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知识,怡情修身——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丁小王朝辉

自我介绍 <p class="ql-block">  王朝辉,丁门口小学数学老师,任教26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在辞旧迎新之余,我认真拜读了郑毓信教授所著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读完之后感悟颇深。</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郑毓信,男,1944年8月生,浙江镇海人。1965年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1981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p>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数学教学早已由传统的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转变为侧重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郑教授的书正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的内容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一名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p> 读书感悟 <p class="ql-block">  数学思维是一个由数学思维材料、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观念组成的一个立体结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学习就好比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好比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好比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学习思维和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授人以渔”成为教学中的主旋律,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贵的“金钥匙”。</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p><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书籍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其他先进的教学工作者那里“取经”,丰富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p>

数学

教学

思维

学生

小学

学习

授人以渔

知识

方法

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