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毕醒世</i></b></p> <p class="ql-block">延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们的记忆里,到了冬季,滚滚的延河水便被严寒所驯服,骤变成为乖巧的天然冰场,每天都有数百人在长长的河道中滑冰。这其中以青少年及儿童居多,他们使用自制的冰踏板或冰车滑冰;穿着冰刀、滑冰鞋滑冰的则多是延安大学、延安中学、延安师范的师生,以及机关厂矿的干部职工。</p> <p class="ql-block"><b><i>冰上运动与冰上赛事</i></b></p> <p class="ql-block">1957年1月5日的《延安报》是这样报道延安的冰上运动的:</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每年都有将近四个月的结冰期,这对于“冰迷”们来说,真是一个冬季冰上运动的好时期。</p><p class="ql-block">入冬以来,从杨家岭到延安城漫长的延河天然冰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年轻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和成群的儿童们,在冰上滑行如飞。</p><p class="ql-block">1955年以后,滑冰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延安广大青年男女所喜爱的一项冬季体育运动。1957年参加滑冰运动的人,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延安中学800多名男女学生,除了十多名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外,都学会了滑冰。冰上运动已经从学校的范围扩展到各机关的广大青年群众中来了。据延安体育运动委员会初步计算,每天将近有200多名青年参加滑冰运动。延安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了延安市滑冰训练班,培养技术人员。</p><p class="ql-block">滑冰在延安不仅已经成为群众性的运动,而且在技术上也已经大大提高了。在1956年末召开的延安冰上选拔大会上,除男子1500米,女子1500米和男子5000米以外,其他各种项目,全部打破了全区1955年的成绩,创造了新纪录。</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50代末,延安大学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训练。(出自1959年延安大学招生资料)</i></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当时的延安专区对开展群众性的冰上运动非常重视,在南关的体育场旁边专门建了一个滑冰场,供日常群众滑冰和冰上赛事使用。体育指导部门为学校开展冰上运动培养了许多教练,并组织了各类比赛。</p><p class="ql-block">笔者在《延安日报》1959年1月份的报道中,看到了陕西省1959年冰上运动会在延安举行的两则消息。</p><p class="ql-block">消息说,陕西省1959年冰上运动会于1月22日在延安举行。参加这次冰上运动会的有西安、榆林、延安三个地区的130多名运动员,他们都是经过本地区选拔出来的滑冰能手。开幕式于上午10时在延安滑冰场隆重举行,参加开幕式的除三个地区的全体运动员外,还有延安专区和延安县党政领导和各界观众1000余人。开幕式上,延安专属王中诚副专员在致词中勉励全体运动员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足更大干劲,通过这次比赛互相学习,争取打破全国冰上运动的最高纪录,放出冰上体育运动的大卫星,力争在体育事业上东风更进一步压倒西风。</p><p class="ql-block">1月25日,陕西省1959年冰上运动会闭幕。这次运动会技术水平较去年有了显著提高。竞赛的女子1000米,3000米和男子1500米、10000米等五项速滑,就有10人次打破了省级冰上运动会1958年最高纪录;另外还有7人达到了少年级和三级速滑运动员的等级。比赛结果:榆林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延安队荣获第二。大会最后选拔出席全国冰上运动会的陕西省代表队,由5名工作人员、教练和33名速滑、冰球队运动员及10名参观人员组成,共48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50年代,延安中学师生在延河滑冰场滑冰。(陕西体育博物馆藏)</i></p> <p class="ql-block">《延安日报》1960年1月9日对延安专区冰上运动会是这样报道的:全区1960年冰上运动会于1月5日在延安举行,经过两天的热烈比赛,于6日胜利闭幕。在这次比赛中有两名女选手突破了1959年的500米的最高纪录,在体育运动方面创造了开门红。这次运动会有95名运动员参加,来自全区7个县,其中有连年参加的老运动员,也有在体育大跃进中涌现出来的新选手。志丹县速滑少年组运动员刘茹华及延安县速滑少年组运动员杜菊在500米竞赛中,先后创造了1分30秒与1分33秒的奇迹,打破了1959年的最高纪录。延安县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大会选拔出了这次运动会上涌现出的较优秀的39名运动员,参加在榆林召开的陕西省冰上运动大会。</p><p class="ql-block">1960年1月19日,《延安日报》对延安专区冰上健儿在陕西省冰上运动会竞赛中的表现给予了报道:陕西省1960年冰上运动会在榆林召开,经过三天紧张的竞赛,于1月13日胜利结束,延安专区运动员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次运动会所举行的20项男女青少年速度滑冰竞赛中,共有29名运动员,在16项比赛中,成绩达到了国家三级运动员和少年级运动员标准,有13项共39名运动员打破了陕西省历年来冰上运动会的记录。