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陕西沿黄公路被誉为中国版的“一号公路”,最近刚刚入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公路榜单,说明这是一条公认的高颜值公路。这条沿着黄河西岸修建的北南向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华阴县华山脚下。其与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0条县乡公路相连接,全长828.5公里,总投资69.4亿元。沿线经过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3市13县(市)72个乡镇1220个村庄,直接受益人口220多万人。所以,沿黄公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观光路,还应该是沿线人民的脱贫路和致富路。随着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城镇发展诸多功能的沿黄经济带也将逐渐形成。</p><p class="ql-block"> 从规划设计建设的角度看沿黄公路,全程828.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3.4公里,二级公路238.5公里,三级公路545.8公里,城市道路10.8公里,总体来讲公路等级不高。道路选线在榆林市境内,基本沿黄河岸边设置;在延安和渭南市境内,大部分道路都设置的离黄河较远,或穿行在山野之间;或被大片湿地隔开,客观上降低了看河的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从旅游的角度看沿黄公路,其从北向南一路串起了50余个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景点,非常值得自驾出游。本人长居西安,可以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于是从2018年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北向自驾出游的机会,专门安排行程(去或返)包含沿黄公路中的一段,这样经过四次出行之后,也完整的考察和体验了沿黄公路的全程。沿线所涉及的各类景点(路程限制在距离黄河100公里以内),有些是这几年刚刚走到的;有些则是很多年以前就走到了,所以部分景点照片的拍摄时间一直可以追溯到20年前。拍摄工具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到手机再到无人机都用到了,能记录场景说清情况就好。</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幅沿黄公路示意图,大致说明了沿黄公路沿线应该一看的重要景点,本人也就以此为索引来向大家报告一下这些年考察的成果。</p> ▼陕西沿黄公路示意图 沿黄公路的起点位于黄河入陕第一乡的府谷县墙头乡,系蒙晋陕三省交界处。距此西偏北方向车程大约30余公里的哈镇陈家村,有一处藏传佛教的石窟寺。对这处石窟寺的了解,打破了陕西只有西安广仁寺一处藏传佛教寺院的传说,据考其历史要比广仁寺更加久远,大致应该由信奉藏传佛教的蒙族信众创建于蒙元时期或明初。整座石窟群由20余个洞窟组成,其中主要的九个洞窟前八窟彼此连通。窟内或供奉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雕像;或供奉一佛二菩萨的雕像,有石刻菩提塔以及梵文兰札体书写的“六字箴言”等,其宗教文化结构因历史变迁已经融藏汉佛教于一体,是了解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实证。石窟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谷石窟寺 沿黄公路起点处除“0公里”里程碑外,立有一高杆褐色路牌,上书“沿黄观光路” 五个大字,是为沿黄公路的第一个官方标志。往南不远,路边山包上一人造景观“鸡鸣闻三省”特别显眼,一只大红公鸡面向东方挺立。近前还立有一块三省界碑,形象说明各省的图形和位置。其西南方向不远,有康熙皇帝赐名的莲花辿(chan)丹霞地貌可看,是旧时府谷八景之一,因不想爬山未至。正东方向就是墙头村,村北黄河转直角弯处即明代长城陕西起点,墙头村的名称即因此而来。再南去5公里,就是号称黄河入陕第一湾的龙湾景区,若俯瞰,则形如巨大的太极图形,水面宽阔、水质清澈,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黄水。据传,这龙湾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乡。 ▼府谷墙头乡沿黄公路起点 ▼府谷鸡鸣三省景区 ▼府谷蒙晋陕三省界碑 ▼府谷墙头起(明长城陕西起点) ▼府谷黄河龙湾景区 <p class="ql-block"> 从龙湾南行50余公里,就是府谷县城。府谷县城最该看的是府州古城遗址和千佛洞两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历史上曾是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著名的折(she)家军曾常驻于此。城墙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曾多次修葺,一直沿用,是重要的宋城遗址,也是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千多年来,府谷的历史围绕府州城跌宕起伏,独特的府谷文化伴随着府州城不断积淀。“凭山之峻,据河之险,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城下的黄河水静静地流淌,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秦晋两岸风物尽收眼底,远处三桥飞架南北(黄河晋陕大峡谷总体流向为北南,但在府谷与保德之间,却是东西),车流人流频繁过往,现代化的府州城已经扩大了、长高了。站在城墙上眺望新区和对岸,历史与现实遥相呼应。正如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府州城共有四个大门和两个小门,城门上原均有城楼(惜已毁,居中亭系复建),其中大南门和小西门外建有瓮城。