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壬寅正月初八,念及先贤湛若水先生。</p><p class="ql-block"> 打开高德地图,了解到距离是9.6公里,其中一条线路是凤凰城大道,到凤宁路,右拐到新新大道,再左拐到荔园大道,再到永宁路,在永宁路的一处左拐一小段路即是。于是,决定徒步前往。</p><p class="ql-block"> 走出家门,看看手机,是8:48分。</p> <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决心中午修粮一餐,以示诚心与敬意,于是,向钟老师汇报。</p> <p class="ql-block"> 在路上,感受到自己杂念纷飞,也不断默背经典,回想记忆中的湛公的人生之点点滴滴,也想到老家正在进行村级的祭祖,我远在广州,不便参加,但是,我选择了拜谒先贤湛若水先生的墓。 </p><p class="ql-block"> 《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血统与道统,犹如一阴一阳,彼此呼应,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是一种感应?</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都很顺畅,都是走在康庄大道上。</p><p class="ql-block"> 因为没有去过,所以,快到终点的时候,一开始,根据导航,进入一家润滑油公司的区域,门是开着的,我进去,门岗没有人,我就继续往前走,走到尽头,发现离目标还有72米,但是,围墙高耸,无法穿行。于是,往回走,离开厂区,到隔壁寻找入口,刚到门口,两只狗狂吠不止,令我望而却步,于是,继续往前,看到一条水泥路,很开心,沿路走进去,发现是公墓,只身穿行在陌生的墓群中,心中略有恐惧,我保持觉知,默念“天地正气”,继续前行,根据导航显示,该处为天平山,穿过山顶,往下走,又看到一条小小的水泥路,甚为欣喜,以为是通往湛若水先生墓地的道路,往山顶处走了好长一段,未见目标,于是不断打开手机,确认前进的方向,此时,发现自己在旷野中利用手机导航利用指南针的水平确实拙劣,下山路上,发现一个比较大的墓,暗喜,前往行礼,蹲下来细看,发现不是,于是,继续前行,看到有房屋,心想如果有人可以询问一下,尚未见人,却见几只狗狂吠而来,于是,我只好轻身远离,在山中摸索多处,后来,在一条用建筑垃圾铺就的大路上前行,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颇有“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向他们问好,行礼,然后请教他们如何找到湛若水墓,我说,此墓就在一家润滑油公司附近,对方说:“我们是外地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你要问本地人,前面穿过去,就是大路,往前走一会,就是润滑油公司。”“好,谢谢!”我说。听他这么一说,我清晰了前进的方向。“刚才我想穿过去,但是,那边有狗很凶,会咬人吗?”我问道。“狗一般不咬人,你不要理它就是了。”“好的,谢谢。”听他这么说,我心里踏实很多。于是,再次表达感谢之后,我往回走。经过那栋房屋时,狗又叫了,这时,我看到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玩跳绳,我大声问:“小朋友,请问狗会咬人吗?”“不会。”小朋友回答说。听到小朋友这么说,我内心笃定,于是,我只管走我的路。又走了一段,遇到一位挑着担子的妇人。我抓住机会问道:“你好,请问湛甘泉先生的墓在哪里,知道吗?”“我不知道。”她回答说。“谢谢!”我说。不管怎样,对方乐意给我回应,我也要表示谢意。于是,我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果然看到大路了,这条路,应该就是永宁路。到了永宁路,往左走一会儿,就看到我熟悉的地带,看到那家润滑油公司,于是,我继续往前,到了这家公司隔壁,我再次进入围蔽区域,这次,没有遇到狗,我想,这次应该可以找到了,于是,根据我判断的方向往左前方走,这时,看到里面坐了一桌人,其中一位男子大声喊道:“你要干嘛?”“你好!我是要找湛甘泉先生墓。”我走上前,回答说。“这里去不了,要下去,往前走,一条小路进去才到得了。”他说。“是那条水泥路吗?我刚才有上去没有找到。”我问道。“不是,在那条水泥路之前还有一条小泥路。”他说。“哦,这样啊,谢谢你!”我看到他这么肯定,于是,我再次表示感谢之后,带着别样的心情上路。看看手机,已经是12:00整。</p><p class="ql-block"> 走了一会儿,眼看快到那条水泥路了,还没有发现那条小泥路,心里还有点纳闷。有一处,看上去有点像,我走过去仔细看看,又觉得不可能,又走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一条小泥路,此时真是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我沿着这条小泥路快步往里走,走了100多米左右,终于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墓,我默默缓步上前,在东堂入口处,看到广东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虽然字迹有点模糊,但是,“湛若水”三个字还是清晰可见,看看手机,是12:06分。