延安专区运动员在16个单项比赛中取得了7个单项第一名和9个第二名,并且有两个全能第一名和一个全能第二名。其中15岁的少女刘茹华不但取得了少年女子全能第一名,而且取得4个单项第一。运动员李光荣也取得了全能第一和两个单项第一。有6名运动员达到了国家三级运动员和少年级运动员标准,结束了延安专区历年没有冰上等级运动员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60年代,延河延安城北关街段,正在举行冰球赛。</i></p> <p class="ql-block"><b><i>历史上的冰上运动</i></b></p> <p class="ql-block">据亲闻亲历者讲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驻延安国民党军队曾组织队伍在大东门外的延河冰摊上进行冰上运动,并敲开冰层,逼迫士兵进行冬泳训练。</p><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时期,延河上的群众性冰上运动也十分活跃。据《延安地区志》(西安出版社,2000年8月)记载,1942年2月7日,延安举行冰上运动会,比赛项目为男子200米游戏竞赛,起点上有一盏灯笼和一盒火柴,发令后运动员点亮灯笼前进(中途熄灭还要重新点着),半途又要将自己的帽子放在冰道上,到100米处要绕凳滑回,再拾起帽子戴上并回到起点。还有化妆花样滑冰,一位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长征老干部,能够稳健地完成前后内外刃“8”、“3”字和“S”图形。</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40年达代,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冰球运动爱好者。(陕西体育博物馆藏)</i></p> <p class="ql-block"><b><i>延安时期“冰运”回忆</i></b></p> <p class="ql-block">据《陕甘宁边区体育史》和《陕西体育史料8:陕甘宁边区体育史料座谈会专辑》相关文章介绍,延安时期的体育运动好手吴江平回忆:“延安时期滑冰,除了白天滑以外,晚上在月光下滑,没有月光就用汽灯照明滑。滑冰季节,延河上人山人海,有领导干部,也有一般群众。”苏正富同志也回忆说:“每逢星期六晚上,延安体育会的公共滑冰场上,挂起了几盏汽灯,吸引更多的滑冰爱好者前来观光。如果星期六晚上是皓月当空,那情景就更动人了,这不只是延安体育会滑冰场上围满了人,长长的延河冰床上,几乎处处是滑冰的人。”他还说,许多首长也是滑冰爱好者,聂鹤亭、李昌同志都是当时的滑冰积极分子,就连彭真和邓发两位同志也经常参加滑冰运动。</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30年代末,前来延安抗大学习的蔡德仁穿着从北平带到延安的“洋冰鞋”。(陕西体育博物馆藏)</i></p> <p class="ql-block">蔡德仁到延安抗大第二期学习,带来一双国外的滑冰鞋,这双“洋冰鞋”成了延安冰场上的稀罕物。延安滑冰,大多是自制冰刀冰鞋,用铁棍固定在鞋底上,或拿刻蜡纸的旧钢板切成两半做成的冰刀,日机轰炸留下的炸弹皮经铁匠加工后也可以做成冰刀;后来延安铁工厂也生产冰刀。当时的延安体育会第一任主任李导,在1986年根据记忆绘制了“铁皮式”和“木板式”两种自制冰鞋的制作与使用方法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在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上举办的“中国冰雪体育收藏展”展出的“延安溜冰大会“老照片。(由收藏家李祥收藏)</i></p> <p class="ql-block">延安体育会第二任主任张远回忆:“开展冰球运动,这是从苏联回来的李彦青、舒林等同志带动起来的,他们多是东北人。延河有一块地方很宽大,是很理想的冰球场。球门好办,做个木头架子,球是橡皮的或木质的,球杖比较难做,就找自然木棍制作。冰球场画线用簸箕装些木炭来烤。”</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86年,延安时期体育会第一任主任李导,根据记忆绘制了“铁皮式”和“木板式”两种自制冰鞋的制作与使用方法示意图。</i></p> <p class="ql-block"><b><i>小将李世明获得最佳战绩</i></b></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延安地区冰上运动依然比较活跃。延安城北关街的青少年坚持在延河中滑冰。1971年冬,笔者的同学、延安中学初一级的李世明被选拔为冰训队队员。他家住北关街,他与自己的两个哥哥以及邻居的男孩都是滑冰爱好者。据李世明回忆,当时,冰训队共有15名队员,其中有几位北京知青。他们大约训练了一个月,主要在延安城边的河道训练,训练场设在宝塔山下的南河段和北门口下的延河段;随后转移到榆林集训,备战在榆林召开的1972年1月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延安地区队的队员来自延安城区、志丹县、吴旗县等。在这次运动会上,延安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少年乙组比赛中,肖峰取得了500米速滑冠军,李世明为第三名;同时,李世明还取得了1500米速滑、3000米速滑冠军,成为少年乙组全能冠军。延安队的一位北京知青在花样滑冰表演赛中取得了冠军。最为突出的是延安的冰球队,他们获得了冠军。</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参加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运动员李世明。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少年乙组全能冠军。(李世明提供)</i></p> <p class="ql-block">延安城区运动员载誉归来后,在延河的河道上,专门为延安人民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滑冰表演。