城内有文庙、城隍庙、文昌阁、关帝庙、荣河书院、千佛洞、娘娘庙等建筑,民居则多已废弃。除城墙建于五代和宋代外,其余均为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 千佛洞位于府州城大南门下的半山腰上,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它南临黄河,背靠山石,俯视悬崖,平眺山西保德县城,地理位置十分险峻,为府谷独特景观。千佛洞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现有洞窟6个,祖师殿1座,洞窟自西向东顺次排列:第一窟为送子殿;第二窟为千佛殿;第三窟为古佛殿;第四窟为僧人室;第五窟为三官殿;第六窟为方丈室。祖师殿建于门洞右侧的逍遥楼上,内供吕祖神像一尊。洞外一侧,新立一观音塑像,面对黄河,金碧辉煌,释道同山,和谐共处。2010年,府谷县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千佛洞、五虎山摩崖石刻工程,征集到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高建群等文化名人题词40余幅,遂成府谷又一旅游文化景观。</p> ▼府谷府州城之一 ▼府谷府州城之二 ▼府谷千佛洞之一(摩崖石刻) ▼府谷千佛洞之二 离开府谷县城往南不远,有石马川大峡谷,其为黄河的支流,自西北向东南贯穿碛塄,从石马川村流经折家河、郝家寨、高尧峁汇入黄河,两岸地势险峻,植被葱郁、风景秀丽。景区内有府州八景之一的“花坞步月”、折氏故居、红色革命旧址和博物馆等可看。 ▼府谷碛塄黄河大桥(G1812沧榆高速) ▼府谷石马川大峡谷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二个县(市)是神木,神木古城唯一留存的古迹只有一座凯歌楼。明隆庆元年(1567年)参将高天吉驻守神木,抵御外族南侵,凯旋归来,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修建。凯歌楼高台之上木构三层,飞檐翘角,画廊漆柱,四角还有四座小楼,布局独特壮观。<div> 神木更出名的景点是城南二郎山,它是神木标志性的景观地。二郎山庙群始建于明正统8年(1443年),历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近 600年的历史。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一百多座殿、庙、亭、阁,整体建筑疏密相间、布局有序,且儒、释、道三教并存,值得一看。</div><div> 神木西津寺地处马镇南沿黄公路西侧,据考,该寺曾于元代中统三年(1263年)、明正统八年(1443年)、弘治九年(1496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多次修葺,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清末此寺达到鼎盛时期,有多位僧人主持佛事,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摩肩接踵,施主不断,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西北黄河沿岸闻名遐迩的寺院与道观。 </div> ▼神木古城凯歌楼 ▼神木二郎山 ▼神木西津寺 神木西南约50公里车程的石峁遗址是近年声名鹊起新关注点,其1976年被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到夏朝早期遗址,其历史可追溯到4300年前,有中国史前最大古城的美称。遗址有着完整的基建以及规模庞大的防御工事,由皇城台、外城、内城三座相对较为完整的石砌城址构成,城墙总长度近10公里、总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石峁遗址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和对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质疑,促进了对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文化的理解。石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br> 邻近石峁遗址的高家堡古城位于秃尾河畔,原为夯筑土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年间两度重修,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长431米,墙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儿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券门并筑有瓮城。城内可看的建筑还有城隍庙、中兴楼和财神庙。高家堡古城为陕北四大名堡(其余三堡为瓦窑堡、安边堡和镇川堡)之一,近年因其作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原西县的拍摄地而出名。 ▼神木石峁遗址之一 ▼神木石峁遗址之二 ▼神木高家堡古城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三个县是佳县,佳县最有名的出产是红枣;最壮观的景观是香炉寺;最有文化底蕴的庙宇是白云观。<div> 沿黄公路路边有个泥河沟村,村里的古枣园被国家农业部2013年命名为全国首批、陕西第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古枣园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泥河沟村从公元400年左右就栽植枣树,现存的古枣园规模达36亩,共1100株古枣树。其中,一株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活化石”。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中国枣王在佳县。 </div> ▼佳县泥河沟村 香炉寺地处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凌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名。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八景之一,香炉寺地形险要,气势雄浑,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白云观地处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上,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白云观有殿堂庙宇54座,其它大小建筑45处;保存彩色壁画1300余幅、碑碣172块,匾额40余块;还有石狮、古钟、旗杆、浮雕、彩绘、石刻等众多历史珍贵文物。白云观古建筑群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排列在三条平行的轴线上。木牌坊、五龙宫、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真武祖师殿、三官殿、藏经阁、超然阁、玉皇阁、三清殿、元辰殿、魁星阁为第一轴线,也是白云山建筑群的主轴线;真人洞、七圣楼,三圣祠、碧霞宫、东岳殿为第二轴线;乐楼、关帝庙、财神庙为第三轴线。三条轴线上的宫、殿、楼、阁、厅、堂、庑、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典雅神奇。白云观集道教诸神于一山,融明清建筑艺术为一体,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系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观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传建国前国共两党领袖都在这儿抽过签,因是故事,网上可查,不再赘述。</div> ▼佳县香炉寺 ▼佳县白云观之一 ▼佳县白云观之二 ▼佳县白云观之三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br> 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br> 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br> 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br> 这首《黄河船夫曲》就诞生于佳县螅镇荷叶坪村。上个世纪20年代,村里老实本分的船夫李思命,不经意间在黄河岸边开口一唱,一首惊世之作就此诞生。<div> 沿黄公路边,荷叶坪村口,现在立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其正面镌刻的是曾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书写的“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个大字;其背面镌刻的是陕西著名作家高建群撰文并书写的《黄河船夫曲》,都是珍品。</div> ▼佳县《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勒石 ▼佳县《黄河船夫曲》勒石 米脂县不挨黄河,从沿黄公路西去车程约80公里可至县城,但米脂有两个去处都值得一看。一个是姜氏庄园;一个是李自成行宫,两者都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姜氏庄园位于县城东偏北16公里处的刘家峁村,为清代城堡式民居,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竣工。庄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依山势而建,三进院落依次抬升。由城垛式寨墙、马面、井楼、库房、炮台、碾磨院、葡萄园、马厩等建筑构成。下院四合院式布局,中院主要为账房和客人居住,上院为主人居所。院内设仪门、上房、厢房,采用“明五暗四六厢窑”做法,是陕北窑洞和四合院建筑的完美组合。</div><div> 米脂城北盘龙山现存一处古建筑群,俗称李自成行宫。整组建筑由山门、广场、石坊、李自成铜像、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建筑组成,左侧还有戏楼、梅花亭、捧圣楼等一些辅助建筑。建筑群始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整体坐落于两三个台地之上,结合地形,顺应山势,很是壮观。此地初为真武庙,后由李自成改为行宫,清代、民国以及文革之后都有修葺,现辟为李自成纪念馆。</div> ▼米脂姜氏庄园之一 ▼米脂姜氏庄园之二 ▼米脂李自成行宫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四个县是吴堡。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是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1948年3月23日下午,毛泽东率中央纵队从川口东渡,顺利抵达山西临县高家塔村后,深情凝望对岸说“陕北是个好地方”,随后辗转去了河北平山西柏坡。东渡是中国革命史的闪光点和转折点,现在川口村为纪念毛泽东东渡专门修了纪念馆、雕像和纪念碑。<div> 离开川口村南下不远,路边有拐上渡口,还有黄河二碛(qi),也就是黄河上排第二的险滩(仅次于壶口瀑布),对岸是号称“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古镇。在二碛广场上,最引人关注的是雕塑《黄河之子》,它实际上却是一段充满激情、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1987年春,北京、河南、安徽等省市数十名热血青年,自发组成三支黄河探险漂流队,无畏装备简陋,前程难卜,奔赴海拔4800米的巴颜喀拉山脚下,从黄河源头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开始下漂,历时半年终至黄河入海口,完成了前无古人的黄河全程5464公里的无动力漂流,写就世界探险史新篇。