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故事一衢州华外七(四)班 ‘让寒假发现最美的自己’课程 实践主题活动

王浩轩

东坡肉•自吹自擂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东坡肉,一道美食界的奇葩,一位文学与味蕾的相撞的结。</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葩!</u></i></b></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一代文宗,一代奇葩。那他的自创品牌一定不同凡响。简约而不失风度,破旧而不失浪漫,那简约而不简单的《猪肉颂》就令人心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怪!</u></i></b></p><p class="ql-block">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异!</u></i></b></p><p class="ql-block"> 现在吃的东坡肉,大多都不是那样的正派,不就仿若藏族人民信仰的佛教,就是文学的结合,从而产生的独特风格罢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观!</u></i></b></p><p class="ql-block"> 姥爷先将那带些肥的五花肉煮了熟,又切成那正方方的“金銮殿”向那口流了水的锅内放入妩媚的大葱,筛了小姜垫了底,姥爷娴熟的将那五花肉翻皮朝下扑在葱姜上,“沌沌”加入不少的酱油,少白糖,黄酒,葱结,一加盖时用了那熊熊的旺火烧开,再用那些许的微火焖了两小时,谁晓得,那两小时有多难熬!要不是母亲守着,准被偷吃完。姥爷将肉块装入陶罐,加盖,封顶,蒸笼,但必须以桃花纸密封,在上笼蒸透才成。</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妙!</u></i></b></p><p class="ql-block"> 只见那回手所指处,红红扑扑,鲜鲜亮亮,颤颤巍巍馋馋,一抿到肉皮,就会被它那色泽所捕获,用牙齿轻轻纵切,下面一层却是肥了,但那肥却也是恰到好处,肥而不腻,软而酥滑,再下面一层却又是瘦了,薄薄的,润润的,入口即化,还未细细品味,却早已满口余香,消散而去了,层次分明,仿若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棱角分明但却又不见锋棱。东坡肉香,是异常的浓,细细品味,却有一股西湖旁那独特的淡淡糖香,又有北方浓郁的肉香,真是色香味满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i><u>奇趣!</u></i></b></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廖哲</b></h5> 年味•饺子 <p class="ql-block">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包好的饺子可以拿来制作成蒸饺、煎饺或汤饺。起源于南阳涅阳。在中华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饺子”又名“交子”</u></b>,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按照民俗的解释,“除夕”这一天是人、鬼、神交战之日,因此,必须要人人参与,才能获得来年的吉祥平安。</p><p class="ql-block"> 饺子是过年的必备年菜,我家<b style="color:rgb(57, 181, 74);"><u>“无饺子不成年味”</u></b>。</p><p class="ql-block"> 每逢年三十下午,包饺子就成了我家的传统活动。瞧,那场面,一家人争先恐后地撸起袖子,扎上围裙,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待准备就绪,大家一起上阵,围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包饺子,有说有笑,场面好不热闹。当夜幕降临,从听到第一声爆竹或烟花的响声起,家家户户就开始沉不住气了,奶奶赶忙去下饺子,我们则各自准备着各自喜欢的美食,等候着年夜饭的开始。厨房里传来“吃饺子了!”的吆喝声。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子,一家人的情绪空前高涨,在推杯换盏间,不分男女老幼,相互说着祝福的话语,年味儿可谓浓到了顶点。</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中,饺子不只是食物,它们每一颗都是艺术品,每一颗都有灵魂,每一颗都包裹着爱和时光的小小乾坤。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寓意,蕴含着家人深深的爱。