在西堂,则看到增城区人民政府立的石刻与广州市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p><p class="ql-block"> 我缓缓来到墓前,行礼,表达感恩与祈愿。念及湛公的伟岸人格与丰功伟绩,不禁思绪万千。我两手空空,何以表达我的敬意?看着墓地的一丛丛杂草,我决定动手除草。墓区内圈分成四层,往外一层比一层低,一层比一层大。我从内往外除草,到了第三层,发现有些草已经用手拔不动了。因为下午三点左右还有约,我感觉时间不允许,并且,第四层面积大,杂草多,草也长得更高更大,于是,我面向湛公墓,吟诵《孔子世家赞》、《大学》(总纲)、《中庸》(第一章)、《论语》(学而第一)、《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礼运大同篇》与《诗经》(木瓜)等向湛公致敬。</p><p class="ql-block"> 告别之时,看看手机,发现已经没电自动关机了,我按键开机,显示时间是13:22分,30秒之后,自动关机了。</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就显得轻松多了,刚走一会儿,看到一个工地门口有洗手池,于是,走过去洗手,但是,发现没水,于是,继续前行,到了一个加油站,看到洗手间,于是,进去洗手,并清楚衣服上粘住的草花,然后,继续上路,回到家,时间是3:12分。</p><p class="ql-block"> 根据记录,路上只需1小时50分钟左右,但是,去的时候,花了3小时18分钟,也就是说,花了约1个半小时寻找。如果不是有贵人指引,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找到,还不知道。到了那家润滑油公司,虽然离目标很近,5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是,因为没有“明师”指路,因为没有精密仪器导航,对于我来说,还是犹如咫尺天涯。</p><p class="ql-block"> 人生求道的路上,何尝不是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湛若水是我们读书人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生于公元1466年,卒于公元1560年,享年95岁。广东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p><p class="ql-block"> 在“立功”方面,湛公居官30多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年),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主张“天下民庶实为邦本”,反对宦官专权。历任政绩卓著,晚年致仕时,皇帝曾3次留任,75岁才得以结束宦途生活。</p><p class="ql-block"> 反观当下,有些人年纪轻轻就体弱多病,甚至英年早逝,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因种种原因被关入大牢,有些人为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碌碌无为,或者追名逐利,甚至勾心斗角,心中没有百姓,有些人晚节不保,诸如此类,情何以堪?反观自己,不管是作为公司领导,还是联谊会负责人,或者协会的管理层,我奉献了什么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p><p class="ql-block"> 湛公在教育学上有突出贡献,他亲自修订《大科训规》,对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他一生热心捐款赞助书院,以兴办学校、传播理学为己任,他平日除简单的生活开支外,其余的俸禄都花费于购买馆田、赡养四方学者,这些馆田分布在广东广州、南海、增城、博罗、曲江等地,广东以外如南京,扬州,安徽池州、徽州,福建武夷,湖南南岳等处,得其“馆谷”的书院竟达28所,遍布半个中国。湛公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湛若水的主要门生有吕怀、洪觉山、唐枢、何迁、蒋信、郭棐、冯从吾等。</p><p class="ql-block"> 《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身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满天飞,但是,为官者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是否得到依法足额拨付,学校是否建在宁静美丽的场所,师严道尊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孩子的饮食安全与品质是否得到保障,教学的精神、内容与方式是否利于人才的培养,捐助教育的现象是否普遍,是否形成风尚,是否对自己崇尚简约,对公益主张大义?反观自己,有以兴办学校、传播儒学为己任吗?</p> <p class="ql-block"> 在“立言”方面,湛公对“白沙学说”进行扬弃,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创立了“甘泉学派”,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成为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理学大宗,天下士子争入其门,门徒达4000多人。