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行(一)-----小河淌水的故乡

绿杨

<p class="ql-block">  滇西之行很快就是一年了,本来打算做几个美篇,但拖拖拉拉一直没做,前几天和高中的好友聊天,她说还是做了好保存,鼓励我还是做一下。其实勤快的、笔耕不辍的妹妹已经很快就详尽的把我们几个的自由行记录并发表在美篇上了。那时我还和同学在三峡的游轮上游荡着呢!偷懒的我很是汗颜,想想就以照片为主,做几个美篇让大家欣赏,让自己回忆我们见到的那些美丽的风光吧!照片已经被我删掉一些了,再不做更是做不成了!</p><p class="ql-block"> 先介绍一下我们的队伍,我们四人都是清一色知青,而且还都是同一个地方--芒市遮放的老知青。我的好友老赵和她先生王处,我和我妹妹,王处担任驾驶员,妹妹管吃饭住宿等杂事,我和老赵乐得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 我的美篇打算顺着我们的行程写,当然值得写的才写,对吧?</p> <p class="ql-block">大理州的弥渡县是有名的“花灯之乡”、“民歌之乡”,也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因为白天要去游览的地方过多,我们把夜晚留给了弥渡县城。</p> <p class="ql-block">“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这是到弥渡去过的人对这里的赞誉。弥渡县城的夜景还真的很美,有一大片水景,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艺术设施,这里都很齐全。</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蜜祉镇永和村,是《小河淌水》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的故居。</p><p class="ql-block">这个楼阁就是远近有名的“文明阁”了。</p> <p class="ql-block">花灯名曲《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这些动听的山歌都出自弥渡县。2010年,云南弥渡民歌已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蜜祉镇的珍珠泉,我们围在泉水旁观看了半天,里面有鱼,还有一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水底往上冒。</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河,应该就是尹宜公先生收集整理《小河淌水》时灵感的源泉吧?河水依然流淌,只是觉得很一般,水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小河旁边有一些古老的建筑、石狮、石栏、石桥、亭子,给人带来很多遐想。</p> <p class="ql-block">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们都从凤凰桥上走过了,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刚刚走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凤凰桥”。</p> <p class="ql-block">这棵大槐树也是上了年纪的了,看着它如此苍劲有力、盘根错节,就知道的确是棵古树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文明阁和古桥附近,已经弄成一个景区了,提供慕名而来拜访的游客休息、游玩。</p> <p class="ql-block">这里花团锦簇,还有凉亭、美人靠、休息的屋子等等。</p> <p class="ql-block">文盛街的起点就是珍珠泉了,是当年赶马老倌们的饮水之地。</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就是有名的古驿道文盛街。如今仍有300余戶人家,居住在狭长的古街两旁,古色古香,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房屋一栋接着一栋,看起来很多已经没有人在里面居住了,因为房子实在是太老朽了!</p> <p class="ql-block">那些被马蹄踏过的石板路凸凹不平,记录下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周家的小甑酒肯定很受欢迎,不用进去,就知道他们是用玉米在酿酒的!</p> <p class="ql-block">丰收的玉米挂在墙上,丰收的喜悦一定留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碧云寺,因为疫情,大门紧闭,我们只能吃个闭门羹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过去是个马店,南来北往的马帮会到这些马店停留、住宿、歇息。</p> <p class="ql-block">马店的门口就是当年拴马的“引马石”。不过是新的,旧的早没踪影了。</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很多铺面都关着,所以文盛街上冷冷清清。</p> <p class="ql-block">进了一个幽静的小院,这里是《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的故居,他家祖祖辈辈就是密祉的人。现在故居已经是一个纪念馆,小院里雕刻的就是有那首著名的《小河淌水》。</p><p class="ql-block">“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这首歌是中国民歌皇冦上一颗璀璨的宝石,听了以后你会确切地感受到云南的美,缠绵悠远的曲调和其中的爱情故事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最为难得的是,密祉还保留着一个非常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密祉古镇民国区公所。</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密祉区公所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现在还有实用价值,密祉镇的文艺团体组织花灯歌舞都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是家具和摆设都还原模原样,看着他们的办公室和摆设感到还挺清廉的。</p> <p class="ql-block">蜜祉镇居然还有一个寺庙,高高在上的,风水很好,难得的是各村乡民还在寺庙举办诗词比赛,墙上贴着乡民们的大作,有些写得很不错,十分贴近生活。</p> <p class="ql-block">到寺庙必须爬的台阶,为了表示心诚,这点台阶算什么。</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了,我们从密祉镇返回弥渡县城,县城建设的不错,还有一条街是夜市,因为是“花灯之乡”,这里那里“唱灯“的不少。看到不少共享电动车停在路边,惊叹不已,因为那时昆明还以共享自行车为主呢!</p> <p class="ql-block">弥渡县还有一个我们都非常想要寻觅的地方,就是南昭铁柱了。因为有王处担任我们勤勤恳恳的驾驶员,所以我们的願望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我们就奔赴南昭铁柱庙而去,大名鼎鼎的铁柱是当年南昭的图腾,更是标绩全滇的重要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南诏铁柱庙。因为到的太早了,庙内还没几个游客,前院有一颗苍劲古老的大青树,很让我们喜欢。</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在南召铁柱庙的面前,心潮澎湃,有点小激动、有点小得意!为了这次的滇西之行,我把单反也带上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都懒得背着这块重重的“铁”了,但是这次不同,因为我们有专职的驾驶员,还因为我们要去几个神秘的地方,先卖个关子吧,跟着我们的行程,你也会有惊喜哦!</p> <p class="ql-block">园内还有很多建筑,有池塘,也有石桥,走过石桥就是南昭铁柱庙的中心,安放南昭铁柱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左看右看,不知道这棵大青树高寿几何?总之是老人家了,就像人老了脸上会长斑一样,大青树也长了许多瘤子和疙疙瘩瘩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人都是从小在昆明长大的,所以常常到大观楼去,自然对著名的大观楼长联都很熟悉,长联的下联中,想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这些历史故事也耳熟能详,如今看到唐标铁柱耸立在这里,心情真的有点激动。</p> <p class="ql-block">南昭铁柱很早就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了,也是我国唐代南昭时期唯一留存下来的古铁柱实物。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个著名的古铁柱千年不倒、千年不锈,铸造技术十分了得!</p> <p class="ql-block">想要再增加点知识的就看这些简介吧!省得我在那里唠唠叨叨,万一说错了还误人子弟,这里有精彩的说明,绝对不会错哦!</p> <p class="ql-block">有两块呢,那一块看不明白的,再看看这块吧!我当然都看了,不过记不住,只能一遍一遍地复习!</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南昭铁柱庙,欣赏了著名的南昭铁柱,心满意足、有点小激动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王处对南昭铁柱庙的对联非常感兴趣,左看右瞧。</p> <p class="ql-block">南昭铁柱庙的范围挺大的,后面还有很多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飞檐十分漂亮、十分耐看。</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各种各样的花正在怒放。</p> <p class="ql-block">樱花开得正艳丽,把南昭铁柱庙装点得十分漂亮。虽然这个地方非常值得留念,千年的古迹南昭铁柱也在那里耸立着,频频向我们招手呼唤,但是我们还是要准备离开了,因为我们下一段的行程是要直接奔赴我们四个知青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芒市!熟悉的大青树、熟悉的芭蕉树都在摇动着树枝欢迎我们呢!</p> <p class="ql-block">顺着博南古道,踏着南方丝绸之路我们4人小集体一路前行!心早已飞到芒市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