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老夫老妻中东非洲五国行(一)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

动玲

<h1> 经过漫长的向往和一阵紧锣密鼓的策划,2012年夏末秋初,我们来了一次中东、非洲的自由行,先后跑了阿联酋、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和约旦五国,非洲三国是重中之重,共42天。本也想去去以色列,无奈自由行的旅游签证当时还没开放。</h1> <h1> 2012年9月8日<br> 早上5点起床接到短信:昆明有风暴!6点打车出发,40分钟到机场。8:25北京准时起飞,11:55抵达多云间晴的昆明。 </h1> <h1> 这是新落成的云南昆明机场。之所以到此,是因为北京去肯尼亚的飞机要在迪拜转机,而去迪拜,途径昆明的航班最便宜。没办法,以辛苦和时间换直飞是穷人的不二选择。在这里,我们和一对南通夫妻会合(为了在外包车省钱老夫在网上捡的),组成了又老又不懂英语的出行共同体。</h1> <h1> 18点10分昆明起飞,晚点2小时,又增加了一份煎熬。好在七彩云南还够义气,晃动着看家的彩云为我们送行。</h1> <h1> 似乎是澜沧江。</h1> <h1> 2012年9月9日<div> 7小时后(5000公里)到达迪拜,出关2个多小时,居然还要检查“虹膜”!不断能听到(猜到)“睁大”的声音!<div> 迪拜机场广告牌。</div></div></h1> <h1> 说辛苦一点不假,入住宾馆时已经近凌晨3点。因转机只有一天多的时间,为了玩,不得不早上7点就爬起来,早餐、存行李、出门。依照先远后近的方针(防止远处回不来误机),我们决定先乘长途车去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玩。</h1> <h1> 我们的长途车,每人25美元。注意,这家伙(车)居然没有侧窗,难道是辆闷罐车?!</h1> <h1> 当然,车头不一样,不仅有玻璃,还有风景。</h1> <h1> 上了车才知道,人家有侧窗,只是为了防晒,侧窗都有这种黑色塑网帘,外面情况大致能看见,但无法拍照。</h1> <h1> 司机看我爱拍照,特意把车前风挡玻璃的遮光帘上调一大截。好心人哪儿都有啊!</h1> <h1>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里人口最多的酋长国,吃了多年的石油饭,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酋长穆罕默德同志力排众议,玩了一次从仰仗石油到经济多元化的大转型,利用处在东西方间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商业、物流、贸易、金融和旅游观光,带动地产和建筑业以世所罕见的速度腾飞,在沙漠中生生造出了一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旅游业空前发达(早已超石油收入)的新型城市,成就了几乎无法复制的“迪拜奇迹”。<div> 在此必须为老穆同志的聪明才智和魄力大大点赞!</div></h1> <h1> 迪拜市是阿联酋第一大城市。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迪拜气候最好的时节。迪拜属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平均在15-30℃,夏天平均最高48℃。</h1> <h1> “菠萝”双子座</h1> <h1> 探头探脑的网球拍</h1> <h1> 这里的建筑标新立异,五花八门,连桥梁都建得这样没规矩。</h1> <h1>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阿布扎比,车内的温度计显示车外温度51℃。再仔细看看,从外面真看不出有车窗。