民族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诗圣杜甫又是另一种生命状态,如果放在当今社会,他应该是个很好的父母官。他体恤民间疾苦,永远关心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有真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才能知道底层人民的不易。李白是无比的绚烂,杜甫是人到中年,体会过人世间的沧桑和冷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一个瘦弱的老头儿,一边摸着胡子,一边奋笔疾书。两种完全不同的流派,就像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从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到历经沧桑的中年。 </p> <p class="ql-block">诗佛王维又到了另外一种境界。如果说李白是在天界完成仙,杜甫是在人间完成圣,那么王维根本不在乎是否要完成,因为在他眼里,四大皆空,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王维也是一个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掌管皇家乐师,创办梨园。由于政治原因,含泪为安禄山弹奏开国大典,日后唐朝复兴,他便远离政治,看淡一切,做了隐士。“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播放《只此青绿》的时候,我正在隔壁房间搞卫生,是里面的背景音乐吸引了我。古琴的那种悠扬、低沉的声音让我立马扔掉抹布,跑到电视机前。今生有幸,认识这个带着华夏文明的古老乐器,也感谢一路陪伴成长的老师。李白是生活在一个大包容的时代,而在汉唐之前的魏晋时期,同样的放荡不羁,同样想自我生命的完成,却是那么的不容易。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高八尺,风度翩翩,因为想远离政治,整日裹着棉袄打铁。他太不一样了,可怜他没有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最后被卷入政治旋涡,顾影自怜,《广陵散》从此绝已。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生命纯粹,让我们叹息,如果给予更好的环境,是不是会留下更多的古琴曲子。我不知现在我们听到的《广陵散》还带有多少嵇康的杀伐之气,也不知现世还有多少人愿意听能听懂广陵散,包括我自己,也是不懂曲中意。</p> <p class="ql-block">古琴就像中华历史的一个缩影,冷冷七弦琴,演绎着角 徽 宫 商 羽,与天地对话,与自我对话。近些年,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扬。经常看到穿着汉服的少男少女们自信的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小巷。古琴曲目的更新移植,也不是当初的曲高和寡,高高在上,无人能及。感谢当初学堂里的那个九岁的小女孩,一曲《沧海一声笑》,让我下定决心去学这门古老的乐器,感谢《只此青绿》,总有些人会因为它爱上了古琴,感恩一路碰到的老师,朱琦瑜老师为我们打开了古琴的大门,张朝辉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古琴学习的另一个高度。尤其对于孩子教育,他颇有见解。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引领兴趣和鼓励才是最重要的。经常看见网络上家长陪着5/6岁的孩子练琴,孩子哭得不行,家长气得不行,学费贵得不行。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那么就算他最后考了满级又能怎样?长大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碰琴,永远关上了琴的大门。逸和斫舍这种“快乐玩琴”的理念是多么朴实又高级。</p> <p class="ql-block">古琴非遗传承人张朝辉老师为人谦逊、内敛、含蓄。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斫琴师,曾经荣获全国金奖,却低调的把奖杯丢在纸板箱里。对于琴的热爱,他从来没有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传承放在第一位。每一张琴,每一道工序都要亲力亲为。他说,这是情怀,与利益无关。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如果可以穿越,打铁的嵇康看见古琴能登上春晚,国乐师王维看见晚辈琴人如此孜孜不倦的传承,应该倍感欣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的文化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只此青绿》为我们打开了扉页。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礼,民族文化更应该自信。华夏文明,只此青绿,何止青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