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航拍图片和电脑图来自网络,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心灵不设防,城载好风光。山海画廊的防城是一个值得居住下来的城市。西湾景区、海洋文化公园、园博园生态景区、红树林景观等等都让人流连忘返。西南边陲,北部湾畔,海尽陆始,防城重地。面朝浩瀚一湾海,旅居两月,只看风景不免浅于消遣,只有开启审美体验、文化相随才更为生活之情趣,故“园博园”、“四大场馆”就成了多次必读之地。</p><p class="ql-block"> 防城港的四大场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图书馆、博物馆组成了防城港市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四大场馆更是成为了防城港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坐落于防城港市北部湾广场海洋文化公园东侧,(见上图所示)外观设计体现健康、现代、大方、活泼的理念,把贝壳的造型加以艺术提炼,以独特的仿生建筑学造型建造“西湾扇贝”,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建筑立面采用倾斜的拉杆式玻璃幕墙体和铝板作为主要的外墙材料,为建筑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光影变化。顶部出挑的钢结构架作为建筑的收头处理,同时也可以营造出一个可供活动的灰空间,增加了空间层次,屋顶呈弧形,动感很强,蕴含青少年活泼奔放、健康向上的性格特征。</p> <p class="ql-block"> 二、海螺造型的博物馆通过仿生的设计手法,使建筑充满了现代和滨海城市气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力求为防城港市市民提供一个参观文物、城建历史、鉴赏艺术品等的公共场所,也同时提升防城港市做为北部新兴城市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以海洋文化为主题,辅以本土历史民族民俗及“海洋生态陈列”三部分组成,是广大市民、游客学习海洋知识,认识本土历史,感受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三、文化艺术中心,防城港市四大场馆之一,将“海贝”自然与文化形态转化为优美的建筑实体,建筑以“海贝、扬帆、腾龙”为设计理念,充分表达了与海为邻的防城港市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平面呈椭圆形,运用富于动感的曲线钢柱和轻盈飘逸的幕墙等表现手法,烘托出晶莹剔透的珍珠和空灵起伏的贝壳。别具一格的造型和明快淡雅的建筑色彩,在蓝天、白云、碧海、绿树的映衬下,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中心集文艺展演、影院、艺术创作、艺术展览、基层辅导以及娱乐休闲为一体,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图书馆作为防城港重点的文化建筑,是一座平面构成独特且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外立面装饰以海带特征造型的图书馆按24万册藏书、500个座位设计,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已成为以人为本、功能优先、富有特色、市民向往的全市藏书中心、阅读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科技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一个学习、学术交流的公共场所。</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外立面装饰造型我品赏了好几遍,也没审美到他独特的海带特色的美。从实观效果看,比电脑模型的效果图差很远。一眼看上去用类似于蓝色遮雨棚式的材料与质感来装饰,显得粗俗低挡。为了有海洋元素,不免牵强,用低端的审美来设计想达到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任何创作需要“从自然中找到美的因素,从经典中得到创作的灵感”。要找到美的因素,不仅需要审美的慧眼;更要有概括简化、提炼抽象的能力,一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简单的模仿与仿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实拍图片中感受到图书馆的外立面所谓的“海带”装饰,只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它给人的感觉你不觉得好似一个没完工的工程吗?加上颜色和质感选择不当、海带造型的提取选择与科技图书馆的内涵又不搭调等,使得有可能成为最有特色的图书馆建筑反而成了四大场馆中美感最差的一个!(仅此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见谅)</p><p class="ql-block"> 纵观我们现代城市建筑或其它,是什么让中国很多东西看起来缺乏美感和质感?那就是我们“狭隘的实用主义”和一味地简单模仿。更悲催的是,我们很多所谓优秀的设计中,依旧停留在辣眼睛的“土味阶段”。只有下里巴人的“接地气”,没有更高级层次的美感。 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爸妈审美”、“甲方审美”、“领导审美”、“网红脸审美”、“土味审美”...... 正是部分贫瘠的审美轮番轰炸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依旧处在一个低美感社会之中。因此仅建筑设计中就大量地出现了什么“鱼鳖建筑、大白菜建筑、大茶壶建筑、大铜钱建筑、大关老爷建筑”等等恶俗之作。</p><p class="ql-block"> 其实建造具有海洋文化气息的建筑,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海洋生物的仿生上,海洋特征的元素和“品质特性”更需要设计者深挖品味,“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生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摘录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我们得从经典中得到创作的灵感,寻找到美的元素,运用夸张变化、抽象概括等艺术语言重新解构,不要低估大众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大众向更高级审美迈进。</p> <p class="ql-block"> 几大场馆的设计主旨都是以特色的海洋生物(扇贝,贝壳,海螺,海带)加以提炼的仿生建筑学造型的建造。为的是营造出“极具海洋形象文化的审美氛围”,然而欣赏后有一问题引发我思考,在前面我所说的“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能否更好地让普通人的视觉感受到?建筑的审美形象只能在航拍中、在电脑建模上、在效果图上见到最佳,而人们常规的视觉如何获得?其实我们审美主体和视觉应该研究到“常规”上来,注重审美的亲切感和视觉形象的完整感。</p><p class="ql-block"> 如何在人们的视觉范围内获得建筑的美感,举个另外的例子: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城市门面广告一样,都在比谁做的大,比谁挂得高,实则是在虐待人们。不仅破坏了建筑美感和城市环境;还伤了审美!眼下就有很多城市都在开始整治这类行为,这也是整个社会审美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中国式审美,本应该可以一直很美。 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婉约素雅,明代的多元艳丽,曾惊艳了时光。木心曾无比骄傲地说:“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p><p class="ql-block"> 中国从来都不缺懂审美的人,缺的是足够的用心。 好在,这几年用心的人越来越多,中国风的传承被玩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花样。 比如说每逢节日晚会,必出精品的河南卫视,比如春晚上的《只此青绿》,比如建筑师王澍的优秀作品……。这才是一批用心的人,独属于中国韵味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一个懂得审美的人,才能精神富足、在粗糙平凡的生活中保持感知幸福的能力。 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才能孕育出经典的文化和艺术的果实。 愿审美能力和美学教育能越来越被重视,愿我们一起共勉,将提高审美作为人生必修课。 </p> <p class="ql-block"> 最好的审美教育是融合在生活里的,优秀的设计师要先学会生活,才能创造出融入生活的好设计。</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并不会去教育学生做设计,而是引导学生们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生活的人,才能辨别出生活的好与坏。让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奔赴下一个山海场,愿你我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0日写于防城港【阳光海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