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河的美篇

映山河

<h3> 唐诗《枫桥夜泊》小扎<br>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世称"张祠部"。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br> 张继的诗多登山临水之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据说连日本的小学课本里也载有此诗。但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几十首。最为著名的是《枫桥夜泊》。<br> 枫桥夜泊<br> 月落乌啼霜满天,<br> 江枫渔火对愁眠。<br> 姑苏城外寒山寺,<br> 夜半钟声到客船。<br> 这是诗人避乱苏州寒山寺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br> 诗中诉说:残月许许下落,乌鸦鼓噪着,秋霜满天,带来寒意。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点点渔火似乎相对忧愁使人难以入眠。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古寺里沉闷地钟声,传到了停泊在枫桥旁客人所在的船上。<br> 在"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中,"月落"是所见,"乌啼"是所闻,"霜满天"是所感。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来表达所处的环境,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反映心境。由于是多维度的表达与描写,使读者更能够充分体会和理解此时诗人的心理状态。<br>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句描写的是附近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江枫指江边的枫树,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红色的枫树、红色的灯火色彩鲜明,与愁绪和孤寂的低沉情绪形成对比,让读者更能感觉到诗人心情愁烦、思绪万千。这种借景生情的写作手法,把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致入微。使人顿发同情之感。<br> "姑苏城外寒山寺"这一句指出的是诗人所乘坐的船停靠在枫桥附近的一个著名地点和一处古寺。姑苏是指姑苏山,在苏州城西,山并不高,海拔60余米。因为春秋末期吴国君主阖閭在此建有姑苏台(公元前473年,越军破吴后焚毁了姑苏台)。后来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等不断来此凭吊,使姑苏名声越来越大,后人常以姑苏代表苏州。苏州有若干别名,如吴中、吴门、平江、东吴。寒山寺位于苏州姑苏区,是一座千年古寺,也中国十大著名古寺之一。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由当时的名僧寒山和希迁所创建。由诗中所述可以想见,这座寺庙在当时已负盛名。<br>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指出夜半时分船到达并停泊在枫桥边,不远的姑苏城外寒山古寺传来阵阵钟声,声声人耳。<br> 整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前两句所述的是拂晓,第三四两句追忆的是前一天夜半。这种写作手法比平铺直叙更能引人入胜。<br>  整首诗信息量很大,虽然共计32个字(包含题目4个字),却涵盖了许多时空物象元素:西沉的月亮、鸣叫的乌鸦、满天的秋霜、岸边的枫树、船上的渔火、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及其钟声、夜泊在枫桥的船、拂晓以及夜半时分的景色,还有纷乱的愁绪。<br>  若干元素通过诗人合理的调度,巧妙的安排,精心的创造使各个物象由平凡得到升华,在对立中求得统一。通篇诗作比兴幽深,事理明澈,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一曲隽永的交响诗。也许因为如此,这篇诗作才得以家喻户晓,千古传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