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年 (散文)</p><p class="ql-block">文/王大为 </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四年的春节,和以往的春节一样,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记忆,就像是落叶的红柳一样自然,但对于我来说,绝对不一样,那是人生中永远忘不了的记忆,如同烙印永远贴在记忆的标签上。 </p><p class="ql-block">那年的夏天我们有七八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民勤活沙站,第一次来到沙深处,既是好奇新鲜,又是陌生荒寂,从来没有想过沙漠深处的生活,在自己幼稚朴素的观念里,也不曾与沙漠相关,但是,真切的现实是沙漠深处,而且是专门研究沙漠的科研单位。1959年建立的民勤治沙站,是我国建立的最早治沙站之一,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沙漠危害,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由全国知名科学家组成治沙科研队伍,成立站点,研究沙漠形成规律及治沙技术。既便是与世隔绝,独处一隅,但它的气氛让人起敬,一个个文质彬彬的科学家,天南海北的追梦人,把治沙当作终生追求的平常职工,都有一个朴素而善良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当我翻阅资料时,竺可桢,赵松桥,张汉豪,郑度等科学家,院士,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住帐篷,抗标尺,忍饥寒,简陋的环境,搞出了许多科研成果,而我看见的现在,条件优越许多,一种无形的力量牵扯着我,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重新认识这片沙漠,重新认识一个不迷茫的自己。 </p><p class="ql-block">崔工,刘工和我分配到了民勤沙生植物园,三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我是河东人,他们两个河西人,彼此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交心,一个房间,日夜相伴,就如同兄弟般亲密,时常把自己的内心,和艰辛的经历告诉他们,工作学习交流就成了日常的生活。 </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四年的春节,也是分配后的笫一个春节,经过自己内心的斗争,还是决定不回老家了,在民勤植物园过春节。那时的工资很低,一个月就是二十几块钱,赞了几个月的钱,我们三个人一人买了一个自行车,金鹿牌,有了这个开支,回家的钱就不宽裕了,又买了黑色的塑料带缠上,整个车子就车把闪着电镀金属的光泽,这样便于每天从植物园到治沙站吃饭,也便于去几十公里外民勤县城。他们俩人也随我,陪你在植物园过春节。 </p><p class="ql-block">由于没有回家,观测气象的徐工就把春节期间观测任务交给了我。气象观测场在植物园附近,不到一公里,每天几次正点观测,那个时候都是人工测量记录,温度,地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尤其是晚上两点的观测,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凌晨两点的沙漠寒风凌冽,漆黑一片,骑上自行车,全副武装,沿着植物园林间小路向西行走,林间的刺猬受到惊动,在满是落叶的沟渠跑动,树上的猫头鹰恐怖的叫着,让我十分的害怕,一个人在凌晨两点,在一公里外的荒漫中观测记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和体验,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有几次晚上刮大风,连人带自行车吹到树沟里,就推着自行车到了观测场,当年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 </p><p class="ql-block">除夕的夜晚星空灿烂,沙漠的夜空,开阔浩大,没有风,没有任何声音,偶尔有一些猫头鹰的叫声,苍凉悠远。在这里没有贴对联,没有放鞭炮,也没热腾腾的长面,笔直的杨树站的直挺挺的,排着队,一堆堆红柳脱光了衣服,站在沙丘顶上,和沙丘一个颜色。我们三个人在植物园后面的沙丘上转了一圈,就无聊的睡觉了,每个人讲自己家乡过年的情节,那个夜晚特别漫长,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家乡,贴队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初一还要拜年,很是热闹新鲜,再苦的日子也感觉十分美好,还有那一个月的戏和丰富多彩的社火。而在沙漠深处,这种清寂荒凉,让人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热泪,说着说着三个人语音言带了苦腔,想像都是泪流满面,泪水已经湿了大半毛巾,后来就直接哭出来了,就这样一个晚上在交流和泪水,和安慰中度过了漫漫除夕长夜。 </p><p class="ql-block">初一我们三个人就去民勤治沙站给大家拜年,得知三个年轻人在植物园过年,站上的职很热情和同情,十多家人,每家都去了,每家都是好吃好喝,热情款待,不知不觉中就都醉了,治沙站到植物园中间是一条依着沙丘的小道,那天天气很好,太阳暖暖的,把沙丘晒的暖暖的,大约两点左右,走出治沙站后门不久,大家就真的醉了,就睡在了那热乎乎的沙丘上,不知道睡了多久,是西斜的阳光和微微凉意的风,把我们冻醒了,才知道自己醉了,在沙漠中睡了一个下午,在哪里体会着沙漠深处的生活,也体现着远在沙漠深处同事之间的温情。 </p><p class="ql-block">后来刘工去了河西走廊最西边的保护区当负责人和林业专家,保护着祖国西域动植物种群和森林生态,经常我问他苦不苦,寂寞不,他说习惯了,也没有什么。崔工由于长期劳累,多年前病逝了,他走的时候我也没有见到他,但他在植物园引种种植的樟子松,大概有几百亩亩,是为河西走廊推广更好固沙和节水的防风固沙林,做的种苗基地,这个项目还获得过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来经常去植物园,凝视那个曾经住过的房间,看到葱绿常青的樟子松,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他,想起他爱笑爽朗的模样,也情不自禁的抚摸那些略微粗糙的樟子松,就如同握住了当年他有力而柔软的手。 </p><p class="ql-block">时间真的很快,植物园我们曾经栽植的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许多曾经的大树现在被种植的樟子松替换,植物园的区域更大,品种更丰富多样。曾经的土房已经更新,沙生植物园科普馆,在绿树掩映下更加精美。 </p><p class="ql-block">往后就一直没有在沙漠过年了,大多和家人过年,其乐融融,享受着虔诚的祭拜,亲友的问候,以及不同场景和人物的体验,但在沙漠深处的那个年,孤独寂寞,思念远方的家,沙漠中的醉也是别具一格,沙漠中的年永生难忘。 </p><p class="ql-block">2022年正月初八于庄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