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江上运输货物的驳船</p> 我的劳动开端 <p class="ql-block">人生之路,交织着酸甜苦辣。</p> <p class="ql-block"> 学友们还记得吗?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吳运铎写的《劳动的开端》,下面的这篇短文,也是我们的劳动开端。</p><p class="ql-block"> 我的孙子今年升初中,我看到学校发给学生的相关资料中,对学生培养目标上有“德、智、体、美、劳”的要求。我估计,德智体美他都能理解,劳动他未必知道。我问他,劳是什么意思?他回答是劳动,我又问,劳动什么,他一脸茫然,不知道,沒劳动过。他还问我,扫地叫不叫劳动?这回轮到我茫然了,扫地应该是劳动,但又不仅仅限于此。此时此刻,我脑海里浮起了在十三、四岁之际,和家乡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挑着一幅萝筐,走进了劳动者的行列,开始了我的劳动开端。</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洋溪自古以来以商贸手工业为主,除了周边有许多石灰石山坡外,沒有其它的天然资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古镇上已有数百青少年待业和缀学。但天无绝人之路,当时的宜都县和沙洋的劳改农埸在洋溪开办了石灰厂,由于烧石灰需要煤炭作为燃料,加上当时交通工具落后,从长江边上的木船里把煤炭挑到石灰厂工地,再从石灰窑把烧好的石灰挑到船里运到各地。这样的一上一下的两种搬运方式,成为当时镇上数百青少年的劳动生涯,我们称之为“起煤、下灰”。</p><p class="ql-block"> 先说起煤吧,运输煤炭的船只一般为数十吨,也有近百吨的大船。挑着五、六十斤重的担子到石灰厂工地,也不昰一件轻松事,因为从江边船上开始,到工地就一直是在爬坡,光走上去就气喘吁吁,何况肩上还有数十斤的重量,挑煤不轻松,上煤更不轻松,碰到上百吨的大船,一铁锹一铁锹把煤装进萝筐里,刚开始,平着上煤,还好一些,到了船仓底,高度和身高差不多,把煤甩上去,就很累人,往往一天下来,几乎精疲力尽。有时碰到连续起煤,就得天不亮出发,披星戴月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再说下灰吧,石灰窑一般在山坡傍,为的是取石灰石方便。运送的方式和起煤相反,起煤全是上坡路,弯腰勾背,力量和速度还可以控制,但下灰全是下坡路,力量速度不好控制,稍有不填,摔跤是家常便饭。装石灰时,碰到已熄火数日的冷窑,还好一些,装满萝筐就走,有时是刚熄火的热窑,石灰滚燙,当时又沒什么劳保用品,用手装石灰燙手,就用扁担往萝筐里拨。当时人个子小,但又贪心,总想多挑一些,因为是靠重量决定劳务费的。有时实在挑不动了,只好丢掉一些。劳动中,除了劳累,磨肿了双肩都在所不辞。写到这里,学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跋涉在崎岖埦延的山路上,一群人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的艰苦劳动,其中就有我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另说当时的劳务费吧,在我的印象中,起一天煤,下一天灰,工钱大致在一块钱左右。因为还要上学,劳动的时间大都在假期和星期天,或者放学后。当年还是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段,但为了替家庭分忧,父母也全然没有心疼子女的理由,有时还要给我们送饭到工地。也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我们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人生的艰难。每当孩子们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处处节俭的行为,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忆到当年的劳动。劳动中,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体质和心理,使我们更能品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惟有加倍珍惜,方能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奋斗是歌。我们的人生经历正好映证了习总书记对幸福生活的表达,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敲锣打鼓得不到幸福生活,幸福生活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深刻说明了在今天的新时代,对子孙后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但愿在我们夕阳的生活道路中,永远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平稳心态,知足长乐,真正过出一个有价值的夕阳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2—02—0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