湛公著有《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圣学格物通》《心性图说》《白沙诗教解注》等,有《甘泉集》传世。其事迹见于《明史》《广东通志》《增城县志》等。</p><p class="ql-block"> 反观当下,即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提笔写字都往往步履维艰,能够随时下笔成文的人都已经注定是卓尔不群者。反观自己,深入钻研了什么?更不用说成就了什么学说,创立什么流派。再反问自己,能有什么可以传世的著作吗?</p> <p class="ql-block"> 在“立德”方面,以孝道事母,以忠恕之道事君。无阿谀奉承之言,无取巧钻营之私。师道尊严,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行孝”方面来看,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湛公享年95高龄,并且接近善终,令人赞叹;至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湛公孝亲尊师,不管是治学著书、为政爱民,还是慈善公益、教书育人,都扬名天下与后世。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陈献章逝世,湛若水为之服丧3年。在事亲方面,湛公不乐仕进,后在母亲和广州府佥事徐弦再三规劝下,至弘治十七年,始奉母命北上考试。50岁时母亲病逝,从京奉柩归葬,在家守墓三年。</p><p class="ql-block"> 《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湛公行孝,可谓一以贯之。反观自己,对于双亲,“怡吾色,柔吾声”都尚未做到,更不用说“谏不入,悦复谏,嚎泣随,挞无怨”了,在“立身”方面,则近乎一无所成,还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行。</p><p class="ql-block"> 湛公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广东境内广设书院扶持后学,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进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获准退休返回家乡,自此往返广东境内各地讲学。晚年,湛若水在广州主要致力于文教方面的活动,兴建书院、推动讲学,分别在罗浮山、西樵山、广州城内的天关及增城甘泉设置居所,修建书院。他春居罗浮,夏居西樵,秋居天关,冬居甘泉,四时讲学,不废弦歌。他还在天关精舍建立一座祝圣台,每当正朔、冬至和孔子诞辰都会率领乡中缙绅对着京师的方向瞻仰叩拜,以表示不忘朝廷之意。</p><p class="ql-block"> 反观自己,为生我养我的家乡贡献了什么呢?遇到有朋友去我的家乡游学,我连一名合格的导游都做不了,真是惭愧。</p><p class="ql-block"> 湛公特别倡导节俭:湛公俸禄丰厚,却一直提倡节俭。当时南京是一个经济富庶的江南重镇,奢侈之风盛行。湛若水号召大家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大鱼大肉,更不要在集市之上聚众酗酒。即便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他也告诫百姓不要随便烧纸。在他看来,这不单是浪费钱财,更是违反古代礼制。为防止部分学生大手大脚,挥霍浪费,湛若水特意编写《崇俭约言》以示训导。</p><p class="ql-block"> 反观当下,有些人日常消费容易“大手大脚”,觉得是花自己的钱,甚至有的人明明负债累累,依然大手大脚,或者盲目攀比,有的人饱读诗书,在餐桌上也依然对于浪费熟视无睹,想到自己喜欢的就只管点,不管已经点了多少菜,不管能否吃完,不管自己的碗里是否吃干净,不管最终是否经常吃撑,把“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的古训抛诸脑后,甚至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对于公益与慈善,则颇显吝啬,甚至斤斤计较,乃至一毛不拔,犹如一名守财奴。反观自己,总是在不经意间造成不少浪费,对于公益与慈善,则未能竭心尽力,真是惭愧。</p> <p class="ql-block"> 湛公虽已去,然精神永不朽,实乃读书人之典范,国人之典范,至今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读书人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今生能住在新塘,近水楼台先得月,蒙受湛公更多福泽,幸莫大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廖复阳(字存亮)敬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9日星期三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