</h1> <h1> 为了绿化,阿布扎比市政府可谓费尽心机,规定建房必须按比例同步绿化,否则不予批准;还规定,在3月6日“植树节”,无论王室、官员还是平民百性,都要动手种上几棵树。政府免费赠送树苗、花种和所需要的肥料。<br><div> 每棵树底下都有滴灌的小皮管,既节水又提高存活率。</div></h1> <h1>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首都,是1971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型半岛绿化城市,人口不到百万。<div> 我们在这里等公交车去此地最有名的大清真寺。等着等着,看了下表的老夫突然大叫一声:不好,清真寺12点关门,下午不开!我们赶快打的前往,这可是我们到阿布扎比的唯一目标。</div></h1> <h1>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是阿联酋的标志性建筑,是为纪念1972年阿联酋建国后第一任总统谢赫阿布扎比而建的,历时13年,耗资55亿美元,2007年落成,并成为整个阿联酋唯一一座对国内外公众全都开放的清真寺。<div> 整个建筑群主要用欧洲进口的白玉大理石建造,设计借鉴了世界不少名清真寺元素,充分体现了伊斯兰风格,豪华中透着庄严肃穆。</div></h1> <h1> 我们从清真寺西门进入,没走两步就被这蓝色的水池和气派豪华的回廊震慑住了,就是做“一千零一夜”的梦也见不到这般迷人的景色呀!</h1> <h1> 可惜的是,风景虽好,我们却不敢慢慢欣赏和拍照,不是因为有限制,有人管,而是急着绕到东门去里面参观,时间紧迫,只能近乎小跑赶往那边。好在后来我们得以在回廊中漫步,再次欣赏了这胜过瑶池的景色。</h1> <h1> 东门也是正门,绝对够气派,偌大的墙面上全是雕刻的花纹,马蹄形尖头拱门彰显着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样子,看看站在里面的人,就知道它有多大了。</h1> <h1> 门口集聚着一些游客,看来不是说进就能进的。</h1> <h1> 果然,清真寺开放是开放,但不是简简单单晃着膀子就可以随便往里走。尽管是不是外国人人家可以不管,贫富贵贱可以不问,但要进就必须守规矩,伊斯兰教的规矩,特别在着装上。<div> 这个看板一目了然地告诉你对参观者着装的要求,穿成什么样能进,什么样不能进,核心是不能短打扮,尤其女性。不过万一你短打扮进不去,清真寺不是说你活该,而是挺人性化地替你解忧,特地准备了很多穆斯林妇女穿的黑色罩袍,拿给你穿,甚至耐心地帮外国女士穿上和整理好。</div><div> 天虽热,但怕晒的我一直穿着皮肤衣,没想到,这让我就成了基本合格品,人家再帮我裹块黑色头巾就达标了。</div><div> 当然,进礼拜堂前必须脱鞋,围巾也始终要戴好,一有滑落,宗教警察和保安同志马上就会一脸严肃地提醒你,容不得讨价还价,强词夺理。</div></h1> <h1> 穹顶尖上镀金的新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新月也是清真寺的重要标志。《古兰经》中多次提到月亮,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战胜黑暗,迎来光明。这同样与沙漠炎热,生产生活多在夜晚进行有关。阿拉伯历不是将日出,而是日落作为作为一天的开始,新月初升则为每月第一天的开始。<div> 墙面上的精美雕刻据说很多是中国工匠的手艺。</div></h1> <h1> 和很多清真寺把穹顶搞成绿色(因伊斯兰教首先在阿拉伯沙漠地区传播,而绿色意味着保障生命的水源)不同,阿布扎比清真寺采用了白玉大理石的原色——白色,这也和穆斯林喜欢纯色,比如白色(白袍、白帽)、黑色(黑袍、黑帽)相一致。<div> 全寺大大小小的阿拉伯穹顶共有82座,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圣洁、标致和高雅。