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371年明初戴鼎应“九宫八卦”之象,在重庆筑九开八闭17座城门,形成重庆母城的格局。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组成西部边界。通远门为唯一不面水的陆门,位于重庆母城山脊的最高处,其左右的金汤门与定远门两座闭门,寓意“金汤坚城,挥戈定远”。由南纪门通往通远门的道路,如同毗邻的十八梯一样,自明清以来就是联系上下半城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下中上三段分别叫:山城巷、领事巷、金汤街。</p> <p class="ql-block">1900法国传教士在山城巷坡上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因地势高,灯火如星星,得名天灯街,1972年更名为山城巷。</p> <p class="ql-block">山城巷”是唯一以重庆别称“山城”命名的街巷,凭什么获此荣称?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山城巷就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山城巷临悬崖,面朝滚滚长江东逝水,整个街区建在南纪门至通远门的古城墙内侧。</p> <p class="ql-block">金汤门段城墙,依山就势建成山地防御性城墙,城墙外是悬崖峭壁,靠近燕喜洞,恰对珊瑚坝。</p> <p class="ql-block">山城巷历经明清、清末开埠、抗战陪都时期,是一个延续了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区,以巴渝传统民居风格为主,欧式、明清、海派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被称为是浓缩了的重庆山地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巴渝传统民居,蒙昧时代巢氏创造的最古老的建筑,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自然的大美。</p> <p class="ql-block">1900年法国天主教会修建仁爱堂,总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由仁爱堂教堂、神父楼、修女楼、仁爱堂医院、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主入口长十字中厅已不见,残存的南入口短十字耳堂,四根高大的科林斯方形壁柱间开一大两小拱门,上方圆形玫瑰窗与长拱窗。</p> <p class="ql-block">耳堂刷成纯白色,两排六根科林斯圆柱,纤巧优雅,支撑平顶,现在成为举办各种展览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教堂钟楼只剩圆柱形外墙,四根爱奥尼式方壁柱涡卷秀美,上下两层竖长拱窗,二层一圈罗马柱栏杆,整体造型通透优美,时间的烟尘将当初的明黄褪色,仍难掩巴洛克风格钟楼的华美。</p> <p class="ql-block">仁爱堂医院是当时重庆的第一所西医院,占地面积8179平方米,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呈“工”字形结构,厢房有宽敞的通道,屋前有小花园及庭阁。</p> <p class="ql-block">现仅残留地下室,和一道高大的地下室石拱门,地下结构由条石砌成,并分割成若干小室。</p> <p class="ql-block">仁爱医院残垣断壁在钟楼的侧边,墙上依稀可见“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门诊”,被覆盖的石朝门上刻着“慈(善堂)”。1951年仁爱堂医院和西南卫生部工人医院合并,更名为西南卫生部新渝医院,成为重庆市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p> <p class="ql-block">一棵大榕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仁爱医院花园的幸存者,见证百余年的风云变换。</p> <p class="ql-block">厚庐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为川军将领兰文斌的宅邸。该建筑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依坡就势,条石屋基,砖石结构。厚庐原来是两层,第三层是后来加上去的。</p><p class="ql-block">外立面三开间呈扇形,大门向里凹进一个窗户的距离,线条起伏富于变化,门两侧墙体斜砌并开窗增强厢房的采光,房屋墙角做成圆弧形,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厚石门框,八字形朝门,弧形窗楣带西式风格,进门之后有一天井,这些都是石库门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长乐永康石朝门,为清代石朝门,通高4米,宽约2米,朝门正上方刻有“长乐永康”四个字,其意代表着欢乐常在,健康永远。</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期,体心堂是当时著名的赈济堂之一。现存建筑曾为川军将领刘湘副官、美丰银行董事长周见三(著名作家韩素音的三叔)房产。建筑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朝门八字大开,两侧竖有封火山墙,内有精美灰塑和雕花门窗,是典型山城传统民居院落。</p> <p class="ql-block">领事巷,位于通远门内城墙一侧,东接金汤街、南连山城巷,长数百米、宽约8米。</p> <p class="ql-block">1896年法国领事馆设于巷内</p> <p class="ql-block">继而12月美国设领事馆于紧邻的五福宮前;1900年英国领事馆也迁来巷内;1904年德国领事馆建桂香阁侧。</p> <p class="ql-block">原本僻静狭仄的街巷,因外国使节机构的入驻,而名领事巷。抗战期间,国府迁渝,相关国家大使馆随迁重庆,初与领事馆合署办公。</p> <p class="ql-block">金汤街为通远门侧出入渝城的一条老街道,长约五百米;金汤街的得名,与街旁屹立的通远门及其城墙有关,喻其“固若金汤”。旧远地之人入重庆城,城内居民远行必经此街,每天这里五音不一,人流涌动,热闹非凡。清末以来,设火药库、平民医院、水厂、学校等于此及旁,更添人气。</p> <p class="ql-block">通远门是古代重庆最重要的军事要塞,陆路入城的最后一道关隘,西边的佛图关若有失,便退守通远门。</p> <p class="ql-block">条石砌成双层拱形门洞,两门洞之间隔有便于采光的天井,门洞两侧残存城墙百米许,城门高5.3米 、宽3.5米。城墙建在悬崖之上,城墙下两个通道看似城门,实际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钻通石壁修建的和平隧道。城墙加上石壁整体高约15米、厚7米,确实易守难攻,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通远门下曾发生三次大战,第一次为宋元大战。1240年重庆知府彭大雅为抗击元兵,大规模构筑防御体系,将原泥城墙用砖石砌筑,南宋重庆城起到了“为蜀根本丶国之西门”的作用,坚持战斗近40年之久,成功粉碎了西线蒙军顺流而下、直取临安的战略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p><p class="ql-block">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战死,忽必烈1278年强攻重庆,守将张珏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为明朝与太平天国张献忠之间,明1644年,张献忠率60万军马,以十倍兵力围攻重庆,经6天激战,终攻破通远门,入城后杀人如麻,十室九空,使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成为“乱葬岗”,这就是后来《重庆歌》里“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如今在重庆人划拳行酒令时还有“七星岗闹鬼”一说。</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为辛亥革命义军与清朝之间,1911年11月,夏之时率领的起义部队兵临佛图关,城里义军里应外合打开通远门,入城当晚蜀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成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