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摄影】神奇江山 璀璨神木

彥茹

<p class="ql-block">摄影:彦茹</p><p class="ql-block">文字:彦茹</p><p class="ql-block">地点:陕北神木</p><p class="ql-block">时间:2021.10.11</p> <p class="ql-block"> 十月初的陕北已经可以用寒冷来形容了,第一次来到陕西的边缘城市,尤其神木,地处陕西版图的最北边 ,更是被塞外的风肆无忌惮地吹着,虽然还有漫山的野花在盛开,但也是难以自持的摇曳着,厚重的云层摧压着旷野,沟壑纵横裹挟着苍茫。仅仅时隔两天,西安此时还沉浸在金秋十月里的温暖之中,而在神木在石峁遗址却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冬季。</p> <p class="ql-block">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地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华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是国内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已有四千三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还在挖掘中的石峁遗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宏大的石砌城址,还有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形制完备、结构清晰、奠定了后世城市的形态,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这片已成废墟的城址上,感受着来自四千三百年前的远古气息,虽然都只是些断壁残垣的砖石和砾土,但凝结着的是古代先人们的智慧和劳作,是他们在酝酿着中华文明的初始,这才是石峁遗址存在的伟大之处。在这里,我能感受到的是岁月长风浩荡,是亘古悠长的沧桑,是沉寂了几千年的石峁苍凉,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时间的洪荒,更感受到了岁月在流动中会有的幻灭瞬间和所有曾经的离殇,得以终赏的依旧是华夏的文明和深藏的荣耀,一路走过五千年,让人不得不感叹,更不得不震撼!</p> <p class="ql-block">  四千三百年前文明的灯塔就已矗立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石峁古城的发现从一开始便“石破天惊”震惊学术界。它证明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中,华夏的先民们在创造着辉煌的文化和璀璨的历史,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出处,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统万城↓</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南匈奴贵族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赫赫有名的大夏国都城,它是匈奴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也是游牧民族难得一见的定居地遗址,位于陕西靖边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无定河流域。因其城墙呈白色,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白城子",又因是赫连勃勃所建,而称“赫连城”,统万城的寓意就是可以统治千秋万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彪悍骁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在马背上驰骋游走,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自己的史料记载。但眼前这座王城遗址,虽然经过一千六百年的风沙肆虐,只剩下残垣断壁矗立在寂寥苍凉的戈壁荒漠中,但它真实地告诉后人,这里曾经是匈奴的铁血王城,也有过荣耀的高光时刻,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寂落了,但我们真的无法忘记它也曾辉煌过骄傲过。看着眼前这个已寂寞千年的破败残址,空气中似乎还飘散着曾经故事的余音,在蓝天下在黄土中,它都有着英雄般的气质,它应该不孤单,因为是悲壮和凛然一直陪伴它走过千百年的岁月。但英雄也难逃时代的命运,统万城后来被北魏的鲜卑拓跋部攻克。</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建成于公元419年,至2019年,筑城整整一千六百周年,陕西作家高建群先生以《统万城》这部书纪念这段历史。如高先生所言:“匈奴这个话题,是人类历史的一根大筋,一旦抽动它,无论东方,无论西方,全人类都会因此而痉挛起来!这个来自中亚细亚高原的古老游牧民族,曾经深刻地动摇过东方农耕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根基,差点儿改变历史走向。尔后,华丽地转身,突然一夜间消失。只留下一座废弃了的都城,一个匈奴末代王的名字,一任后人临陈迹而兴叹,借此作那无凭的猜测”。 我们也是亲临观摩的有幸之人哦!</p> <p class="ql-block">  统万城修建时自然环境为“临广泽而带清流”,后来环境逐渐恶化,十世纪开始沙漠化。自北宋初年下诏被毁,逐渐废弃已一千余年,遗迹遗物很少。</p><p class="ql-block">  此次有幸探访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见证了历史沧桑,感悟了千年悲壮! ​​​</p> <p class="ql-block">河津寺↓</p> <p class="ql-block">  神木的河津寺又名佛禅寺,坐落于河道中央的一块巨石之上,三面临水,一半着陆,成半岛形,从天空中俯瞰又似一个心形,正是这样特殊的形成,更给人一种融于天地间的壮阔豪气。