谁也想不到,这次表演是延河滑冰史上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b><i>女运动员王大芳的冰运经历</i></b></p> <p class="ql-block">对于王大芳来说,参加滑冰赛事纯属偶然。</p><p class="ql-block">1964年冬,她在延安中学读初一。一天,体委的老师前来挑选参加滑冰赛事的运动员,一位滑冰成绩比较好的女同学因为超龄没有被选上。体委的老师了解到王大芳的年龄小,是个可培养的苗子,便让她去参加集训。</p><p class="ql-block">1965年陕西省冰上运动会在榆林的莲花池举行,组委会给大家留出了几天的适应训练时间。在训练中,王大芳的技能又有了一些提高,但是毕竟是个新手,她在女子少年甲组800米速滑赛中取得排名第8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参加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运动员王大芳。 (王大芳提供)</i></p> <p class="ql-block">1966年冬,延安体委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决定筹划举办一次革命化的全区冰上运动会,王大芳荣幸地参加了训练,兴致勃勃地期待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想不到,在延安滑冰场举行的开幕式刚刚进行到一半,红卫兵便将木板、椽子等障碍物横在滑冰场,阻止运动会的举行……这次赛事不得不由此取消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简报上刊登的新闻照片,延安城区运动员王大芳(右一)辅导志丹县运动员曹平滑冰,后左三为志丹县运动员曹丹。(曹平提供)</i></p> <p class="ql-block">1971年冬,陕西省决定,1972年1月在榆林举行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刚刚成立的延安城区体委,根据省里的指示决定,代表延安地区参加这次运动会。区体委负责人徐发友得知王大芳曾经参加过冰上运动会,便从延安针织厂抽调挡车工王大芳进行集训。由于延安有组织的冰上运动已经停止了5年,加之赛前训练时间短,王大芳在训练中膝盖又受了伤,在这次运动会上依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参加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运动员王大芳(左一),志丹县运动员曹平(左二)、曹丹(右一)向榆林地区教练(右二)求教。(王大芳提供)</i></p> <p class="ql-block">但是,有两件事让她难以忘怀。第一件事是,在这次运动会赛场上,榆林队的一位资深运动员指导她与志丹县小运动员曹平、曹丹的照片上了运动会的简报;第二件事是,她插队的西沟生产队的老百姓结队到宝塔山下,观看了运动员们回到延安后的汇报表演。</p> <p class="ql-block"><b><i>健将曹永明的滑冰人生</i></b></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在1972年1月举行的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上,延安队速滑教练曹永明,与延安、榆林两队运动运动员交流经验。(曹永明提供)</i></p> <p class="ql-block">曹永明是李世明这批运动员的速滑教练。笔者采访了这位冰上运动健将。</p><p class="ql-block">曹先生说,他于1950年代初进入延安报社工作,年仅13岁,特别爱好冰上运动。当时,报社有个东北来的同事,说穿上滑冰鞋滑冰,才能够达到专业水平。那时,延安没有滑冰鞋,曹永明也从来没有见过滑冰鞋是什么样子。于是,东北的同事就给他手绘了一幅冰刀的图纸,让他找铁匠铺打制。曹永明果真找到铁匠打制了两副冰刀!使用冰刀滑冰,需要用绳索把冰刀捆绑在脚上,脚上必须穿松软的棉鞋,否则,冰刀捆绑不紧。曹永明就是靠这两副土制的冰刀练就了最初的滑冰技能。</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参加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速滑教练曹永明(第一排右二)与运动员交流。(曹永明提供)</i></p> <p class="ql-block">由于曹永明滑冰姿势比较专业,功底扎实,体育部门给他赠送了一双专业滑冰鞋。就靠这双冰鞋,他进入了延安滑冰顶尖爱好者队伍的行列,其中还有白东升、靳江等诸多冰友,他们都是延河天然冰场上的优秀自由滑行者。</p><p class="ql-block">体育部门希望曹永明调入体委作专职冰上运动教练。但是,曹永明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冰上运动的专业理论基础,就找各种理由给推辞了。</p><p class="ql-block">曹永明的业余教练是从“文革”之初干起的。那时,他们已经组织好运动员队伍,驻扎在南关干部招待所集训。住在这里的红卫兵小将看到运动员的伙食标准比较高,就造了他们的反,这次集训也就不欢而散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参加1972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队合影。左起,第一排:3、李世明,5、肖峰,6、曹延平,7、北关;第二排:2、曹永明,4、队医曹 第三排:3、王,6、宋 第四排:4、王兴旺 。(曹永明提供)</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0年11月4日,参加1972年1月在榆林举行的陕西省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代表队部分人员再聚首。