漂流途中,处处履危历险,日日出生入死,七位勇士长留于激流。在黄河漂流探险30周年之际,为纪念黄河漂流勇士的英雄壮举,2017年夏,吴堡在此设立了《黄河之子》英雄雕像,以此激发大家热爱黄河的赤子之心!</div> ▼吴堡毛主席东渡群雕 ▼吴堡拐上古渡旅游船务区 ▼吴堡对岸号称“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古镇 ▼吴堡《黄河之子》群雕 ▼吴堡黄河二碛勒石 吴堡古城亦称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一山巅之上,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环水绕,铜墙铁壁,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石城始建于北汉年代(951~957年),金正大三年(1226年),石城由寨升为县城,直至1936年民国县政府撤离,该城作为县治所在地长达710年之久。石城周长1225米,高6~10米,宽2.6~7,5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城垣依山而建,平面成不规则椭圆形,蜿蜒曲折,曾筑有365个垛口,甚是雄伟。城墙内外两面均为石砌,中有条石拉筋,黄土夯筑,有四门,南门外有瓮城,瓮城门匾即为“石城”。所有城门原有楼,惜已毁。城内建筑亦全部为石砌,现仍有40余处民居(窑洞)保存较好,值得一看。石城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享有“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称号,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堡石城之一 ▼吴堡石城之二 ▼吴堡石城之三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五个县是绥德,绥德是个出石匠的地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处城内疏属山扶苏墓一侧的汉画像石馆就收藏了累计出土汉画像石500多块,其中200多块先后调往北京和西安,由国博和省博收藏。目前,馆藏汉画像石300多块,占陕北各县出土的汉画像石总数80%以上。主要反映了东汉永元二年(90年)至永建三年(128年)前后近40年的社会生活风貌。这些石刻画面以其简洁质朴、浑厚有力、勾勒粗犷和独具匠心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力,堪称珍贵。其实绥德能看石刻的地方还有很多,无定河上的千狮桥、无定河畔的辛店摩崖石刻、石魂广场、绥德石狮博物馆和天下第一楼(牌坊)等,都是欣赏绥德石刻的好去处。 ▼绥德汉画像石馆之一 ▼绥德汉画像石馆之二 说起绥德城东20公里处的郭家沟村,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它是哪儿,但是要说它就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的双水村,可能就尽人皆知了。这些年电影、电视剧带火了好多偏僻的地方,郭家沟村也不例外。其实这个村就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村前一条小河日夜不息的流淌着,与邻近其它村落并无太大不同。一座三孔石桥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而这座桥也是电视剧中的一个重要场景。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郭家沟村被外界所熟知,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寻找"平凡的世界"。之后,郭家沟村以它质朴无华的乡土气息又吸引了许多编导,至今该村已先后拍摄了23部影视剧,并多次走进央视一些栏目。同时它还是全国美术写生基地,已被住建部等七部委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br> ▼绥德郭家沟民俗博物馆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六个县是清涧,清涧现在最出名的人物是路遥。路遥是当代著名作家,以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著称于世,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作品;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其传世不朽。清涧路遥故居距沿黄公路大约有70余公里的车程,现在故居附近建有路遥纪念馆和路遥书苑,建筑不错,其内容、布展和陈列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清涧路遥纪念馆 ▼清涧路遥书苑 ▼清涧路遥故居 清涧高家坬(wa)也值得一说,这地方至今基本保持着黄土高原沟梁峁壑的原始地貌。1936年2月,毛泽东至此正赶上一场漫天大雪,目之所及,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白雪皑皑。触景生情,于是兴起,创作了著名的《沁园春.雪》一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气吞山河,无人可及,遂成千古绝唱!现在这儿建了藏雪楼、毛泽东诗词馆等,已成一处红色旅游纪念地。 <div> 从高家坬往南不远,沿黄公路边上的太极圣境自然生态景区不错,其主体,一是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接近360度的大湾,俯瞰则形似太极,所以得名;二是观景的最佳位置人称寡妇坪,原有的两处古庙现已残破不堪,却也特别的让人感受到了极致的沧桑感,这其实也很难得……,太极湾规模入弯处至出弯处水流总距离为8000米,可见其大。有人作《太极湾赋》,摘其一段于后,以飨曰者:江河汤汤,日月消长,天地悠悠,古今杳茫,千年一瞬,一念八荒。