约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明清两代,河津寺多次补葺,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  院内古柏一株,高丈余,树冠浑圆,主干挺拔,如天神之锤。</p> <p class="ql-block">  今天路过河津寺就顺路进寺游览,因为不是进香的日子,寺内空无一人,但凡走入寺庙就会让人有一种不免肃穆的敬意,寺内的砖瓦已然斑驳,但绿荫重重依旧充满生机,安静的红墙与古刹坐拥着百年山水,看时空的寂寥与世事的苍茫。</p> <p class="ql-block">枣树↓</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p> <p class="ql-block">  “一山览秦晋,二水锁烟霞”的天台山,高达五百多米,位于神木市贺家川镇。群山挺拔俊秀绵延数百里,在这里既可领略山西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伟壮观,又可见识陕西的窟野河水逶迤奔腾的灵动之气。秦晋之间的石山黄土与丘陵沟壑,晋陕交汇的黄河滩涂与窟野河河漫,是分水岭又是集结处,大自然的神奇往往不由分说,手笔从来都是天地馈赠。站在天台山的山顶放目四野,山水相映,云卷云舒,内心的柔软自在和清澈都抵达了无可比拟的辽阔。</p> <p class="ql-block">  天台山诸寺庙和诸神殿始创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和明朝成化年间。经过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的一处宗教圣地,远远望去,奇俊壮丽,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  神木二郎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位于神木市区,海拔一千多米。二郎山的亭台庙宇创建于明正统八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是神木的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 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有“陕北小华山”之称。在前后一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庙宇依山而建,直抵天宇。西边兔沟河,东边窟野河,逶迤悠远汇流于前,雄伟的长城绵延驻守穿行于后,不用言说的壮丽景色! 从山脚到山顶,共有庙群建筑九十余间,可谓是一山容百庙,一庙藏古今。</p> <p class="ql-block">  在二郎山的山脊上,错落有致地建成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各类建筑三十余处,并存有大量的雕塑、绘画、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粹。从山门脚下拾级而上,漫步盘桓,可感受六百年时光的痕迹。登临山巅举目远眺,进入视野的不只是一座山的风景,也是一座城的风景。一边是喧嚣的现代化城市,一边是静谧古朴的庙宇群落,可谓是一座山脉,两处人间。</p> <p class="ql-block">高家堡↓</p> <p class="ql-block">  高家堡古镇位于神木西南的秃尾河东岸,建于明代。据说来神木旅游,高家堡也是必去的地方,一路上就看到了自信满满地广告词:四千年石峁,五百年古镇。瞬间让人心底有一种想要领略古镇风采的热望,这些都是神木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初秋的神木,寒冷早已咄咄逼人,行走在五百年的悠悠古镇,感受着高家堡所有的岁月变迁。古镇城楼的檐角,民俗古朴的风情,所遗留的建筑和历史文化信息,都是那么的久远和神奇。</p><p class="ql-block"> 因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古镇取景拍摄,近年来名声鹊起。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高家堡,自古以来就是神木、榆林之间重要的商贸文化大镇,也是历史上重要的边塞古堡。我们虽然匆匆浏览了高家堡古镇,它的平凡和不俗还是烙在了心底。</p> <p class="ql-block">陕北特有的馒头柳↓</p> <p class="ql-block"> 科技馆里体验三维影像中的神木全景,一个充满现代科技时尚一流的神木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  神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多元的文化积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从今往后我们心底永不会消退的记忆。神木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经历了千年万代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流光溢彩,是一片永动在时光里的绚烂,散发着迷人又庄重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神木,将承载着我们最虔心的祝福,愿它的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道光《神木县志》记载:县东北杨家城,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两三人合抱,为唐代旧物,人称神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木名称的由来,我们专程找到这三棵神木拍照留念,记录这次难忘的神木之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