</div></h1> <h1> 进入礼拜堂要先穿过一个拼花的大理石广场,其原材料分别来自意大利、德国、摩洛哥、印度、土耳其、伊朗、中国、希腊和阿联酋当地,很是国际化。</h1> <h1> 美丽尊贵,洁白无瑕。</h1> <h1> 直升机围着清真寺不停地巡逻,</h1> <h1> 也不知道是安保,还是拍片。</h1> <h1> 走过广场,回望正门。</h1> <h1> 走进前厅,白色的大理石墙面、地面都镶嵌着花草。这同样是清真寺的特征。清真寺内多用变形的几何形和花草图案来装饰,而且大部分是冷色调,与炎热的沙漠景观形成对照。</h1> <h1> 这花花叶叶都是天然彩色大理石拼接而成。</h1> <h1> 打卡花墙前</h1> <h1> 大礼拜堂内最醒目最耀眼的是吊灯,共七盏。这是偏殿的吊灯,镀有金边的蓝色灯罩镶嵌着数千个透明度极高的水晶棒、水晶珠,全部来自被世界公认为璀璨夺目化身的施华洛世奇公司。<div> 欣赏这些大型吊灯是来此参观不可错过的重点之一。说到这里真要感谢老朋友小勇,是他们夫妇告诉我们到迪拜一定要看阿布扎比大清真寺,看水晶吊灯和后面会讲到的大地毯!</div></h1> <h1> 四周与其配套的吊灯简洁一些。</h1> <h1> 主厅中心大穹顶下的水晶吊灯在德国加工定做,价值千万美金,在世界清真寺中首屈一指的大,首屈一指的豪华。</h1> <h1> 吊灯色彩由典雅的蓝色变为眩目的金色。</h1> <h1> 仰视</h1> <h1> 红红绿绿的配珠也都是施华洛世奇的水晶杰作。</h1> <h1> 这和上面那张吊灯拱门照是两个方向,那是向东,有门窗;这是向西,也就是说,我身后是全世界穆斯林跪拜祈祷的麦加方向,因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和传教地。<div> 但穆罕默德并没有因此就受到如同基督教对耶稣的那种崇拜。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穆斯林唯一的崇拜只有全能的造物主——真主安拉,穆罕默德只是奉安拉之命宣传伊斯兰教的使者。</div><div> 因此,和所有清真寺一样,阿布扎比清真寺内也没有祭坛,没有圣像,没有穆罕默德的生平故事绘画。 </div></h1> <h1> 对穆斯林来说,有麦加就够了,麦加有一个用黑布遮起来的天房,尽管里面什么也没有,但它是真主安拉的象征。<div> 为了标示礼拜的确切方向,清真寺里都设有“凹壁”(米哈拉布),或者叫“祭坛”或“壁龛”,上图就是阶梯形讲坛边那个金色的半圆形壁龛,完全符合伊斯兰教的规定:不管清真寺中轴线朝向如何,礼拜殿壁龛(圣龛)必须背向麦加。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圣龛为礼拜的对象。</div></h1> <h1> 支撑穹顶的立柱间闪烁着盛开的鸡蛋花。</h1> <h1> 必须一提的是这个大厅的地毯可是一整块地毯哦!它面积有5627平方米,重47吨,造价580万美金,由1200名伊朗工人用38吨羊毛历时一年半编织而成,是名副其实的波斯地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编织地毯!</h1> <h1> 外面主体建筑没用穆斯林喜欢的绿色,在里面这块超大的地毯上补了回来。</h1> <h1> 地毯细部。最令人惊叹的是将近六千平米的地毯上居然没有一处缝痕。成为大大的一整张!可能是世界最大吧?</h1> <h1> 窗高雅,</h1> <h1> 蔓流畅,</h1> <h1> 几何图案和花卉图案装点着整座礼拜大殿,典雅至极。</h1> <h1> 宣礼塔,也叫尖塔、高塔或望塔,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大一些的清真寺常有,专门用作宣礼,有些还装上高音喇叭,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叩拜真主。早期还在高塔上观察新月,确定斋戒月起迄日期。