河水滔滔,昆仑滥觞,群山攘攘,止于高莽。虬(qiu)龙奔突晋陕,峡谷漫溯回肠,天成太极图,造化大罗盘。三山入环毂,二鱼跃涛间,仰观行云旋转,鸟瞰流水如环。秀色葱郁,瑞气氤氲,浑如蓬莱仙境;波光潋滟,惊涛拍岸,若似碧霄云端。河水之韵,非琴瑟可奏;峰峦之魂,非丹青能染。沙燕闹春,演绎百鸟朝凤;灯火宴夜,照彻秦宫汉轩。老鹰岩,十王殿,传续神话不老,讲述遗存悠远…… </div> ▼清涧太极圣境自然生态景区之一 ▼清涧太极圣境自然生态景区之二 ▼清涧太极圣境自然生态景区之三(太极湾)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七个县是延川。延川现在最出名的地方是梁家河;最震撼的地貌是以乾坤湾为代表的黄河蛇曲自然景观。<div>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发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几乎是涉及当时每一个城镇家庭的一件大事,全国约1600~2000万初、高中毕业生奔赴各种偏远地区和农村插队落户,给整整一代人留下不能忘却的记忆……。北京去延川梁家河插队的知青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但由于其特殊的代表性,现在的梁家河已成为一个知青纪念地。与其邻近的文安古驿则随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体建设的不错,其布局、风格、用材和做工都值得一看。</div> ▼延川梁家河知青旧居 ▼延川文安驿之一 ▼延川文安驿之二 ▼延川文安驿之三 ▼延川文安驿之四 黄河中游地理划分为: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荥阳市桃花峪。号称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就地处中游上端,一般认为始于河口,止于禹门口。这一段黄河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海拔1000米逐渐降至400米以下,河床最窄处如壶口,仅宽30~50米。由于河水的下切和冲刷作用,导致黄土泥沙俱下,晋陕大峡谷河段的来砂量就占了全黄河的56%,尽管它的流域面积仅占黄河的15%,所以说黄河的“黄”即产生于此。也正是在这一段,水与石的较量形成了许多蛇曲地段,曲折婉转,蔚为壮观。最集中的一组则地处清涧河口村至延川马家河一线,100公里河段内竟有七个Ω型大湾,堪称天下奇观。于是在陕西现在有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对岸则有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延川一侧现在可以观看的主要有盘龙湾、乾坤湾和清水湾,公园内还有清水官署、会峰古寨和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可看。 ▼延川盘龙湾 <p class="ql-block">▼延川乾坤湾</p> ▼延川清水湾 ▼延川会峰寨 ▼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入口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八个县是延长。过了清水湾,沿黄公路基本就脱离了黄河,开始进入山区,行进在黄土高坡之上,时而左右盘旋,时而爬坡下沟,一路人烟稀少,缺少服务设施。所以自驾走这一段道路,要注意补给问题。一路虽然看不见黄河,看看山景也不错,现在的陕北已经越来越绿啦! ▼延长沿黄公路500km里程碑 ▼延长农产品销售区 ▼延长山区沿黄公路 <p class="ql-block">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九个县是宜川。路途上有个岔路口东去小20公里可至黄河边上的石堡寨看看。石堡寨高悬于近南北走向只有几十米宽的山脊上,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地势十分险要。黄河从其东边流过,在低处画出一道平缓的弧线。西边的深谷中,有云岩河的支流,细如飘带,由北向南蜿蜒环绕。据说这石堡寨始建于宋代,至清之后废弃。现只存一堵寨门,些许残墙,两座石堡,几孔石窑……,有石碑一通,上刻字迹依稀可以辨认。录之:“同治登基整六年,回匪作乱到宜川。杀人放火真足畏,男妇逃避实可怜。山沟水渠藏不住,来在石堡想平安。大小人等具无恙,谢天谢地谢神仙。大清同治六年岁次丁卯梅月,柴村王×来××敬题”,看来这儿曾经还是个避难的地方。回程路上,经过石碑提到的柴村,偶遇了一座据说是宜川唯一的节孝坊,四柱三间三楼石质,上刻“旌表先祖母待赠孺人王门李氏节孝坊”。石坊整体保存较好,现已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宜川石堡寨 ▼宜川石堡寨黄河 ▼宜川柴村节孝坊 <p class="ql-block"> 石堡寨正南不到10公里就是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但从石堡寨驱车去壶口的车程却要大约50公里,可见沿黄公路在这一段离河还是比较远的。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公里;北距山西太原387公里。</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景,气势磅礴,响声雷动。由于瀑布的下切作用,其实壶口一直在向上游移动。据考,286年间壶口从孟门上推了一千步,于是在河床上留下了一条长约5公里,宽约20~30米的深槽,号称“十里龙槽”。其下游,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之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传为大禹所劈开,所以今人在孟门山立有大禹雕像,以志纪念。有两句古诗写这一段的感受,“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感觉很是贴切。</p> ▼宜川黄河壶口瀑布之一 ▼宜川黄河壶口瀑布之二 ▼宜川黄河壶口瀑布之三(十里龙槽) ▼宜川黄河壶口瀑布之四(孟门山大禹雕像) 看过壶口瀑布,离壶口瀑布不到40公里的蟒头山也是个去处。