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雷锋与刘胜利,两个本来平凡、熟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一次邂逅,美了一场青春,成就一段佳话,留下一个传奇……</b></p><p class="ql-block"> <b>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题 记</b></p> <p class="ql-block"> 遇见雷锋那年,她19岁,雷锋22岁,一个仅比她大3岁的“解放军叔叔”。</p><p class="ql-block">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邂逅半后之后,一场意外事故,使雷锋永远停留在了22岁。从此雷锋的名字,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为几代中国人温暖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名叫刘胜利。故事的详细过程,是在29年前的初春时节,由她亲口对我讲述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刘胜利是原二炮司令部通信修理所一名高级工程师,我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身份,前去对她进行采访。</p><p class="ql-block"> 坐在我面前的刘胜利,五十岁上下,留着齐耳短发,面庞清瘦,显得很干练。</p><p class="ql-block"> 讲这个故事之前,她先递给我一份复印件,那正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雷锋笔迹,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b>刘胜利同志:请您记住,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祝您在学习战线上创造出奇迹。雷锋 62.2.22</b></p> <p class="ql-block"> 刘胜利有些歉意地解释道:“留有雷锋赠言的那个笔记本,送到军事博物馆展览去了,只好让您看复印件。”</p><p class="ql-block"> 接着,她拢了拢额头的留海,稍一思索,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采访录音回放】</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62年年初,我是沈阳八一学校初三的学生。2月22号那天,沈阳军区在军区俱乐部召开团代会,特邀雷锋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列席代表参加这次会议。会议开始前,学校一位老师让我们几个团员去做接待工作,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休息室里,我去给代表们倒水时,一位个头不高的解放军同志走过来,把暖瓶接过去,接着给其他同志倒水。这时不知谁说了句:“雷锋同志总是闲不住啊!”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同志就是雷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时的雷锋,是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到处做报告,也经常在报纸上露面,已经很有名了。所以,我特意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雷锋比我的个子略高一点,长得挺敦实的,面带笑容,显得和蔼可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个年代的人,有浓厚的英雄情结。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顺手把带在身边的一个笔记本递到雷锋跟前,请他给我留言,没想到雷锋爽快地答应了。他放下暖壶,接过本子,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我都一一告诉了他。接着,他就写下了这样一段很有意义的话。</span></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天真单纯的姑娘,已早生华发。然而,提起那段难忘的往事,刘胜利仍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原来,刘胜利本是将门之后。她的父亲刘友光,是1932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曾参加过湘江战役、遵义战役、娄山关战役、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广西战役、六万大山剿匪等数十次重大战役。建国后历任原第二炮兵副政委、顾问等职,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刘胜利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她当时的条件,毕业后完全可以留在北京,留在父母身边,但她却主动要求去部队,毅然从北京来到中原山区一个基层连队接受锻炼,在那一干就是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根据合影制作的短视频</b></p> <p class="ql-block"> 采访时,我有些好奇地问她:“你后来的人生选择,是不是受了雷锋这段赠言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她不愿过多的谈论自己,只是淡淡一笑,平静地说:“不能说是直接因素,但间接的影响肯定是有的。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从雷锋赠言中悟出一条:只要有毅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理想就一定能变成现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从知道刘胜利得到这份赠言的时候,有没有今天的年轻人那种“追星”的快感,或者像当年他们那一代人一样,只是出于对英模典型的敬重和崇拜?但可以肯定的是,雷锋的这段赠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胜利一生。</p><p class="ql-block"> 采访之前,我从相关材料中得知,刘胜利在连队当排长时,连队器材仓库遭遇火灾,她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出十几台装备器材,而她自己的一头秀发,却被大火撩掉了半边。</p><p class="ql-block"> 望着端坐在我面前的柔声细语的刘胜利,我暗自思忖:当年如果不是雷锋赠言的激励,这个瘦弱的女人怎么会奋身一搏,成为“救火英雄”?</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问题,刘胜利所在单位领导的一段话,也许可以佐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采访录音回放】</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刘胜利最大的特点,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到通信修理所工作的20多年里,当过技师,搞过科研,干过车间主任,管过计划生育,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先后参加和领导过30多个科研革新项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却从未表过自己的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0年以来,刘胜利几乎每年都要拖着瘦弱的身体,上高原,跨戈壁,穿丛林,钻山沟,到部队巡回检修通信设备,行程达 10多万公里。她因此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树为巾帼建功模范,并荣立三等功。她的一言一行,总是在努力实践着雷锋同志所倡导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崇高理想。</span></p> <p class="ql-block"> 是的,最美丽的花朵,总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绽放。就像那首《雷锋就在我们中间》所唱的那样——</p><p class="ql-block"><b> 虽说他已离开人间,</b></p><p class="ql-block"><b> 雷锋,雷锋就在我们中间。</b></p><p class="ql-block"><b> 海滨飘着他温馨的话语,</b></p><p class="ql-block"><b> 蓝天张着他热情的笑脸。</b></p><p class="ql-block"><b> 他为我们送来温暖,</b></p><p class="ql-block"><b> 他为祖国迎来春天。</b></p><p class="ql-block"><b> 雷锋,雷锋就在我们中间……</b></p> <p class="ql-block"> 1997年1月,为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站组建 10周年,中央台军事部策划出版了广播军事报道10年精品选《军旅之声》,本人那篇采访刘胜利的录音专访《忘不了雷锋的教诲》有幸入选。</p><p class="ql-block"> 接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我第一时间兴冲冲地敲开了刘胜利的家,想把这本新书送给她,让她把这段珍贵的记忆保存下来。然而,走进刘家客厅,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幅镶着黑框的遗像,照片上那个面带微笑的女军人,竟是刘胜利!</p><p class="ql-block"> 她丈夫老朱告诉我,因积劳成疾,刘胜利已在1993年10月,也就是接受我采访的半年后病逝了,走时才50岁……</p><p class="ql-block"> 我半晌无语,轻轻地将书放在桌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遗像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心里默默念叨着:<b>大姐,安息吧!有这样一段美好的记忆相伴,相信您这一生是幸福而温暖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