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吕家弄天主教堂旧貌。</p> <p class="ql-block">“千挂念,万挂念,一生难忘是童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吕家弄的印象特别深,因为我出生在这里,从小生活、学习、玩耍在这里,吕家弄的一切往事使我记忆犹新。据《临安县志》记载“吕家弄”以居民吕姓聚居而得名,又别称“李家弄”。吕家弄,明代《徐霞客游记》有载:当时“阛阓街市反差盛于城”,说明当时的吕家巷“盛于城”是临安古代时繁华的"街巷″。民国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到过北大高材生蔡咸章的蔡家台门,曾与其祖上和高虹乡贤许香九商谈教育复兴中国之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吕家弄壁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国时期临安镇商店名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吕家弄地处临安锦城西侧,是一条由临安闹市中心通往横潭及玲珑等地的必经之路。但自古以来,此弄道路狭窄,两部独轮车交会也会互相碰撞,难以顺利通过。被车轮磨得精光的石板路两边镶嵌着无规则的石子,一眼望去有一种古老而原始的感觉。两边错落有致的徽式建筑常常映入我的眼帘,用老砖头砌成的旧墙带着黑色,房顶两边的马头墙,高高耸起。房屋窗户特别小,据老人们说,这是防火、防盗用的。瓦片上长满了叫不出名来的绿色的小草,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屋顶上也有了一些绿意。</p> <p class="ql-block">蔡家台门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高大的围墙,锈迹斑斑的大门,门环上铁制的老虎头,被人们摸得锃亮。初进蔡家台门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进了墙门是一个小天井,据前辈们说,这“天井”有三个功能,一是采光,二是通风,三是排水,还可摆点花木,美化环境。这些都是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堂前放置些不齐全的清代木制家俱,正中一张破旧八仙桌,两边各一张坐上去会摇晃的太师椅。中堂上挂着一张很陈旧的麻姑献寿图,两边对联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蔡家台门的主人是一位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人,名叫蔡咸章。蔡咸章,字汉瞻,临安人,1892年出生,居吕家弄。家境清贫,兄弟五人,咸章行三,幼极聪颖,读书出类拔萃。1919年,“五四运动”他是积极参与和发起人之一。他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因游行被捕入狱,经蔡元培与当局交涉才保释出来。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1923年,赴菲律宾任华侨中学校长。1928年,历任驻缅甸仰光、朝鲜釜山、印尼巨港等地总领事直至抗战爆发。1934年,杭嘉湖发生特大旱灾,蔡咸章在菲律宾向华侨募得大米20万斤,分别无偿捐给临安、吴兴各十万斤,义赈灾民。1939年回到重庆,弃政从事工商业,历任华侨企业公司——隆昌义大煤矿公司协理、襄理等职。重庆解放后,咸章为义大煤矿公司资方代表兼技术科副科长。并被选为隆昌县人民代表。据说他的祖先曾是一位清朝官员,家境可谓是十分兴旺和富有,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告老还乡了。此后,蔡家台门也就慢慢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到了蔡咸章时也只有这幢空壳房子的家产了。后来有蔡家子孙蔡仁才看护这座空壳房子。因蔡大伯学识广博,我们经常去听他讲一些陈年百古的故事。有一次,我听完了故事后呆呆地望着围墙上的狗尾巴草吟着:“墙头草两边倒,东风吹来西边倒,西边吹来东边倒”,蔡大伯听后接过我的话头说:“做人可不能学那墙头草,要学那岩石上的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他一本正经地吟着郑板桥的诗。从此“青竹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咸章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家台门旧址。</p> <p class="ql-block">吕家弄小溪里的水是南苕溪官塘堰的支流,清澈见底。我经常蹲在溪边看那一群一群的游鱼,每逢星期天,我约好几个小伙伴,拿着谷箕去小溪里捉鱼,然后用一只稍大点的玻璃瓶装起来观赏。那时候我们家吃的水都是从这条小溪里挑来的,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挑水,把家里那只大水缸挑得满满的。我们还经常拿着自制的竹钳,在夜晚用油柴当灯,去小溪里“照黄鳝”。虽然很辛苦,但又很快乐,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间像流水一样地过去。那时的我和小伙伴们都长大成人,慢慢变老了。而且都为自己的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吕家弄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石板路已被宽于当时四倍的水泥路代替,两边的高楼从江桥路口一直延伸到临天路口。马路两边各类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各具自己的特色。这一条商业大街,有时装店、副食品店、摄影店等,商店里的商品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特别是那爿久盛不衰的阿明烤饺店,香气四溢,更令人馋涎欲滴。如今的吕家弄人再不是早上吃点单调的“菜泡饭”,而是每天早上都到这爿小吃店用餐。小吃店的老板用各种花色的点心、小吃来招待用餐的吕家弄人。碰上星期天,客人爆满小吃店老板更会忙得不可开交。</p> <p class="ql-block">吕家弄的夜晚更是一片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们有的坐在街边谈天说地,有的逛街购物。茶楼餐厅和卡拉OK厅彩灯闪烁,乐声悠扬,使吕家弄夜晚充满生机和现代气息。特别是位于吕家中段的"老残茶楼″,很有特色,那天老板热情地邀我进去坐坐,一进门感到茶楼布置很有茶文化韵味,而且生意兴隆。如今吕家弄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改革开放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他们原来都只挑着菜秧做买卖从事小本经营,如今他们已做大生意挣钱。他们靠什么发财的呢?一靠政策,二靠勤劳。吕家弄人向来勤劳肯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就敢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声中偷偷起早摸黑地培育黄芽菜、芥菜、油冬儿、白菜等菜秧出卖,以勤劳换几个小钱,弥补无米之炊。而今党的"富民政策"使“吕家弄人甩开膀子大干了。他们跑市场,东到杭州,西到徽州,长途贩运蔬菜,临安天工商厦中早先有一半做蔬菜水果生意的人是吕家弄人。他们造房子,开店铺,办工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收入逐年增加,资金越积越多。据知情人说,吕家弄存款五万、十万、几十万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好几户是超过百万产业和存款的。吕家弄可以称得上是临安锦城的“首富路”。</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逛街正好碰上了蔡咸章的亲戚我的小学同学蔡水富,他握着我的手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如今的吕家弄房子也高了,路也宽了,人也富了”。说完硬拉着我到他家去坐坐,一进门使我大为惊讶,原来的老房子竟变成了一幢现代格调的三层楼房,四间门面房坐北朝南,每年的经济收入可观,我们上了二楼,是他的住宅层,那四川红的花岗石地面、奶油红的大理石墙裙、豪华的吊灯、壁灯和空调、大彩电、VCD,一切如同星级宾馆,高档家俱应有尽有。我开玩笑说,水富啊,你是每天都在享受星级宾馆待遇呢。他笑着对我说,是啊,如今吕家弄人都发了,这都是靠党的政策好哇,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吕家弄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吕家弄现今已改名为新民街,吕家弄改名为新民街这也是历史前进的一个脚印。</p> <p class="ql-block">是的,吕家弄新颖富裕的农民,正迈步奔向新的世纪。当年告老回乡的朝廷命官如有在天之灵,也会为吕家弄的巨大变迁而感到欣慰万分。</p> <p class="ql-block">如今吕家人正沿着习近平主席指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旧貌换新颜了:高大的牌楼引人瞩目;清一色的柏油路,平坦锃亮;两边的人行道均用方石块铺就,古色古香。一到夜晚彩灯齐放,五彩缤纷。我不由地从内心感叹,如今的吕家弄犹如上海的南京路,杭州的官巷口,繁华人间,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欣赏,再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正月初八制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