它高峻险峭,傲然耸立于黄土高原的腹地,景区现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中国有句古话:“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名山大川多藏古刹,蟒头山自然也不例外。山上曾建有圣母殿、真武庙、玄武庙、天神庙、土地祠、灵官堂等庙宇,此外还有乐楼、献殿、戏台、钟楼等,是为晋陕边界的道教文化胜地。 ▼宜川蟒头山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十个县(市)是韩城。从壶口至龙门(禹门口)路段基本是贴着黄河布置的。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与陕西韩城市之间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夹着黄河,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晋陕大峡谷至此结束。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所以此处亦称禹门口,平时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指的也是这里。诗仙李白赞颂龙门的诗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脍炙人口,传颂千年。 ▼韩城黄河龙门(禹门口) <p class="ql-block"> 韩城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即以“龙门”代称,秦汉称夏阳,隋改称韩城,中有变化,唐复名韩城,此后再无变更。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很多,最重要的有这四处:党家村民居、韩带村芮国遗址、韩城古城和司马迁祠墓。</p><p class="ql-block">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区北偏东约10公里处,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3座四合院、11座祠堂、25个哨楼,另有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古建筑群确实是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韩城党家村之一 ▼韩城党家村之二 ▼韩城党家村之三 ▼韩城党家村之四 梁带村芮国遗址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黄河西岸的台地上,紧临黄河。在梁带村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两周时期的大型贵族墓葬群,是我国春秋早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级贵族墓地。遗址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出土文物2万余件。透过镇馆之宝玉猪龙等实物资料,依稀可以感受到芮国曾经的辉煌鼎盛。此遗址是陕西近30年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发现,荣获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韩城古城,南临澽(ju)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城中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古城的“元建”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有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塔,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是全国范围内保存完整的六大明清古城之一。韩城一地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也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韩城古城之一(毓秀桥) ▼韩城古城之二(庆善寺大佛殿) ▼韩城古城之三(城隍庙) ▼韩城古城之四(文庙)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东南的韩奕坡悬崖之上。东望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美,为韩城诸名胜之冠,系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据载:“夏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从建筑角度讲,太史祠虽然建筑规模不大,但形式气派却和司马迁的人格、文章、事业一样,超拔于群。它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不受中国传统建筑对称布局的限制,经过精心擘(bo)划,始成高峻挺拔、气势雄伟之祠墓。其实本人1978年还在插队期间就曾与同伴来拜谒过司马迁祠,那时一切都还简单,基本建筑也都陈旧不堪,祠墓无人值守……。现在则修了广场,立了铜像,整饬一新,完全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也是,史圣应该得到最高级别的敬仰,风追司马,史记韩城,这地方值得你来。 ▼韩城司马迁祠之一 ▼韩城司马迁祠之二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十一个县是合阳,合阳这些年最火的自然景观是距县城东20公里黄河之滨的洽川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65平方公里,有黄河流域最大的芦苇荡(10万亩)和最大的湿地保护区(15万亩),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称。"