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改造工程,自2020年3月启动至今已近2年,其核心街区由庙前、后街、衙后、县巷、大路和坊巷六条小街组成,除坊巷尾部和大路街外,其他几条基本完工,进入招商和预热营作阶段。今天就带你去古街探访一番。</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莆田人,对地处县巷头的莆田老邮电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打长途电话、拍电报、寄个包裹和信件都要从老远的地方跑来邮局。邮政大厅外埕邻街建有一个报栏,方便往来的居民阅览。</p> <p class="ql-block"> 这后面一座二层半的红砖洋房,屋主那是大户人家,每层一厅四房,当年邮局机关用其作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一树玉兰花含苞待放,居高临下古街景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的我,就住在县巷头这栋租屋中,楼下便是友琴小人书出租店。县巷与衙后两街成T形,莆仙戏演艺名家黄宝珍就居住在两街交汇处,当年沿县巷街远眺南方,能看到壶公山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街坊邻里大都移居他处,老屋都出租给他人,县巷以裱画、文玩和诊所等为主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莆田县宣传部长陈爱人旧居,边上的门洞,通往大路街的林家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老同学的旧居,当年因台风旧厝垮塌,拆了想翻建被阻挡了,十几年过去凄凉得很。</p> <p class="ql-block"> 这里俗称县前,照壁正对荔城区政府大门,也就是过去的县政府,县前有一口四眼井,曾是附近居民的生活水源。</p> <p class="ql-block"> 原莆田医学会门诊部对面,一个窄窄的门框内一条小径,穿过陈氏古居的三个天井,出大门左转,曲曲折折通往大路街。</p> <p class="ql-block"> 在杂草和花卉丛中,斜木支撑在一屏门面,挂着一个金色牌匾,上书《中宪第》,这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浙江按察副使陈应魁所建的府第,由前、中、后三进厅房组成,有近五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个右拐就出了陈家大门,大门外是大路街,对面是坊巷,坊巷尽头是哲理钟楼,莆田第一个中共党团混合支部在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在坊巷口,突然发现少了什么,莫非老同学把那一丢丢的祖业兑现了?</p> <p class="ql-block"> 彭公祠其主人彭文质,祖籍黄石小横塘,为彭氏迁入坊巷第一人。祖父彭甫,父亲彭大治,儿子彭宪范、彭宪章,孙彭汝南,曾孙彭士英、彭鹏,均以进士纳朝廷高官,家族以其科甲联芳扬名莆阳大地。</p> <p class="ql-block"> 据考,按古时建筑规制,府第应为四品以上朝廷命官,推测本宅先为彭文质府第,建造于明隆庆与万年年间(1570年左右),后为彭公祠祀彭氏祖宗。1952年由政府置换与城南原氏家族居住,故也有原氏民居之称。</p> <p class="ql-block"> 逛了有点疲,走进老街记忆馆,听一段乡音,看一会碎步与云袖。</p> <p class="ql-block"> 廊亭背后,原是竹编社,后为工艺厂,现在是商品房。</p> <p class="ql-block"> 角头一块,原在围墙、龙眼与木瓜之中,有一栋教会样式的小别墅,屋主与林兰英院士是女中同学,同年一起考上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学,2016年去逝,享年103岁。</p> <p class="ql-block"> 以前坊巷和大路街都以服装为主营,今后将会怎样,那还看创业者的投资理念。</p> <p class="ql-block"> 这四个门店,在大路街算是最早翻建改造的,门店中吓尾小人书也是比较出名的,后来也出租小说和杂志,学生时代常在这里租些书看看。</p> <p class="ql-block"> 黄巷里入口处,有一口三眼井,建于一九六三年,黄巷里道分三岔,二条通往坊巷,一条通往后街。</p> <p class="ql-block"> 黄巷里斜对面是林家大门,通往县巷,出口对面原是莆田搬运站。</p> <p class="ql-block"> 武魁第建于明万历年间,面宽23米多,进深23米,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后为游氏总兵购居,前厅原挂有“武魁”匾额。</p> <p class="ql-block"> 长寿社,在计划经济时期,这里作为粮食二店,担负居民和部队的粮食供应。</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称社桥头,衙后、大路、后街、庙前在此交汇,有成衣社、酱油店、饮食店、文具店、京果店、锅贴、油条、百货、食品、药铺等,是仅次于古谯楼和文锋宫的繁华地带。</p> <p class="ql-block"> 饮食店卖餐员的吆喝,二两二角煎包四个!三两角半,炒面一盘!不时在耳边唱响。</p> <p class="ql-block"> 记得不?这门口麻绳圈过肚皮,挷挂着二口大肥猪。那时的街区,养鸭喂鸡,放羊遛猪都是可以的,搬运工具还是牛车马车,踩到牛屎马粪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后街在观桥片区改造后只剩下半条街,庙前入口处对着莆田医院老院区,前面还有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宋氏民居,清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伯棠医院建于1930年,柯青字伯棠,莆田人,日本学医毕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上校军衔,1929年回莆创设伯棠医院。</p> <p class="ql-block"> 小巷深深,穿到桃巷,这门坎也不知跨过多少回。</p> <p class="ql-block"> 陈言故居,陈言明代“国师”陈经邦之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国子博士、礼部主事。1551年,陈言去职返乡,在铁树里故居渡过余生,故居推测有五百余年之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宗伯第即陈经邦府第,陈经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大门门额《大宗伯第》为隆庆二年(1568)状元罗万化所题。</p> <p class="ql-block"> 大门左侧的小旯旮,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培养出三个大学生,其中两个获得博士学位,在莆田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在大宗伯第偶遇到来莆田采风的一对夫妻,在拍照期间感叹莆田的文物保护,只是“呵呵”。</p> <p class="ql-block"> 蹭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之“府韵宋潮”元宵莆田特色美食嘉年华,来莆田的“三坊七巷”游春,古城旧街,你能拾回几多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