</p><p class="ql-block"> 奶奶包饺子的手艺在我们那一大家子算得上一绝。从拌馅儿到和面,从不用任何量具,几个人吃,和多少面,拌多少馅,大差不差,水平非常稳定。更绝的是她用鼻子就可以闻出馅儿的咸淡,不管什么馅儿,拌匀之后只要一闻,便可以根据气味儿决定是否加盐或加菜。<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u>我家的饺子可是讲究,馅料丰富,意味深长:韭菜代表“长长久久”,白菜通“百财”,芹菜寓意“勤勤恳恳”。</u></i></b>这哥仨构成了我家年饺馅料“铁三角”天团,诸如大葱猪肉、西葫芦鸡蛋等馅都是小弟,远比不得这三位江湖地位,上不得台面。记得每次吃饺子,奶奶总会各式各样的给我来些,她说:希望我孙女来年顺顺利利,万事皆胜意。</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u>年夜的饺子,就是我心中的年。每年这一时刻的到来都表明一段岁月的完结和一个崭新的开始。</u></i></b></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江瑾萱</b></h5> 团团•圆圆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温馨的代名词。家庭是个社会,包容着美好、烦恼、温暖和希望。这个小小的社会给了我无尽的希望。我生长在一个传统家庭,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延续着传统教育。他们对于家庭的和睦看的比较重。所以,每逢佳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因此,就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b><i>肉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i></b></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准备好了制作肉圆的食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巨大的美食工程——做肉圆。我先把预先准备好的肉和淀粉倒进盆子里,再把芋头煮烂撵碎,放入一块豆腐,把酱油、盐、酒放下去搅拌,搅拌成泥状。</p><p class="ql-block">  开始和陷了,我撸起袖子摆起大厨的架子,又生怕把淀粉弄得到处都是,我采取了包围政策,把盆子四周的淀粉肉都聚集的盆子中央,再用两只手轻轻地在淀粉身上上下揉压着,然后翻过来,再稍微用点力覆过去,不一会儿它们就融成一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接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爸爸给我拿来了抖音神器,我先用一个带有小孔的勺子,轻轻往下一压就挤出一小团,再用小勺子一个个刮出来放入蒸笼。不一会儿,肉圆的香味渐渐溢出来,没多久便飘满了整个厨房,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做肉圆的美食工程结束了,我感觉好累,学习都没那么累,当我弄得满头大汗时,弟弟可能嗅到了肉圆的味道,也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我顿时萌生出逗弄弟弟的想法。我悄悄的用手指抠了一小块肉圆,再悄悄的走到弟弟的后面,趁他不注意,把那小小的肉圆点到了他的脸上,随之而来的是一家人的大笑,可爱的弟弟也懵地咧嘴大笑,看着他小花猫的样子,那肉圆也似乎笑了。</p><p class="ql-block"><b><i> 看着我们一家人的成果不禁感慨到:这是我们第一次一家人做一道菜,这感觉是多么的美妙,从中我在里面学到了做菜的方法,也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温暖,告诉我要珍惜当下,珍惜现在和家人共处的时光。</i></b></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吴丽雯</b></h5> 火锅与传承 <b><u>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故事是文化的传承和爱的延续。透过不断升起的轻烟,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年夜……</u></b><br> 吃火锅一直是我家年夜饭的传统项目。谁也不知道这项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候的,但在家人们的记忆中,这已是必不可少的了。火锅对于我们来说是大菜,大菜当然是要好好准备的。从除夕下午开始,大家便为火锅着手准备了:涮牛或羊肉一直是最受追捧的,所以牛羊肉卷买的最多。其次还有各类大小丸子,虾滑蟹棒,年糕白菜等。可谓是五花八门,我禁不住要感叹中国的地大物博了。