左起:李世明、刘志智、宋真华、徐发友、曹永明、王兴旺、王大芳。(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1971年,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有关部门决定,1972年初,在榆林举行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延安城区体委聘请曹永明为参加这次运动会的速滑教练。由于曹永明训练有方,加之,有北京插队知青参加,交流了一些新的技能,延安城区代表队在1972年1月举行的省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0年9月,曾经参加1972年陕西省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队教练曹永明、运动员李世明,看着当年拍摄的照片,回想冰上角逐的情景。(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i>志丹县滑冰一家人</i></b></p> <p class="ql-block">在1972年1月举行的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上,有两位小小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他俩是志丹县代表队的曹平和曹丹。曹平是姐姐,9岁;曹丹是弟弟,7岁。由于他俩的年龄太小,没有同年龄段的比赛对手,运动会组委会专门给他俩安排了没有对手特殊的比赛。因而,曹平和曹丹都获得了一份特殊的奖励。</p><p class="ql-block">在这次运动会上,曹平和曹丹的爸爸、妈妈、哥哥都到场了;爸爸曹钰,是志丹县体委主任、本次运动会志丹县代表队的领队;哥哥曹延平由于跟外婆在延安居住,加入了这次运动会延安城区代表队;妈妈折佩芳,是一家人中唯一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2年1月,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志丹县代表队合影留念。(曹平提供)</i></p> <p class="ql-block">曹钰是甘肃省天水人,1950年代为延安军分区的作战参谋、神枪手。折佩芳那时在延安中学读完初中,考上延安师范后由曹钰支助完成学业。他俩结婚后,曹钰转业至地方,选择到偏远的志丹县体委工作。他走马上任县体委主任后,从乱坟滩上开辟出了志丹县体育场,组织起多项群众体育活动,冬季的滑冰运动就是其中的一项。他深知体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在滑冰运动方面,特别加强了对少年儿童的训练,培养出了许多滑冰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曹钰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1987年7月1日,摄于延安射击场。(曹平提供)</i></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后期,曹钰调至延安地区体委射击场任主任,主抓培养射击运动员的工作。由此,延安地区成为全省射击运动强区,诞生了获得国际和国家,及省级赛事大奖的多个运动员。而他本人,在1980年代获得了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p><p class="ql-block">据《延安地区志》(西安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记载,到1995年,志丹县已举行滑冰赛事12届。据图片资料记载,1979年1月,志丹县代表队又一次参加了延安榆林冰上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79年1月,在延安榆林冰上运动会上,志丹代表队获得速滑总分第一。图为志丹代表队合影留念。(曹平提供)</i></p> <p class="ql-block"><b><i>冰球队为延安争了光</i></b></p> <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延安县分为延安县和延安城区。1971年10月,延安城区体委接到了陕西省体育部门的通知,要求延安城区组队,代表延安地区参加1972年1月在榆林召开的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p><p class="ql-block">当时,延安有组织的冰上运动已经停止了5年时间,可以说是队伍散了,队员老了,滑冰场歇业了。新成立的延安城区体委的负责人徐友发感到压力非常大,立即向区领导和军代表汇报,得到了上级的全力支持。于是,徐发友开始物色教练和运动员,他说服了延安报社的资深滑冰健将曹永明当速滑教练,然后到延河天然冰场观察选拔新生代滑冰爱好者中的佼佼者,延安中学初一级学生李世明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走访中还发现了一批年纪尚小的老运动员可以参加比赛,并得知北京插队知青中有多位冰球运动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80年代,宝塔山下的延河中,一群孩子使用自制的冰踏板和冰车滑冰。毕醒世收藏</i></p> <p class="ql-block">徐发友隐隐感觉到,组建一支主力由北京插队知青参加的冰球队,有可能会在这次运动会上给延安地区增光。他通过各种途径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冰球运动员,延安城区体委开出了最优惠的条件,只要技术过关,可以来延安集训者,报销路费、安排食宿、发放务工补贴。一位北京插队知青提出,想调到延安城区插队,徐发友与相关部门协商,满足了他的要求。冰球队队员基本到齐后,在延安滑冰场集训了20天时间。</p><p class="ql-block">延安城区速滑队、冰球队开赴榆林,利用运动会组委会预留的赛前热身训练的时间,开展了最后的训练。