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木头人"

尹培芳作品

<p>父亲是个木匠,人称“尹师”。</p><p>秋收后,庄户人家有一段农闲时间,为养家糊口,村里大多数人舍不得闲着,或在自留地种点青白小菜,或帮人找点钱补贴家用,父亲则带了几个徒弟在县城和附近的村寨帮人建新房。</p><p>父亲的师傅姓方,老方师。父亲学手艺不同于一般人,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认真地看,边看边做边想,几场活路之后就慢慢地学会了。</p><p>农历冬月至次年的二月间,是父亲最忙的时候,每年都有十来户人家请父亲一伙帮建新房。一般是先看“驾马”的日子是否与别的活路冲突。父亲一伙的工价相对要低一些,因为来找他的大多数是街坊上“抬头不见低头见”或慕名而来的。“驾马”之后,主人家忙活半生的“安居工程”即在一个敞开的场地紧锣密鼓地展开了。</p><p>竖柱的日子必是黄道吉日,大清早,村内外的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前去帮忙竖柱。当太阳出来并上升之时,上梁仪式就开始了,在整个仪式中,最激动人心的要数“抛梁”了,只见上梁师傅将主人家备好的塞有硬币的馒头抛撒向等候已久的人群,大家一哄而上纷纷抢拾,气氛极其热闹,往往是行动敏捷的年轻人和妇女抢得最多。父亲偶尔也会留三两个点染有红绿花草的馒头给我们兄弟仨,看着喜庆的馒头,我们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时至正午,主人家宴请亲朋的筵席早已开始了,其间有远近亲戚将朝贺的糕点献给主人,大红毛毯或被面交给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主人家高诵四句、披红挂彩,以表庆祝之意。</p><p>母亲常骂父亲是个“木头人”,说父亲的工钱应该比徒弟们高些,可他一直没加自己的工钱;后来怯不过徒弟们的情,才稍加了一点。</p><p>村里也有好些人说父亲是个老实人,可我没见过怎么老实法?直到有一次,父亲他们帮一家人盖好房子后的一天傍晚,那家人就送工钱来了。父亲回来后,一张一张地搓着、数着,不时用食指蘸了蘸唾沫。过了会,他的脸突然严肃起来,“他家多给了30块钱,不是自家的劳动不能要,做人要让人信实得过。”第二天大清早,母亲就把那家人多给的30块钱送回去了。当时我很惊讶!父亲喜欢看电影,几乎每天晚上都去看,那些钱可以看好多场电影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