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飘香——儿时过年题记

宁静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喜欢怀旧,总想把小时候的经历写在字里行间,生在关中西部大山里的我,不知道外面世界是啥样,可大山里小时候的事情都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总觉得时间很慢很慢,一月等不到三十,一年等不到过年,最期盼的就是过年,记忆中村子里的年味很浓很浓。进入腊月就进入年的氛围里,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忙碌着。</p><p class="ql-block">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觉得腊八粥很香很香,娘提前几天就准备着,让哥在把屋檐上悬挂的玉米棒子取下来,娘就挑选个儿大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然后在晚上吃过晚饭的时间,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用手剥着玉米,我也参加其中,可小手摩擦的好痛好痛,费力的剥着,娘看我不会剥,就把自己剥了一半的玉米给我,说这个好剥,顺着玉米生长的纹理拨,在娘的指导下我也剥了好几个大棒子,哥比较心急,把玉米棒子尖上坏的剥进去了,娘的手时不时的伸出来在哥的手背上点一下,说不要剥坏的,颗粒小的分开放着,在娘的指导下一箩筐玉米棒子很快就剥完了,一家人在欢快的氛围里收拾好玉米芯芯,又说又笑的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娘用簸箕把玉米粒簸的干干净净的,然后用水泡着,用爷爷留下来的用了很久的木头树墩刻的大墩窝一下一下的把玉米粒撞击挤压碎,,这个过程非常的吃力,大冬天看娘的额头都微微的渗出汗来,是不是喊来调皮的哥哥墩两下,可哥哥没有耐心轻一下重一下,玉米粒都蘸到外面去了,娘就夺过来,在哥的头上拍上一把,滚远点,还是我来,在娘的精心挑选碾打下,黄灿灿的玉米疹子就出来了,看着娘的劳动成果,看着黄灿灿的玉米疹子,我口水好像都要留出来的感觉,小手还在嘴里的贪婪样别提有多惬意。然后找上秋天收来的大豆准备好,每年娘都这样准备着腊八粥,初七晚上泡好豆子和玉米疹子,凌晨四点娘就起来在灶台边忙乎着,当我爬起来看着冒着热气腾腾的锅,闻着玉米的清香,就跑到灶台边想解开锅盖想盛一碗,娘赶紧过来说,别烫着,还没熟呢!娘说着就准备着小菜,有娘嗮的萝卜干白菜干,在娘认真的忙乎下,腊八粥也熟了,叫起一家人,吃腊八粥了,吃着香甜的腊八粥,一家人说着笑话,气氛非常好,现在想起来幸福感满满的,那种无忧无虑简单的快乐感十足。</p><p class="ql-block">娘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在腊八粥的气氛里开始了,村里的男人开始上山打柴,准备好过年用的柴火和树墩,女人则打扫卫生,记得爹在对面的山上挖了一个很大的树根,套着家里的牛车拉了一架了车,娘开始在沟边寻找白土,把家里的窑洞门面漫的很白很白,姐姐开始学着村里的长辈老婆婆剪窗花,哥哥们则把门前堆放的污了一年的大粪堆堆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拉倒田间盖在麦苗上,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我在大人的忙活的脚步中跑前跑后,分享着他们干活的快乐气氛,很快就到了腊月十八,村里的人们开始杀猪过年,爹和哥把娘喂了一年的大肥猪也拉出来宰了,年味也渐渐的浓烈了,姐和哥还有一家之主的爹去县城跟年集了,姐给家里人选新衣服,爹和哥则购置菜和年货,我坐在院门边的土堆上等着他们回来,那种急切的心情别提有多急,等着自己有新衣服和糖果,一切准备就绪,年也就来到,三十晚上坐夜,不超过五角钱的压岁钱和几串鞭炮,(过去的炮一串很少)没有电视照样快乐,初一早天不亮就起来,点起一堆篝火,站在火旁,嘴里吃着水果糖,烤着火,拆开鞭炮时不时放上一个,那种惬意的感觉才叫幸福,过年的气氛在娘的忙碌中拉开了序幕,初一早上的拉红(魂)面,中午的八碗饭,然后叫上村里的小孩大人打扑克,初二早上早早起来走亲戚,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才算过完。生活进入了一如既往的劳作状态。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父亲的生活写照。</p><p class="ql-block">哥哥姐姐和我也相继念书就业成家走出了大山,可小时候的年味永远在记忆的最深处,娘煮的腊八粥已经刻在味觉里,留香唇齿,飘香的年味陪伴终身。</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闫红莲,女,陕西宝鸡麟游人,随着年龄喜欢怀旧,闲暇之余记录下来也是一种享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