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访范国珠女士</b> 这张照片,是1949年春蒋介石下野回乡走亲访友时拍摄的。走在蒋介石后面、蒋经国边上的那位,无疑有不俗的地位,是什么角色?<br>经考证,这位是毕业于黄埔四期的奉化乡贤范景孝,是蒋介石的亲信侍卫官,官拜国民政府国防部少将。<br>《奉化市志》是这样介绍的,范景孝1898年出生于奉化西圃,1918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1920年东渡日本留学,1925年入黄埔四期步兵科。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中尉排长,军委会特务团团长等。后获得蒋介石的信任,长期在蒋介石侍从室任侍卫官。<br>与他同村的郑传良老人告诉笔者,与范景孝同期入黄埔的奉化人还有江口的张三川、岩头毛福梅的侄孙毛圣栋和松岙的裘古怀烈士。因行政院军政部军需署署长俞飞鹏的继母范氏是范景孝的族姐,范氏视俞飞鹏如己出、精心养育俞飞鹏成长,俞飞鹏对范景孝也很是了解尊重。俞飞鹏向蒋介石推介了范景孝的家庭教养和为人之品,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div>笔者在溪口天星武岭园访问了范景孝的侄女范国珠老师。范老师告诉笔者,她父亲有四兄弟,范景孝是她的二伯父。二伯父育有四子二女,分别在湖北、湖南、上海、新疆、南京等地,没有一个在奉化。二伯父对我们非常慈祥,上小学时学校有什么活动只要对二伯父说,他总是笑呵呵的给我们五毛一元钱。他靠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湖北省电力厅工作的长子每月寄来20元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也很紧张。我父亲是农民,他知道我家里没有零花钱,宁可自己克勤克俭也不让我们受委屈。我一直记着二伯父的好,“文革”期间,二伯父去西溪农场养过一段时间的猪,我几次悄悄的在家做一些好吃的去看他。二伯父视我如女儿,我结婚时送给我一只非常精致的木盆,一只铜面盆,一套古老的瓷茶具。<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范国珠老师与本文作者</font></h5> 范国珠老师还向我讲了他二伯父的一件轶事。<br>一次,一直在家乡生活的范夫人不知从哪里听说丈夫在外另有新欢。范夫人的哥哥是土改时全奉化被镇压的第一人,可见范夫人的娘家在当时是很有财势的。范景孝的父亲面对这位很有背景的儿媳无助的眼泪,只能无奈地发出最郁闷的电报:父亡速归。迫使儿子回家处理好家事。<br>惊悉父亲去世,范景孝立即去向蒋介石请假。蒋介石不但准假,还给范父敬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挽辞。<br>国家元首给自己的父亲敬挽辞,这对自己乃至整个家族都是值得世代传颂的荣耀,也使范景孝减了一份丧父之痛。可当范景孝匆匆走进家门,竟然发现自己的父亲还好端端的活着,这下可傻了:自己犯下了欺君之罪啊!<br>范夫人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一次无端猜疑,竟然给丈夫带来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如果丈夫真的发生了意外,那她和膝下的四儿二女可怎么办?这时的范夫人根本没有心思去追究丈夫有无另笕新欢这些传闻,只要丈夫不出事就行。<br>一份乌龙挽辞,浇灭了范夫人的醋意,这份功效大概是蒋介石没有想到的。<br>笔者专门到西圃村走访了几位老人,也有人知道有这件事,但都说不出挽辞写的是什么,说不出范景孝是如何去向蒋介石销假的。 西圃村中有一祠堂名“垂训堂”,今为村老年人活动场所兼红白大事膳食料理处。此堂屡毁屡建,一九四二年被土匪烧毁,一九四七年重建至今。祠堂中殿悬挂着饱满端庄的“垂训堂”三字,匾额左侧直行题款“蒋中正”,右侧小楷直行题款“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下方有篆刻印章。该匾额“文革”期间被有心机的村民藏匿,得以保留至今。这块匾额当然是范景孝近水楼台,向蒋求来的墨宝。在蒋氏政权风雨飘摇的1948年,明明知道蒋介石根本没有题写祠名的闲情,还是去求墨宝,表明范景孝对自己与蒋的关系很有自信;明明感到范的要求不合时宜,还是满足了范的请求,可见范景孝这位侍卫官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之高。<br>蒋介石离开大陆时,年过半百的范景孝考虑到上半生为了尽忠远离家乡,下半生得尽孝侍奉年迈的父亲。他陪同蒋介石伉俪及随员登上军舰后,找个把汽车送回溪口的借口,留在家乡奉化西圃,过着清贫的生活,侍奉着年迈的父亲。夫人去世后,他与父亲住在一起,拒绝孩子们的邀请,全心全意侍奉父亲,一直到父亲以88岁高龄去世,是村里有名的孝子。<br>1949年后,他把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向相关部门交代,并上交了一些物品。“文革”期间,红卫兵还是从他家里搜出了中正剑一把,与蒋介石合照一张,还有手枪、望远镜各一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珍藏着这几件文物,既是范景孝对峥嵘岁月的怀念,又是他对蒋介石知遇之恩的物证。由于范景孝待人厚道又很有见识,即使在政治狂热的年代,即使搜出了这些“反革命”证据,纯朴善良的乡民也没有为难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都尊敬的称他为“孝存先生”。<br>1978年以后,耄耋之年的范景孝摆脱了政治束缚,又一次唤发精神,他的独特经历成为了媒体争相的采访对象;他热心向台湾的老朋友写信,为促进和平统一尽心尽力,直至1979年去世,享年81岁。<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原载《浙江文史资料》2015年第3期</div> <h3><b><font color="#ed2308">《阿拉淘老古》之“人物追忆”篇</font></b><br><br>忆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先生 <br><p><font color="#9b9b9b"> 何纯侯口述 山茗整理</font></p>破解恩师于右任的“1”与“3” <br><p> <font color="#9b9b9b"> ——访蒋思豫先生</font></p>民国宝玺监印人姜辅成 <br><p> <font color="#9b9b9b"> ——访海曙区台联会副会长姜仁康先生</font></p>听毛老说夏丏尊先生的故事<br>我所知道的宁波首任市长罗惠侨 <br> <font color="#9b9b9b">罗生康口述 山茗整理</font><br>南京美龄宫的设计者是阿拉宁波人 <br><font color="#ed2308">蒋介石亲信侍卫范景孝<br> ——访范国珠女士</font><br>听范爱侍说沈贻芗的故事<br>父亲,您在哪里?<br></h3><h5> <font color="#9b9b9b"> 阮光炜口述 山茗整理</font></h5>为一支手枪获三年劳改的李友聪 <br><h5> <font color="#9b9b9b">鲍生甫口述 山茗整理</font></h5>陈文蔚印象记 <br><h5> <font color="#9b9b9b">陈剑平口述 山茗整理</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