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野公路上的那些事儿

虎皮猫

<p class="ql-block">巴野公路—即巴东之野三关的公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泥巴石子路,历经了33年的风风雨雨,慢慢蜕变为现在宽阔平坦的沥青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巴东-野三关</span>33年前,还没有中巴车,更别说私家车,对于老百姓来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大客车,印象中好像是“上饶”客车,大概可以坐30人左右,车速弯道稍快,坐在后排的人就开始跳摇摆舞啦。哈哈。</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一个单程需要时间约3个多小时,车费1.4元人民币,后来车费涨成2.8元,逐年攀升,冬天下雪起板板凌时,杨家槽至北界娃娃寨那一段路,没有司机敢跑,就要从大支坪绕道野三关,车票价格那也是直线上升,我就买过好多次150元一张票,自从巴野“高速”公路通车后,下雪时再也不用绕道了,票价就稳定在30元了,时间也大大节约了,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了。</p><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冬天,大雪纷飞,班车紧张,可以说一票难求,我同学表弟上巴东一中读书,我去上班,在父亲人托人找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两张票,那像现在是司机到处拉客人坐车,当时,我兴奋地把2张票在小伙子面前一捻:你选,我已经忘记了他当时的表情,也忘记他的名字和长得啥样子了,现在想来我当时肯定是很得瑟的😂😂,结局是那天我们谁也没有走成,下面来慢慢和您家聊一聊。</p><p class="ql-block">客车过了铁厂荒林场后,由于路面起了牛皮凌,车轮打滑,怎么也上不去了,进一步退十步,反反复复N多次后,司机也只能无奈的带上一车人返回了野三关。其实也不能怪司机技术差 ,那段路面是巴东之野三关最高的地方—娃娃寨,坡陡弯多,山路不知多少个十八弯。一到下雪天,路面结冰,厚厚的牛皮凌滑溜溜,这条路不知难为了多少外地司机,沟里总歪倒着大货车,司机嘴里哈着气,跺着脚,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那段路程的雪景非常漂亮,大雪压青松,高高低低的树木花草和雪花一起制造的童话世界,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摄人心魄,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的巴野公路路面宽敞,绕过了巴东最高海拔地绿葱坡,穿山洞过隧道,单边路程只需要1:30分钟,各种各样的车辆川流不息,再也不用担心下雪天会歪进沟里了,偶尔雪下得大了,除雪车立马上阵,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大雪封路的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些年,最难受的是晕车,从</span>娃娃寨一直到绿葱坡杨家槽这段路程是我的噩梦,每次坐车经过这段路程,从吐清水到吐黄水,感觉五脏六腑都要逃离躯体了,不是因为路远,真的好想下车步行。</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客车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行业—扒手,我们当地俗称“三只手”。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谈论“强盗”最有“杀气”,我是第一次见识了强盗的胆大包天,大约30年了,厂里放年假,我们几个同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好不容易挤上</span>从巴东回野三关的客车,还是买的站票,车上通道人挤人,我看到一只手伸过来,食指和中指像火钳一样在我旁边女子的荷包里夹夹,顺着手臂看过去,一男扒手眼睛把我瞪着,我实在没有勇气喊抓小偷,好在他在那美女口袋里也没有夹到钱,否则,我也要自责一辈子了,说实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似我一样乘客车的伙计们口袋里能有几个钱呢?即使有那么一些殷实户,钱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放在外衣口袋里的,内裤上缝的小钱袋,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明白。哈哈!物质富裕的现代,手机微信和支付宝的便捷,使得小偷基本上失业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学问大盗,网络诈骗,网络洗钱等……,俗话变通一下:强盗不可怕,可怕的是强盗有文化!不过,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咱们谁也不要怕!</p><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开车从巴东去野三关,一路上的美轮美奂雪景,让我突然想起了30多年前尘封的那些往事,想着把它记录下来,纪念30年来巴野之路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庆幸是巴野之路成长的见证者!何其有幸,生于华夏,长于盛世,不经乱战,丰衣足食!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祝福祖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