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就从女娲炼石补天遗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切入。这块“补天石”是什么模样?据书中描写是:“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可见“石头”竟如此之大,并如此规则,其重量可达上万吨,其形状如是正方形,就堪称一根高大的擎天石柱,如为长方体,则就是一座巨大的石碑。后来被僧人施以法力,“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到第二回冷子兴口中,又成了“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原本是“鲜明莹洁”,现在却是“五彩晶莹”且有“字迹”。到第8回宝钗托于掌上之时“只见大如雀卵,耀若明霞,莹润如酥,五彩花纹缠护”。从巨石到美玉,再到五色花纹护体光辉耀眼的“宝玉”,越来越显神奇。再加上“癞僧所镌的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简直就是秦始皇那颗刻着小篆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再现了!</p> <p class="ql-block"> 甲戌本《石头记》在“高经十二丈”之侧有条批语:“总应十二钗”,说“石头”的高度就是指书中的“十二金钗”。而“方经二十四丈”则批“照应副十二钗”,我们看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确实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之分。其实,那个“十二”和“二十四”两个数字,还是有更深层的寓意的。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从康熙23年(1684)到康熙46年(1707),正巧是24年。在康熙第二次南巡之后,就命王翚、杨晋等宫廷画家,用了三年多时间画了一幅《康熙南巡图》,全图共分12卷。画面上的内容是从北京永定门南巡出发开始起,途经济南、泰安、常州、无锡、苏州、杭州、钱塘、南京、金山等一路风光,最后又回到了永定门并至故宫太和殿止,整个南巡场面应有尽有,全图总长200多米。因此,说“石头”的大小尺寸数字“十二”和“二十四”是照应康熙南巡而设,“石头”就是一座康熙南巡纪念碑也并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文华殿举行时,展品中就有这幅“康熙南巡图”,当时虽然只展开了一部分,放在大殿的长条玻璃展柜中。笔者当时正读高中,曾参观了这次展览,目睹了当年展览的盛况。而且现在我们已知,曹寅之弟曹宣,就曾担任过《南巡图》画监一职,为绘画的运作监理服务过。</p> <p class="ql-block"> 当然“金陵十二钗”也作为《红楼梦》的一个书名使用过,而且是“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曹雪芹为什么要题名《金陵十二钗》呢?而且《金陵十二钗》的名称很快就被《石头记》书名所取代了。我觉得题名《金陵十二钗》还是大有玄机的,因为“金陵”指南京也即清代的江宁,这里正是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任过江宁织造一职的地方。而且“十二”这个数字还可以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十二地支中,就含有曹寅和李煦的名字。“寅”字直指曹寅之名,“戌”字则谐音煦,指李煦。书中第七回,有首回前诗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秦淮河是南京的城市标志,江南则可包括南京苏州等地,这正是“家住江南姓本秦”之意。因为曹李两家和康熙南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宁和苏州的两处织造府都是康熙南巡驻跸的行宫。再从地支纪月来讲,十二地支对应着一年十二个月。建寅指的是正月,一年新春的开始,所以说“十二花容色最新”,“寅月”这正与曹寅的名字相符,且暗含春字。而九月则是建戌,属秋天的最后一个月份,李煦之名暗含了秋字。一到秋末,百花开始凋零,正是需要“惜花人”之时。另外,我们知道“春秋”二字正是历史的代名词,孔子所编的鲁国史书称作《春秋》,“春秋”也是我国的一个历史年代。而“金陵十二钗”所“真事隐”的“春秋”,则正是曹李两家四次接驾的康熙南巡史。</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还有“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名,一见“风月”二字,似乎令人感觉《风月宝鉴》书中所写就是“云雨之事”,其实不然。风花雪月四字,是喻一年四季景色的,即春风、夏花、冬雪、秋月。书名中缺了雪和花,独留风和月,也就是说只有春和秋了。“春秋”二字,前面已经说了,可以指历史。