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的美篇

如意

<p class="ql-block">编写/如意</p><p class="ql-block">俄罗斯风景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优美动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曾经深深影响了我国几代人。 这首歌诞生于1956年。电影制片厂邀请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和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电影写了4首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其中的一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p><p class="ql-block">只有风儿在轻轻唱。</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 class="ql-block">1956年弗拉基米尔·特罗申演唱歌曲</p><p class="ql-block">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歌曲原唱者弗拉基米尔·特罗申,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原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这首歌于1957年9月由我国的年轻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译配者:薛范的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介绍到我国的是当时还不满23岁的上海残疾青年薛范。歌曲在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奖的消息一见报后,他马上将它译成了中文。 上个世纪50年代,薛范因自幼双腿残疾被大学拒之门外。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俄语,并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19岁开始发表翻译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使他一夜成名,引起广泛的瞩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薛范</p> <p class="ql-block">  如今年届古稀的薛范,充满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译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的情景:1957年7月,他着手翻译这支歌已经两天了,但仍有好几处感到不甚满意。那天晚上,他坐轮椅去剧院看歌剧。散场后,回家的路上,一片静谧中,忽然传来悦耳的钢琴声。他停下车,听出这是肖邦的《降 E大调夜曲》。美妙的旋律挽留住他,他痴心地谛听着,浮想联翩。直到琴声沉寂以后,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到家里已是午夜一时,但他毫无倦意,坐在未完成的译稿前,灵感勃发,仅用了一个小时一挥而就。这年9月,歌曲就在上海的《广播歌选》上发表了。随后各地相继转载,电台播放,立刻风靡全国。</p> <p class="ql-block">  一首抒情歌曲为什么能在将近半个世纪内久唱不衰?薛范解释道:歌在传唱过程中其内涵被大大地延伸了。它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赞美莫斯科郊外迷人的夜晚。它表现了人们对祖国,对朋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挚的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1956年,特罗申应邀拍摄一部纪录片,并为该纪录片录制插曲。当他来到莫斯科准备录音时,意外听到了一首旋律,一下子打动了他。这首旋律就是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曲,米哈伊尔·马图索夫斯基填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  当初,作者本人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这首歌写得很不成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过,当特罗申走进录制棚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时,摄制组一下子全被征服了,特罗申的第一唱就被灌进了影片。之后,著名指挥家维克托·克努舍维茨基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并加进了著名的女声合唱部。从此,特罗申每到一处演出时必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使这首歌在前苏联迅速走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很快成了特罗申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有着极强的时光穿透力,优美的旋律连起了几代人共同的情感和心声。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这首歌还是禁止唱的,但是优美的音乐怎能禁锢住青年人对这首歌的情怀?我们深深地爱着这首歌,不论是青春萌动的青年还是初恋的情侣,都用这首歌来抚慰心情,抒发自己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如意</p> <p class="ql-block">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水面映着银色月光。</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不论是工厂还是乡村,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声。在夏日的傍晚,在郊外的田野,青年人轻声吟唱着这首歌,心情是无比激动和浪漫的。下乡的知青们,在月光的映照下,他们在树林里,小河边,还有那高高的谷垛上偷偷的抄写、传唱着这首歌,知青们远离亲人,在艰苦的环境里,身心疲惫,只要是谁哼起这首歌就是心情的慰籍,所以说她是我们的精神寄托,也陶冶着我们情操。</p><p class="ql-block"> ——如意</p> <p class="ql-block">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p><p class="ql-block">只有风儿在轻轻唱</p><p class="ql-block">夜色多么好</p><p class="ql-block">心儿多爽朗</p><p class="ql-block">在这迷人的晚上</p><p class="ql-block">小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p><p class="ql-block">水面映着银色月光</p><p class="ql-block">一阵清风一阵歌声</p><p class="ql-block">多么幽静的晚上</p><p class="ql-block">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p><p class="ql-block">默默看着我不作声</p><p class="ql-block">我想对你讲</p><p class="ql-block">但又难为情</p><p class="ql-block">多少话儿留在心上</p><p class="ql-block">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p><p class="ql-block">衷心祝福你好姑娘</p><p class="ql-block">但愿从今后</p><p class="ql-block">你我永不忘</p><p class="ql-block">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 class="ql-block">但愿从今后</p><p class="ql-block">你我永不忘</p><p class="ql-block">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其原有的音乐意义。自上世纪5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它已深深地融进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感情中。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它婉转优美的旋律,配上浪漫清新的中文歌词,唱的是“莫斯科之夜”。虽是异国之情之景,但全不妨碍中国人民对它的心之所向,因为歌中道出的,是对脚下迤逦自然的眷恋、对纯真爱情的憧憬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 陪伴着我们渡过了美好的年华,她,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交响曲。 今天我们还在传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充满着深情经久不衰。她唤起我们的回忆,也激起我们内心久久难忘的情怀。每当我拿起口琴吹奏这首歌时,就沉浸在当年美好的校园时光,仿佛又回到那浪漫的青春时代……</p><p class="ql-block"> ——如意2022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