<div> 清真寺的宣礼塔有多有少,麦加圣寺有9座,阿布扎比清真寺有4座,为圆柱形,高107米,矗立在广场的四角,与礼拜大殿和回廊浑然一体,又错落有致,增加了不少美感。</div></h1> <h1> 地上的花卉图案不是喷涂彩绘,而是用天青石、红玛瑙、紫水晶、鲍鱼贝等天然材料拼构而成。</h1> <h1> 离开大殿,我们没有像绝大部分人那样与清真寺拜拜,而是想方设法地多看看,多转转,只要没有禁止的标识就溜达过去。<div> 这是南回廊的尽头,西面和正殿里一样,设有指引祈祷方向的壁龛。</div></h1> <h1> 顺着回廊往东走,一回头,冷不丁看见一位高挑的黑袍女人站在回廊的中央,与周围的环境、色彩形成巨大的反差,好似宫殿中冒出位女王,尽管有点另类,但让整个回廊有了灵魂,鲜活起来。<div> (老夫说,我们去后几年有人凭借在此回廊的照片还获得过国际建筑摄影大赛金奖。)</div></h1> <h1> 接着她飘逸过来,步态优雅,还是位美女。</h1> <h1> 神职人员</h1> <h1> 柱上的螺钿镶嵌,异常精致。</h1> <h1> 加上彩石,更是巧夺天工。</h1> <h1> 看这柱头,个个金光灿烂,难怪建寺能用去46吨黄金。</h1> <h1> 磨蹭自有磨蹭的好处,若不磨蹭,怎能成为滞留此处的最后游客,又怎能看到这空无一人的盛景?<div> 不过是该走了。人家下午对游客关闭,不是周日只工作半天要休息了,而是周日下午是清真寺祈祷的固定时间,有大批的穆斯林前来拜谒真主,可容纳七千人的大殿,可容纳一千五百人的两个小厅(其中一座专为女性)都要为他们准备好。这还是非伊斯兰教节日,要不,连广场在内将有四万人共同聚礼呢!</div></h1> <h1> 出了东面,我们没有从进来时走的西门返回,而是索性绕向北门,完成对清真寺360度的扫描。</h1> <h1> 花墙</h1> <h1> 果然,北面看一样辉宏惊艳。拜拜,阿布扎比大清真寺!谢谢你尽心尽力用视觉盛宴对我们的款待!</h1> <h1> 装有空调的路边公交车站。外面有40多度,里面相当风凉。坐公交,倒地铁,再打车去著名的棕榈岛。</h1> <h1> 路过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打算再晚些过来看。</h1> <h1> 棕榈岛尽头的宾馆</h1> <h1> 地下商场藻井,</h1> <h1> 充满了海洋生物的图案。</h1> <h1> 画家?有点小儿科。</h1> <h1> 地下商场里的水族箱,38.88米长,8米高,当时世界最大。鲨鱼在头顶游弋,感觉很奇妙。</h1> <h1> 海里有帆船,</h1> <h1> 岸上有帆船酒店,七星级,世界首家。</h1> <h1> 到迪拜想不看"哈利法塔"都不行,它太高了,828米,166层,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世界最高。2004年韩国三星公司承建,投入15亿美元,2010年竣工。最初叫“迪拜塔”,2008年金融危机,是阿联酋第二任总统哈里发(也是阿布扎比酋长)出资90亿美元给迪拜继续运转,危机过后迪拜就把迪拜塔更名为哈发利塔。 </h1> <h1> 哈利法塔可以乘电梯到顶层参观,票价好像约100人民币,但要提前预约。我们不曾预约,只是坐在跟前的水池边,看着它在暮色中点亮了自己。</h1> <h1> 灯光喷泉变换着自己的姿态,无数小鸭子游向C位?</h1> <h1> 这个规模和架势的音乐喷泉当时国内还没有,我们当稀罕物看了40分钟。</h1> <h1> 天黑了感觉又有点不一样。</h1> <h1> 头顶上有圈没圈似乎不一样,两个民族的兄弟合影留念。</h1> <h1> 在贸易中心吃晚饭后,打车回旅馆取行李,赶到机场。</h1> <h1> 候机厅里的穆斯林祷告室。</h1> <h1> 柱头装饰,什么寓意?太阳?不会,沙漠不喜欢大太阳。触电了?也许吧!</h1> <h1> 凌晨2:35飞机升空,迪拜、阿布扎比的阿联酋之行结束了,在前方等候我们的是动物王国肯尼亚。</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