<div> 火锅的"锅"则是由每年的"东道主"准备了---我们是三家人(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我们家)合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每年轮流由一家主办,家里的年夜饭都吃得特别早,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就开饭了。第一道拿上的菜永远是火锅。已经着浓汤和底料的火锅通上电后,浓汤便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开始翻滚、跳跃,“咕噜咕噜”地响着节拍,在汤面上冒着泡影,香气包裹了整个餐桌,诱惑着我的枯肠。我看了一眼手表,无奈地盖上锅盖。<br> 待浓汤沸腾意味着年夜饭的开始。由长辈们先动筷,将一些冷冻的、不易熟的食品先放进锅。那些丸子、年糕一下锅,便被翻滚着的浓汤包裹了,刚一浮上来,露出点本色,马上又被卷到锅底,被浓汤所吞噬了,绝望中,不得不退去自身的冷冰以开放的胸襟来迎接浓汤的拥抱。等待中别的一些菜陆续也上了桌,但大多却无人问津——大家都盼望着火锅。一家人围坐在桌边,透过不断升起的轻烟,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笑容因节日的欢喜而舒展开来,闪烁着奕奕的光彩。父亲时不时地向前挪动椅子,手还不停着顿着筷子,好像他的筷子长短不一似得。<br>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火锅中第一个丸子浮上来,接着食材都陆续浮出汤面,那一瞬间里,我看见外公的眼里闪出了一种孩子般喜悦的神色,大家一起站起来,无声地宣布年夜饭的开吃。七八双筷子早己按捺不住,一齐向锅里探去。我们家并没有谁先动筷的规定,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不需要在这时体现。气氛抖然一转,餐桌上一片欢声笑语。大家互相诉说着这一年里的辛劳勉励,对新一年的目标展望,火锅不断升起的轻烟里包含着家人们的关爱与欢笑,散落在每一个角落,在空气中荡漾着。<br> 透过不断升起的轻烟里,我看到了自己在这一年里的付出与收获,艰辛与欢乐。更看到了坐在我身旁的父亲:两鬓已有了斑白,头顶的稀发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孤立,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已不再是记中的那个年轻人了……当我把丸子浸在火锅里热汤的时候,渐渐明白父亲平日里对我的爱在这个时候显得多么热烈,就像这滚烫的火锅,将我们一家祖祖辈辈的心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br> <i><b><u>年夜饭的这顿火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爱的升华与延续……</u></b></i></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姜涵睿</b></h5> 鸭头之思絮 鸭头,一种无以言表的美味肉感,配上让人大汗淋漓却欲罢不能的辣椒汤汁,总是让我流连忘返。鸭头是衢州人饭桌上的常客,在他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一碗鸭头,在我眼中却有着并不普通的意义。<br>  几年前的一个九月,我从萧山转校到了龙游,在那之前,我从未领略过鸭头之美。老话说“入乡随俗”,虽已然忘了第一次吃鸭头是在什么时候,但那奇妙的味道却在我的舌尖挥之不去。萧山已成为了过去,那儿的人也不常联系了,但不知为何,每次吃鸭头时,却会有一股思念如流水般打心眼儿流淌出来。思想至此,却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br>  我吃鸭头有个“怪癖”,就是不吃鸭头的脑髓。为此,妈妈经常责怪我:“那鸭头也没多少肉,你不吃脑髓,不就只吃俩腮帮子吗?”是啊,吃了腮帮子,剩下的怎么办呢?总不能扔了吧,多浪费啊。我夹着脑壳,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妈妈亲切而温柔的声音响在了我的耳边:“给我吧。”于是,夹着鸭子脑壳的筷子伸入了妈妈的碗。打那以后,每次我吃鸭头,有且只有妈妈为我吃脑壳。不管我一次吃多少个鸭头,妈妈总会耐心地把它们剥干净。一次,妈妈对爸爸说:“呵呵,我都没怎么吃过鸭头的肉,净吃脑髓了。”我听着,泪流满面。<br>  我转学后,爸爸却依然在萧山工作,我和妈妈妹妹在龙游生活。爸爸在萧山吃不到鸭头,就算饭店里有卖也没有家里的味道。于是,每次爸爸回家,妈妈都会烧一锅鸭头一家人吃。妈妈一买鸭头,我便知道了——爸爸回来了。一家人坐在鸭头冒出的白气之间,若隐若现,热腾腾的鸭头吃到嘴里,辣椒刺激着味蕾,心里暖融融的,热乎乎的。<br>  <font color="#39b54a"><b><i>一个小小的鸭头,却能让我吃出人间的酸甜苦辣咸。