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走

彭兆琪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 沈陪 吴瑞等</p><p class="ql-block">有关文字资料提供 沈陪</p><p class="ql-block">文字 编辑制作 彭兆琪</p> <p class="ql-block">杨志伟同学走了,在离春节只有十来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消息是沈陪同学于元月29日在“巴蜀成都”群发出的。沈陪同学说,同学们:今天得知一个沉痛的消息,杨志伟同学因肺癌多处转移已于1月21日去世。此信息一发出,群主刘桂芳便留言:愿志伟同学一路走好!接着在群里的同学一一写下了伤悲的悼文。</p> <p class="ql-block">成都同学会年级召集人岳玉兰留言说:</p><p class="ql-block">听到志伟去世的消息,虽然有思想准备,但仍然感到志伟走得太快太早了,让人心痛难过。十月在华西的相聚,志伟还算精神,自己已知有病,却仍关心其他同学,志伟学友待人真诚善良,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遇事总是谦让,勤劳节俭了一生,许多亊情让人想起很伤感。志伟学友走了,愿她一路走好!我们会一直想念她。</p> <p class="ql-block">游志雄同学留言群里:</p><p class="ql-block">十月华西一别竟成永远!</p><p class="ql-block">是的,沈陪传来的2021年10月12日同学们在华西医大校园的聚会的照片就是杨志伟和同学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我记得,杨志伟在巴蜀成都群提议,大家久日不见,还是见一见,岳玉兰和沈陪也就是根据她的提议组织了一次成都巴蜀学友聚会。我想这是她怀着与大家见最后一面的坚强而乐观的善举。</p><p class="ql-block">我因为不能走远未能参加聚会。于是在14日,她给我发来一封短信:称最好的友情,各自随意,却又彼此在意;清淡如茶,却又甘醇似酒。不用刻意,却又从不忘记!</p><p class="ql-block">现在想起来,杨志伟同学是多么大气,毕竟是她提议的聚会,我却未能响应。她不但不生气,还说“各自随意”。善良的人总是替他人着想。这一刻,我是多么地愧疚……</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杨志伟和同学们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聚会全体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龙翠华(吴瑞夫人)、刘天柱、施三诗、游志雄、刘中南</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胡雁萍、王琳琳、康枚、沈陪、忽若珊、杨志伟、王原、岳玉兰、许宿、林民涛、洛纪原(林民涛夫人)</p><p class="ql-block">三排:王小明(王琳琳先生)</p> <p class="ql-block">杨志伟和巴蜀中学高65.8班同学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 王小明(王琳琳先生)、 王琳琳、杨志伟、刘天柱、游志雄、忽若删、沈陪、林民涛、吴瑞。</p> <p class="ql-block">杨志伟和巴蜀中学初62.2班同学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 邓志伟、吴瑞、王原、林民涛、沈陪、杨志伟。</p> <p class="ql-block">杨志伟和巴蜀小学同学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 杨志伟、王原、沈陪、刘天柱。</p> <p class="ql-block">王原同学说,志伟同学已驾鹤西去,深感惋惜。一位真诚善良的好人,处处为别人作想,却不懂得爱惜自已。我看过太多的生死,有病的人还活着,但照顾的人却先走了一步。前不久兰兰还电话中与我商量如何慰问志伟,知道她已病入膏肓。但还是走得太快太急,临近虎年的春节却不能过这最后一个团圆年。</p> <p class="ql-block">卢晓蓉同学知道杨志伟去世的消息,也写下了哀悼的话语:</p><p class="ql-block">杨志伟同学走了,令人痛惜!她是我初中班上同学,也是班上两位家住江北区的同学之一,我是之二。不过她读的是巴蜀小学,我读的是民生机器厂子弟小学。</p> <p class="ql-block">孙慧瑾同学说,志伟待人宽厚又善良……真的很怀念她。</p><p class="ql-block">这句平实而发自肺腑的话,感觉是字字带泪……令人哀痛!</p> <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同学都留下了令人感动的话语,这是因为她的善良,她的待人诚挚。今天,她已经看不到我们的留言了……伤悲!泪水再次涌起。</p> <p class="ql-block">花儿落了,留下的是残伤,志伟同学离去,留下的是回忆:</p><p class="ql-block">杨志伟同学是一位热爱学习,热爱写作的同学,她在我们60寿庆前后编辑出版的两本书《回望如梦岁月》和《岁月.人生》中都有文章刊载。在她的《巴蜀学友情》一文中,我们读出了她对同学的情谊。文中说,与几十年的同学相聚时,那情同手足之情,不但没变,而且更加浓烈。身戴起搏器的老班长袁明文携夫人从上海来了,彭云和夫人从美国来了,卢晓蓉从北京来了,李世莺从香港来了,有42年都没有见面的王安娜、吴小明、曹延生、陈海冰来了……张士鲁老师、王德沛老师也来了……我的心为之快乐起来。这一句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她对老师同学的念想之情。</p><p class="ql-block">她在文中说,邵培英和她住一起,邵培英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给她整理被褥,给她调洗澡水温度,让她在学友的关爱中进入梦乡。这就是杨志伟同学给我们留下的一幅学友情的画面。</p><p class="ql-block">在她的《边寨女教师一日》中,我们了解到,杨志伟于1966年8月到西双版纳仅距缅甸一河之隔的一个爱伲族山寨教书。她的一天生活从文字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的她实属“少数”民族,生活工作都不易,得努力适应。她教课在用汉语的同时还得要用爱伲语言解释;她既要教高年级的课,还要教低年级的课;她不仅要教语文课,还得教数学、音乐课,课程如此繁杂,可她身上还背着父亲是戴着“历史反革命”和“反动学术权威”帽子的包袱,时时刻刻都得警惕自己的立场和政治态度是否正确。杨志伟不但要教课,还要“兼学别样”,她要带领学生种点红苕、花生、玉米,将收获的粮食卖点钱,给学生筹集些书本费。杨志伟白天上课,晚上她还得提着马灯下寨子,她是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下山寨的,因为晚上她要给寨子的抽鸦片的老人做思想工作……到夜深时,会有一位年轻人将她送到学校,在竹楼上有一位学生陪着她,于是,劳累一天的她便很快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回成都后,每当大年三十,她都会给远方的爱伲族父老乡亲通电话,一直延续到现在。</p><p class="ql-block">杨志伟的生活充满艰辛,现在所拿的养老金也算是同学们中最少的那一类,可就是这样的收入,她还想到帮助他人。平日接触,总感到她对人总是心存感激。2019年秋,我找到《杨宝智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的票,请她和她先生去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欣赏。她后来不止一次地感谢我,说她家老齐一想起那场音乐会就很激动,说一辈子都没欣赏过这么优美的音乐,太让人感动了。</p> <p class="ql-block">二排两人是杨志伟和她的夫君坐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左4是杨志伟夫君老齐、右2是杨志伟,他们和同学们一起与杨宝智(中间拿花者)在川音音乐厅舞台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个生命消失了,世间再也见不到杨志伟同学了,伤悲……</p><p class="ql-block">自从10月12日在华西医大校园聚会后不久,杨志伟就住进医院。我未能去看她一眼也未能送她最后一程,心存愧疚,愿她一路走好,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她给我的私信我会留存,有空会看看,我会想起她的,只要心中有,她就没有走,没有离别。遗忘才是死亡,因此,她没有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