万亩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秦晋相望",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真实写照。200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堪称西北一绝。景区内大致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黄河魂国家水利风景区;南部为黄河天然湿地生态区。<div> 黄河魂景区现有水上游乐、黄河漂流、高亭观鸟、龙洞探幽、休闲垂钓、文化探源、现代水利工程观光等12个观光游乐项目。所依托的其实是东雷抽黄引水灌溉工程,电力抽水上塬为关中东部9县(市)灌溉耕地1200余万亩。该工程最多处9级提水,累计扬程311米,加权平均扬程214米全国罕见,二级站净扬程225米系“亚洲之最”。至今,东雷抽黄工程仍被中外水利专家所称道,赞其为“闪耀在渭北旱塬上的水利明珠”。1976年该项工程被批准建设时,本人正好在邻近的大荔县插队,也曾是被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征召的13万民工之一。著名作家贾平凹来景区观光后被“黄河魂”的独特景色所感染,留有墨宝“厚云积岸,大水走泥”,专门撰写了著名篇章《黄河魂》。</div><div> 天然湿地生态区依托处女泉、夏阳瀵等名泉和万亩芦荡、十里荷塘建设景区,特色客栈,农家小院,比比皆是,特别适合生态休闲度假。</div> ▼合阳东雷抽黄引水工程《黄河魂》勒石 ▼合阳东雷抽黄引水工程黄河魂景区 ▼合阳洽川湿地之冬季夏阳瀵 ▼合阳洽川湿地之芦荡荷塘 福山地处合阳县城去往洽川湿地的路途中。山上有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始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间,屡加修葺。清同治六年(1867年),前后殿和两庑俱毁于战火,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恢复了原有的建筑,新建了三清阁、奎星阁、土地亭和奎星塔。现存的亭阁、殿宇、牌坊错落有致,塑像栩栩如生,香烟缭绕,磬声悦耳,三教合一,和睦相处。去湿地时路过此山,可登山一游。 ▼合阳福山之一 ▼合阳福山之二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十二个县是大荔,基本被湿地隔开而不靠黄河。大荔是本人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插队的地方,前后三个年头整整三十个月,之后,参加铁路建设,开始新的工作。离开大荔25年后,回插队的地方访友,与农友们小聚。<div> 大荔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重要同时也具有观赏性的一处应该是丰图义仓。丰图义仓位于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义仓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大荔人、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并主持修建,慈禧太后赐名“丰图义仓”。工程历时四年竣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投入使用,慈禧太后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外城坐东朝西,夯土筑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仓寨共占地4.5万平方米。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一座,为紫阳仓祖朱文公祠。清末,陕西大荔丰图义仓和江苏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可惜丰备义仓今已废弃。丰图义仓是建国后绝少依然在用的古代粮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粮仓和研究清末关中东部的经济发展、军事攻防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大荔东石槽村访农友 ▼大荔丰图义仓之一(外城门) ▼大荔丰图义仓之二(内城西仓门) ▼大荔丰图义仓之三(朱文公祠) 丰图义仓北侧不远,站在义仓顶上可见的两处古迹分别是:岱祠岑楼和金龙寺塔,都是省级文保。<br> 岱祠也叫东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宫,四名崇佑观,五名东岳庙。岱祠始建时间不详,只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重修,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殿宇。该祠东西宽89米,南北长129米,占地总面积为11480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中岑楼、东歌楼、西歌楼、牌坊、香亭、长春阁、左钟楼、右鼓楼、献殿、坐殿、寝殿等。东庑并有七十二山神。建筑雄伟,斗拱挑角,雕梁画栋,可惜俱毁,只有岱祠岑楼还保存完好。<div> 金龙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毁于明代地震,后来重建。外观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内有天井,高度约25米。两处古迹现合在一处保护,也有可能会与义仓合并组成一个景点。</div> ▼大荔岱祠岑楼和金龙寺塔 据了解,大荔县规划建设的国家全域农业公园坚持融合发展和大旅游理念,依托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以1800平方公里全域范围为整体,融入泛休闲、现代科技理念,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牵引,拟将全域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打造为一个高端全域乡村田园综合体。