</i></b></font>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程晨</b></h5> 年年有"鱼" 转眼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21年在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中渐渐远去,2022年的时代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大街上,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灯笼,贴上了对联。<br>  每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很忙碌。大街上五彩缤纷,张灯结彩,各种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人们忙着采办年货,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br>  除夕夜,我在家中帮外公准备年夜饭,我选择了烧鱼。我烧着鱼,外公在旁边指导我。烧鱼的过程中,外公便告诉我,说:“凡是下厨的人都懂得,做菜时先要少放盐,因为味道淡还可以补救,味道咸却难以“妙手回春”了。”十来分钟的时间,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鱼就出锅了。<br>  吃年夜饭时,看着一桌丰盛的菜,我体会到了外公每次烧菜的辛苦。看着那盘鱼,我想起了外公对我说得话。我懂得了待人处世,需要留有余地。对待任何事情,我们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好充分万全的准备。有句谚语说得好:“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对待人正是如此,在任何情况下,要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尽可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br>  <font color="#b06fbb"><b><i>我竟想不到,在我们眼中一道平平无奇的菜,却寓意颇深!最后祝老师和同学们新年快乐!</i></b></font>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蓝若希</b></h5> 外婆的腊肉 <p class="ql-block">  寒风瑟瑟,转眼间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了。此刻,我已装好行李,和在湖南的亲戚朋友们打好电话,和母亲回老家过年。可是,正当我们准备走的时候,街道通知提醒我们:疫情期间,最好不要出市,出省,更不能出国。母亲说:“要不,今年就别回去了吧?’’我哑然,不是说好要回去的吗?脑海里浮现出表弟的乖巧可爱,外公外婆的慈眉善目,舅舅舅妈的幽默风趣,我不禁黯然神伤。我瘫倒在沙发上,默默消化这打心眼儿里的不满和无尽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思源,去取包裹。”母亲的声音从厨房响起。“哦。”我闷闷不乐的站起来,出去了。回到家,拆开包裹,里面静静的躺着一块儿褐红色的腊肉腊肉。我鼻尖一酸,很不是滋味。看着窗外的哗啦啦地飘落,我忍住没眼泪滴落下来。我知道,外婆知道我们这次回不去了,就悄悄地建起了一座用腊肉搭起的思念之桥。</p><p class="ql-block">  看着在厨房里烧饭的母亲,仿佛看到了外婆的身影。小时候,外婆常常腌腊肉。要先把鲜肉裹上盐,花椒粉,白酒,再放到桶里腌制,过几天,就会变得跟果冻一样,透明的。等到有一个好天气,把肉放到太阳晒,不久后,在松柏枝冒起的浓烟上熏一熏,就做成啦。</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母亲常常带我回老家过年,有一次,外婆来大门口接我们,见到我,便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小脑瓜,说:“思源又长高啦,今晚外婆教你烧腊肉吃,好不?’’从来没吃过腊肉的我当然是喜上眉梢,不一会儿,就蹦蹦跳跳地跟着外婆去了厨房。</p><p class="ql-block">  夕阳透过窗子把它的余晖洒在台板上,照在了外婆的脸上。笑呵呵的探进来又害羞的缩回去。抬头望去,一串串的腊肉挂在屋檐上,像一串串小灯笼。“切片,再裹上油盐,摆盘,撒上辣椒粉,加一点儿水,就可以入锅蒸起来啦。”外婆喃喃道。那时,我感觉她既像个成熟老练的婆婆,又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外婆一边做我一边看,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里都充满着腊肉的香味,她神秘地揭开锅。一阵雾气扑来。之后就呈现出了一碗精致的作品。我欢呼:“成功了。’’腊肉就这样被外婆端上了桌。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好吃。</p><p class="ql-block">  现在疫情来袭,人们很难出去,更不用说回老家了。