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湾前两炮台

南北方

<p class="ql-block">  在琼州海峡的南岸,海南省海口市的城区,现存有两座古炮台。它们一大一小,一座榜上有名,一座默默无闻。它们的炮口都指向海口湾,拱卫着古时的琼州和海峡航道。</p><p class="ql-block">  两座炮台中,大的是秀英炮台,小的是镇琼炮台,都是清代晚期海口湾区域和海南岛的重要防卫设施。只是如今,它们被繁华闹市所淹没,少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秀英炮台</b></p><p class="ql-block"> 秀英炮台,是晚清时期的四大海岸炮台之一,位于现在海口世贸中心近旁。</p> 秀英炮台一共有5座大型炮位,每每间隔近60米,均匀地分布在呈东西方向的高地上。 居中的“定西”“拱北”“镇东”三台最大,原架设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大炮,线膛后装发射开花钢弹,口径20至24厘米,最大射程可达15公里,覆盖琼州海峡宽度一半以上,控制了整个海口湾。 “振威”“振武”两个边上的炮台,架设德国克虏伯15厘米口径大炮,射程为8公里。 秀英炮台建成于1893年。炮台建设的提议和推动者,是晚清洋务派名臣张之洞。<div>  中法战争期间,琼州曾被以“踞地为质”为战略方针的法国作为进攻和占领的目标。中法战争结束后的次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立即着手加强海南岛的防务,上书朝廷称琼州“扼香港、越南往来之路,必应筑台据险”,提出增设炮台,架设克虏伯大炮……</div> 张之洞还登岛巡查,亲自勘定炮台地点,“海口城西五里之秀英山……地势最好,距敌较近,冈阜高广,可以东西兼顾”。<div>  秀英炮台建成后,与天津大沽、广州虎门和上海吴淞等地的炮台,成为晚清最重要的海防炮台。</div> 秀英炮台由水泥、砾石和砖块构建而成,明台环轨架炮,暗室巷道互联。炮位配套设施齐备,包括地下甬道、藏兵掩体,藏弹洞、送弹孔、固定环,通气孔、排水道等。 每门主炮近旁还配有水池,准备给炮身降温用。 秀英炮台作为古炮台遗迹保存得相当好,整个炮台形制完整,现在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炮位,而是一个完整的作战部队阵地。 炮台阵列的后方,是一个面积近8000平米的演兵场。 四周的暗室、掩体中,则是不同功能的军事设施,有营房、弹药库、指挥所、联络巷道等等,一应俱全。 原来的5个大炮台都是敞开式露天的,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守军在此备战,给其中4个炮台加建了防护顶盖。<div>  也正是在抗战时的1939年2月,为了抗击日军的进攻,秀英炮台打响了建成之后的唯一一战。</div><div> 现在看到的振武台,是最初的炮台样貌。</div> 经历了近130年的风雨沧桑的秀英炮台,很多水泥和砖石建筑,都已长满榕树的根条,盘根错节,层层叠叠。 <p class="ql-block">  秀英炮台坐南朝北,当初面对的是海岸和港口。现在,滨海大道沿着海口湾岸边延伸,大道两侧高楼林立,繁华热闹。</p><p class="ql-block">  曾经威武的炮台,相形之下变得毫不起眼,被遮蔽在夺目的现代化楼群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镇琼炮台</b></p><p class="ql-block"> 镇琼炮台,相比之下就更加“沉寂”和“失落”。</p><p class="ql-block">  尽管在海口市博物馆里,对镇琼炮台有专门的图文展示介绍,可是真要去实地看看的话,在手机地图上却找不到“镇琼炮台”。</p> 在滨海大道最东端附近,有一条不太宽的道路叫泰华路。从这条路上走的时候,见到中间有一段明显的弯曲,几乎是半圆形的。 以往从这里路过时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觉得有点绕,现在知道了,这个白色的围墙里,隐藏着一座比秀英炮台还要早一些的古炮台——镇琼炮台。<div>  镇琼炮台是圆形的,这座矮墙和泰华路在它一侧环绕,所以是个更大的圆弧。</div><div> 镇琼炮台位于滨海大道东端北侧,现在的滨海公园里。公园导览图右上角,那个凸出来的半圆形里面就是。</div> 镇琼炮台不大,外观像个圆形城堡。入口拱门上方镶嵌了一块条石,其上刻着“镇琼炮台”。 <p class="ql-block">  在左右两端还有小字隐约可见,但很难辨识,据资料称上下款分别为“光绪十一年三月吉旦”“湘西刘镇楚王之春共建”。</p> <p class="ql-block">  镇琼炮台1885年建成,是中法战争结束之年。</p><p class="ql-block">  炮台所在的这个地点,在海口老城之西1公里多一点,而距来自城区的海甸河的出海口仅数百米,对于海南和海口的防卫,堪称要地。尤其是在中法战争中,琼州曾受到法国的战略威胁,在这里筑台架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镇琼炮台整体布局是个圆形,在北沿设置了5个炮位,炮口方向北偏西呈扇形,指向的是海口湾东部和海甸河出海口。</p> <p class="ql-block">  炮台以水泥构建,环形墙垣为掩体。目测整个炮台的直径,估计在3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5个炮位紧密排列,</span>之间有墙垛和互通的猫耳洞暗室,估计是作藏弹和人员隐蔽之用。</p> <p class="ql-block">  从炮位格局和掩体墙垣上的射击孔径来看,原来架设的似不是很大的炮。这里未有说明介绍。</p><p class="ql-block">  倒是在海口市的五公祠里,意外见到了三尊铁炮。说明牌介绍道,这是在镇琼炮台附近滨海大道一处道路扩建时出土的铁炮,“此炮疑与该炮台有关”。而海口市博物馆的相关介绍,明确这就是“现存放海口市五公祠内的镇琼炮台古炮”。</p> <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镇琼炮台已全面修复,还在清理。</p><p class="ql-block"> 镇琼炮台2009年被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