想法不错,值得期待。 ▼大荔全域农业公园 沿黄公路未入潼关县是个遗憾,如果以后升级改造,应该把潼关也规划进去,因为潼关是黄河在陕西的终点,缺少潼关感觉就不够完整。潼关古城自古是个要隘,始建于东汉末年,后三易其址。汉代在南边的塬上,隋代到禁沟口,唐武则天时期,将城址挪到了黄河边,从此直至明清、民国,关城位置一直没变。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彻底废弃。现在在原址上看到的仿古建筑,都是近些年复建。古城北,洛河汇入渭河,渭河再汇入黄河,形成一壮观的三河交汇区域,即潼关黄河风景区。黄河至此,折向东流,离开陕西成为山西与河南的界河。 ▼潼关渭河入黄河口 ▼潼关古城 沿黄公路经过的第十三个县(市)是华阴,公路在华阴境内不挨黄河,进入市区后止于宝莲灯下。华阴最著名的景点是西岳华山以及与华山相关的西岳庙和玉泉院。<div> 西岳庙又称华山祠、华岳庙,位于华阴市区东北侧,面向华山、背依渭水,是历朝历代帝王祭祀西岳华山神的主要场所,现存建筑为当今陕西最大的明清风格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称,同时也是五岳庙中最大的一处,有“五岳第一庙”的美誉。西岳庙初创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已具规模。唐玄宗先天二年始封华山神为金天王,北宋时加封金天顺圣帝。自汉以降,历代屡有重修、增建。西岳庙现存建筑总占地面积逾12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庙墙为宫苑重城式建制,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南北525米,东西225米。墙体为夯土甃(zhou)砖,高约8米,基宽6米,顶宽4米。城正南辟门,并设瓮城,组成二重城门。内城俗称内宫,分前后两院。建筑整体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琉璃影壁、灏灵门、午门(五凤楼)、棂星门、石牌楼、金城门、金水桥、泮池、灏灵殿、御书楼、石牌楼、万寿阁;两侧有钟楼、鼓楼、灵官殿、冥王殿、吕祖堂、望华亭及碑亭等,城上还有角楼。<br> 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tuan)等唐宋名人游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等。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西岳庙”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 ▼华阴沿黄公路路牌 ▼华阴敕修西岳庙之一 ▼华阴敕修西岳庙之二 ▼华阴敕修西岳庙之三 ▼华阴敕修西岳庙之四(远眺华山) <p class="ql-block"> 玉泉院原名希夷祠,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整个院落仿江南园林风格而建,始于宋代,南依华山,古木参天,院内有泉,甘甜清冽。现存主要建筑有:无忧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过水凉亭等。玉泉院西边的山道,就是步行登华山的入口。</p><p class="ql-block"> 华山是五岳之一,距西安大约120公里,古称西岳。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的美称 。华山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华山主峰为南峰,海拔2154.9米,也是五岳最高峰。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华山一条道,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所以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山上宫观、摩崖石刻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东西南北中峰,五峰各有妙处,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下棋亭等,都是令人胆怯生畏的去处……,当然,这些险境也都极具挑战性,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北宋寇凖七岁有《咏华山》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华山,还是非常值得勇敢者攀登的!</p> ▼华阴玉泉院 ▼华阴华山西峰 小结:沿黄公路开通已经五年了,全线走过之后,感觉确实是个壮举,为游客创造了沿黄观光的硬件条件,为沿线民众创造了脱贫致富的可能,为发展沿黄经济创造了可以预期的美好前景,沟通陕北与关中,功不可没!但是本人也有几点建议:<div> 一是公路等级不高,弯多路险,限速较低,道路指示标志较少,致使道路指向不明确,很多路段在地图上都找不到,降低了自驾出行的体验感,希望能够升级为二级公路标准;</div><div> 二是限制货车通行,降低了沿线民众充分利用公路的可能性(当然,重卡还是应该被限制通行);</div><div> 三是邻近县乡道路通黄的支线亟待建设,既可以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横向景点、村落深度旅行,也可以方便沿线民众提高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div><div> 四是沿线服务设施建设不足,住宿、餐饮、购物、临时停车点、加油站、观景点等都需要增加,否则即使走过也留不住游人,难以拉动沿线经济;</div><div> 五是整个道路选线有待商榷,比如,有些路段能否再贴近黄河一些;比如能否改线先至潼关再至华阴……</div><div> 有关方面如果能有升级改进的计划,则特别令人期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