让徐发友着急上火的是,还有三位回北京探亲的冰球运动高手,不能按时到达运动会赛场。他拨通了北京的电话,答应他们乘飞机到达榆林,机票全报。然后,他向运动会组委会提出,派车到机场接这三位运动员,得到军代表的大力支持。三位乘机抵达榆林的冰球运动员,在最后时分赶上了比赛。</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19年1月,延河延安城区北关段,一群小孩在滑冰车。(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延安的这支新组建的冰球队由12名队员组成,大多是在延安地区插队和工作的北京知青,他们在中学时期接受过专门训练,也参加过各类赛事。新队组建后,他们的训练任务主要需要解决如何配合作战,在比赛中采取什么战略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在榆林的比赛中,他们针对历届陕西冰运会冰球赛的霸主榆林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打法多变,短促突击,换人得法,终于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为延安地区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徐发友率队归来后,向区领导汇报了这次比赛的得与失,并对今后加强冰上运动项目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他给区委呈送了一份报告,主要是建议整修现有的延安滑冰场,增设观众看台,平整冰场,疏通水道等;加强冰球队建设,购置专业服装和器材等。这份建议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1年1月,延安滑冰老运动员李世明在延河滑冰。(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1972年秋,徐发友与一位同事专程赴哈尔滨体委联系购置冰球运动服事宜。哈尔滨体委对延安的客人十分热情,告知他们,冰球运动服的生产厂家在齐齐哈尔,列入本年度全国生产计划仅三个队的服装,国家队、哈尔滨队、齐齐哈尔队各一套,如果革命圣地延安确实需要,他们可以想办法给予调剂,但是冰球运动服价格不菲,一个队的服装需要1万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p><p class="ql-block">徐发友脑门一紧,购置冰球运动服有望了,但是这么高的价格区里能够接受吗?他立即给延安打电话汇报情况,得到区领导的果断支持:购买!经哈尔滨体委汇报上级给予调剂,将哈尔滨队的指标转给了延安。徐发友他们立即赶赴齐齐哈尔生产厂家,并联系延安转账。就这样,延安的冰球队有了自己的专业运动服。</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1年1月,延安滑冰老运动员宋真华在延河滑冰。(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天气变暖,以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各方面干扰,如今的宝塔区范围内的有组织的冰上运动自1972年后,再也没有开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b><i>老运动员们的期盼</i></b></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4日,参加1972年1月在榆林举行的陕西省陕北冰上运动会的延安城区代表队部分运动员再聚首。</p><p class="ql-block">当年,他们是10多岁的少年,如今都已过花甲之年。回记当年参加冰上运动的经历,他们感慨万千,并对之后延安市区没有开展冰上运动赛事感到遗憾。他们认为,随着延安治理水污染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延河等河道的结冰天数也在增加。他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冬季结冰期,选择可以用于滑冰的河道,开辟天然滑冰场,并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增强冰面的硬度。同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建设滑冰馆,为群众提供常年性的滑冰场地;选择一两个样板学校,在冬季通过操场浇冰与人工干预等措施,建设季节性滑冰场,开展学生冰上运动训练。体育部门可以举办各类滑冰赛事,以推动群众性滑冰运动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1年1月,老运动员在延河上滑冰。(毕醒世 摄)</i></p> <p class="ql-block">当年延安城区体委负责人徐发友认为,对于开展冰上运动来说,现在的条件比原来不知要好多少倍。滑冰运动是延安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只要有关方面重视开展这项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相信延安人完全可以重新展示冰上雄姿。</p><p class="ql-block">北京插队知青、轮滑与滑冰爱好者、延安市物资局退休干部刘延生认为,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这正是各地开展冰上群众运动的大好时机。延安有冰上运动的传统和自然资源,理应开展好这一群众喜欢参与的运动。建议教育、体育部门在延安的中小学增设轮滑课,从小抓起,为转冰雪滑奠定基础,并开展轮滑与冰雪滑相结合的运动。北京市的轮滑运动已入校门六七年,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1年1月,延河延安城区北关段,一群小孩在滑冰车。(毕醒世 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