但我相信,疫情总是会过去迎接我们的,将会是光明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思源,来吃腊肉了。”我看着这盘自小就会做的菜,模糊了双眼。这就是我要向你诉说的腊肉的故事。</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汪思源</b></h5> 年肉:天、地、人 <b><i>年是什么味道?对于我们家来说,有一个几乎统一的答案——年肉。每逢除夕的年夜饭,餐桌上必有这一道佳肴,它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它的美味,还有它背后蕴含着的传统。要知道,这肉,可是天、地、人同吃的!</i></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 style=""><font color="#39b54a">天</font></u></b></h1> 谁会先拥有享受这道美味的权利呢?爷爷端着一个大铁盘,上面有一碗年肉,两个粽子,两杯酒,一条鱼,以及许多水果什么的,我又看到爸爸拿着一沓黄纸,一束香,一卷鞭炮。他们见了我,让我也跟着。<br> 我们来到山脚下的一个靠着樟树的小小的土地庙,这里显然已经有人来过了,留下了好几束香,以及一地鞭炮碎屑。爷爷恭敬地端上那一大盘好东西,嘴里念叨着“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一类的话。点了鞭炮,一阵噼里啪啦后,又点了那束香,烧了那沓黄纸。我以为这盘好吃的就给了这土地神了,结果爷爷又端起铁盘,朝家里走去。<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39b54a">地</font></u></b></h1> 那年肉又到了家里的大方桌上,与其他吃的摆在一起。这回祭的是什么呢?在自己家里的祭祀……这次是祭祀祖先!又是点了香,又是在一个铁桶中点了黄纸。待桶中的黄纸燃烧殆尽,也就算是祭完祖先了。既然祖先已经吃过了,那接下来就应是……我看见那碗肉被端进了厨房,心里不由得多了几分期待。<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u>人</u></font></b></h1> 下午四点整,随着声声鞭炮响,一家人所期盼的年夜饭准时开始。八九个人围坐一桌,万分开心,其乐融融。一眼扫过,吃的是大鱼大肉,喝的也是好酒(小孩子喝可乐)。大家互相祝福,互相敬酒(也有可能是可乐)。等长辈下了筷子,我也迫不急待,夹起一块年肉放进嘴中,过瘾!好吃!咸香而不油腻,恰到好处!这,就是天、地、人同吃的年肉!</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付灿</b></h5> 红烧肉 红烧肉,又香又腻;红烧肉,香气四溢;红烧肉,色香味俱全……每次去外婆家,我总会第一时间冲到厨房,看外婆有没有做红烧肉!别说吃到嘴里,光是闻到那醇厚的味道,就已经让我忍不住快要口水直流了!<br>  这不,好不容易又盼到了周末,我前脚刚跨进外婆家的门,便倚着她宽厚的肩膀,撒娇地央求起来:“外婆,给我做红烧肉吧!”外婆听完,总是笑呵呵地说:“好!好!外孙女要吃红烧肉啦!”眼里溢满了宠爱。<br>  第二天一早,外婆就开始忙了起来。大葱、生姜、五花肉、色拉油……外婆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得不亦乐乎。额上的汗珠在她那些岁月留下的“沟望”间闪烁着光芒,袅袅升起的烟雾将她团团围住,她轻咬着嘴唇,手上的活儿干得无比利落。<br>  锅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一阵阵香糯的味道在空气中游荡,每到这时,外祖母就会从厨房里转过身来,浑浊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拖长着声调喊道:“来哟!大餐备好喽!”接着,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摆上了桌,我瞪圆了眼珠子,抓起筷子二话不说地吃了起来。外祖母笑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几条“毛毛虫”趁机爬上了嘴角,“你瞧,都变成小花猫了!哈哈哈!”看着外祖母,我也哈哈大笑起来。<br>  面对美食,我的战斗力总是不容质疑的,不一会儿,一碗红烧肉就被我吃完了。隔着窗户,正在浇花的外祖母回过头,冲我淡淡一笑。可我分明看到了外祖母的白发,看到了那一个个雀斑,看到了那布满皱纹的双手……心里突然有些说不出的滋味。<br>  <font color="#ed2308"><b><u><i>每当佳肴满桌,一阵阵美食的味道扑面而来时,我的心里总会想起外婆的那一盘红烧肉......</i></u></b></font>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徐嘉悦</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