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联军.辽沈战役

醉终南

<p class="ql-block">  民国末年的一段时间里,东三省被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也被称为满洲国。是列强势力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激烈交锋的地方(尤其是日本和俄国),潺弱的中国,刚经过改朝换代,国内动荡不安,军阀势力初归三民主义。成立二十几年的国民政府也风雨飘摇,无力顾及东北。这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现实状态。</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期,中国还处于农业化国家的末期。而日本国已经迈入了工业化国家。为了培植好这块侵略东亚的前沿阵地,所谓的满洲国以极快的速度被殖民和改造,居然以百分之十几的全国人口和土地,工业能力迅速壮大到全国的50%以上,电力生产和消耗占比接近70%。特别是钢铁和机械,竟然占到全国92%以上的拥有量!其能力可想而知!当然,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屠杀和奴役中国人的基础之上的……</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闪击日本关东军,几天时间日军溃败投降。在苏军的支援下,东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当年9月,少奇同志听取各方建议后,电告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分析了东北的形势,建议迅速派兵去东北,接管苏联控制下的东北,抢占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同时可以考虑在东北建立自己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看后认为,夺取东北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遂派出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等四个委员以及部分中委前往东北(当时七大的中委才40余个,一下子派去了四分之一以上,尤其是11个核心机构的委员,一下子去了4个),组成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同时从华中、华北各地抽调超过10万的干部及部队前往东北。</p><p class="ql-block"> 随后,又电令前往山东的林彪,立即改道前往东北。为什么会临时调整林彪的任务呢?当时主席考虑相当有远见:山东军区此时兵强马壮,靠近东北,调往东北的部队主要从山东军区抽调,等于林彪换了个地方,当“山东部队”的司令。</p> <p class="ql-block">  加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山东是较为完整的根据地,不但正规队伍壮大得快,而且民兵武装也有相当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山东八路军的底子还是林彪原来当师长的115师,此前负责山东一把手的,还是林彪的老搭档罗荣桓,所以派林彪去东北最为合适。</p><p class="ql-block"> 林总10月中旬才赶到东北,于10月底宣布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林是司令员,东北局的书记彭真担任第一政委,罗荣桓担任第二政委。此时还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彭真作为第一政委,其主要工作是东北局的领导工作,部队的政工主要还是由罗荣桓来具体负责。</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在日本投降之前,蒋介石政府已同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协议》。随着重庆谈判的结束,蒋介石也开始不断向东北派兵。延安明确告知东北局,沈阳可能会发生战事,要求林彪做好战斗准备。</p><p class="ql-block"> 林彪当时分析了形势,认为我军初到东北,缺衣少食、各种补给严重缺乏、在城市中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基层组织、没有医药,总之是各种必要的条件几乎都没有。更要命的是,部队来东北时带的几乎全是轻武器,而且数量还达不到人手一支,这种装备实力如何跟装备精良的蒋军作战?</p> <p class="ql-block">  于是林总建议退出大城市到城郊及农村、山区建立根据地,结果遭到彭真的反对,两人出现分歧。按照组织原则,东北局的书记是一把手,林彪的意见很难坚持,加上此时并没有真正同蒋军开战,林彪只能缩手缩脚地部署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进入东北的部队越来越多,自治军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任第一政委。</p> <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南京市民大游行,呼吁苏联从东北撤出,把完整的东北交给中国人自己管理。斯大林无意占有整个东北,他拿走了想要的东西(占领东北后运走了不计其数的资源,另外享有铁路及港口使用权),于3月初下令苏军迅速撤离东北。</p><p class="ql-block"> 事情的发展令人有些意外,由于苏军的快速撤离,蒋的大队人马一时半会来不及到达东北,反而给了我军一个绝好的机会。我军先后占领了长春等城市,军队得到了一定的补给,情况有所好转。另外就是占领了对东北来说相当重要的四平,有助于扼制蒋军的纵向联系。</p> <p class="ql-block">  可是好景不长,蒋军陆续进驻东北,逼迫我军退出了大城市,但我军仍坚守四平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蒋军当然知道四平对于他们的意义,先后派出多路大军围攻四平。林总接到指示死守四平近两个月,结果败在装备及兵力补给上,遗憾放弃了四平。四平之战打得相当惨烈,我军损失很重,部队士气也受到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林彪,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是抗战初期受伤赴苏联治疗后,未带兵打仗,被一些官兵质疑“吃了洋面包,不会打仗了”;二是受制较多,既有人为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指挥打仗自己不能完全作主;三是两军实力有较大悬殊,且对敌人了解不足,因此吃了败仗。</p> <p class="ql-block">  延安党中央迅速了解到东北的实际情况,于6月中旬调整了东北局领导班子,任命林彪为书记、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副政委,自此,林成为了东北的“一把手”。关键的是,作为中委委员,三位核心局委员却成了他的下属,这充分地体现了毛主席对东北形势的洞察、对林彪的倚重。林总开始了他的又一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彭真原是林彪的上级,此时变成了林彪的下级,开展工作有些不便。7月上旬东北局改组会议召开后,彭真就离开东北,回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  林总开始放手实施他的一些作战意图。10月下旬,东北联军第四纵队在韩先楚的带领下,全歼蒋52军25师近9000人,活捉师长李正谊,大大地挫败了东北蒋军的锐气。</p><p class="ql-block"> 12月中旬,蒋军进逼临江,林总果断下令,南满联军发起保卫临江的战斗,随后北满的联军南下,在焦家岭等地歼灭蒋军2个团的援军,同时临江保卫战取得歼敌7000余人的胜利。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蒋军多次发起对临江的围攻,林总指挥联军相互配合,至1947年4月份,北满联军共三次南下、南满联军取得四次保卫临江的胜利,前后共歼敌近十万,打得蒋军由攻转防,想要占领东北的企图不断受挫。</p><p class="ql-block"> 随后,林总发起旨在打通南北的夏季攻势,历时50余天,歼敌过8万,解放中小城市40余座,同时兵员得到有效补充,我军队伍越打越多,而蒋军却越打越少。</p> <p class="ql-block">  夏季攻势结束后,秋季及冬季攻势也逐步展开。到1948年初,我军共歼敌过30万,收复中小城市超过60座,把蒋军分隔在锦州、长春、沈阳三个大城市,为随后而来的辽沈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令林总大放异彩的是辽沈战役。1948年9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在延安毛主席的指导下,林总首先拿下锦州,布下“关门打狗”的大阵。打锦州虽然耗时最长,却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解放长春几乎没有遭遇抵抗,逼得长春守军不战而降,彻底让东北蒋军发慌了。沈阳之敌虽然负隅顽抗,终究挡不住我军的铁桶阵仗,几日下来,蒋军伤亡15万,只有52军1万余人从营口方向经海上逃跑。</p> <p class="ql-block">  东北成为第一个大型解放区,不但有了大片的土地,还极大地支援了其他地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物资上的紧张。林总在东北三年,打响战神威名。部队来不及休整,毛主席再次部署平津战役,点将林总挥军入关,先占天津让傅作义反复思量,最后拱手让出北平,千年古都保留原样,和平解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