这里当然就是指康熙南巡史了,也就是那个“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烧钱游戏,买了个“虚热闹”的历史。风花雪月缺了“雪花”,就等于银子(雪花银)没了。“东鲁孔梅溪”之意,则是山东人所谓恐怕没有金钱作保证,你拿什么去“风月”(南巡)。所以那柄“风月”镜子不能照正面的美女,只能照背面的骷髅了。曹李两家亏空的库银,就是康熙南巡捅下的一个大窟窿,想让曹李两家通过巡盐御史一职来“补天”,实在是无能为力了。“风月宝鉴”其实就是历史的镜子,照见的只能是曹李两家的辛酸泪还债史。</p> <p class="ql-block">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吴玉峰”其实并无其人,只不过是谐音“吴语讽”。就是用苏州话说,这原本是场春梦(红楼梦)。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经历难道不是一场春梦吗?宝玉大梦开头警幻所唱之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飞花”就是柳絮的一种别称,正如第70回宝玉所填的柳絮词:“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还有第50回,李绮的一个谜语是“萤字,打一个字”,谜底就是“花”字。黛玉猜对了并说“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花”字故然是草字头加个“化”字,但与“萤”字何干?其实这里是有典故的,即《礼记•月令》篇的“腐草为萤”。这里“草”字可谐音“曹”,“萤”字则谐音“寅”。正由于谜语暗含了曹寅之名,所以“众人会意都笑了”。“飞花”二字更是一语双关,既含李煦,又含曹寅两个人之名。康熙南巡就是一场春梦,由于南巡都是在春天进行,当时就有人作诗把六次南巡比作“难遇扬州六度春”。说南巡象春梦一样随云飘散了,曹李两家也只能象飞花一样随水流逝。还有第五回,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时,看到太虚幻境中的配殿一共有七个司,除了宝玉进入的“薄命司”之外,还有“痴情司”等六处。而且甲戌本《石头记》在“痴情司”等六司旁特意加了条批语:“虚陪六个”,真是唯恐读者忽略是七司。清代从康熙年开始,内务府的机构设置就是“七司三院”,那么太虚幻境中写“七司”,难道会是作者无意巧合吗?要知道曹李两家都属内务府的正白旗包衣人,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府就是内务府的专差,以上所述可以说是《红楼梦》书名的真谛了。</p> <p class="ql-block"> 曹寅与李煦两家做为内务府的包衣,即皇帝的家奴不仅要以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的名义为康熙南巡的花销买单,然后又用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之职再为康熙南巡还债。康熙南巡造成的巨额亏空,本来应由康熙自己来“补天”,但康熙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只能赖在奴才身上。所以康熙一死,曹李两家只能“树倒猢狲散”了。</p><p class="ql-block"> 书中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化身,林黛玉又是“绛珠仙子”的化身。所谓“侍者”,就是要为“神瑛”服务的服务者,“通灵宝玉”即“神瑛”,它与“神瑛侍者”同时降生,似乎二者主仆关系互换了,但自古以来玉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虽然挂在宝玉脖子上“大如雀卵”,也是象征权力的一枚“康熙南巡纪念章”,隐藏在脖子背后则仍是那巨石“康熙南巡纪念碑”,压在那里有如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无法翻身。宝玉几次摔“玉”,无非是想摆脱此处境,但终究很难实现。“神瑛侍者”因为在“太虚幻境”没能给“神瑛”服务,却“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以至那绛珠要为其感恩“还泪”。这样“侍者”欠了“神瑛”的债,就由绛珠以泪替“侍者”还债了,林黛玉还泪即代玉(宝玉)还债也。</p><p class="ql-block"> 林黛玉作为巡盐御史林家的小姐,就暗含了木加子的“李”字,而绛珠草的“草”字谐音为“曹”,所以林家的巡盐御史就是曹李两家的巡盐御史。林黛玉所写的那首《葬花吟》,既感叹了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同时也是为曹李两家的命运唱的挽歌。诗中的“桃飘与柳飞”“桃李”就暗含曹李,桃可谐音“曹”。综上所述,《石头记》说穿了就是用“假语”写的一篇“康熙南巡记”和曹李两家的南巡接驾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