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许万辉本周读《文化、权力与国家》</b></p><p class="ql-block">感想:文中的宗族权力,回老家过年寻找宗族的影子依稀可见,家族内的权威人士依然在家族内发挥着影响力,虽然封建社会的取缔,宗族依然还存留在乡村发挥它的余热。</p> <p class="ql-block"><b>闫密桃本周读《谈美》</b></p><p class="ql-block">感想: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追求,游戏和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所以游戏和艺术的需要在闲散时愈紧迫,就这个意义来说,他们确实是一种消遣。 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美,其实是升华自己美化生活,因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b>李伟本周读《毛泽东选集》</b></p><p class="ql-block">感想:《论持久战》中写到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以持久战的方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无论做事和学习,要有一颗持久以恒的心坚持做好,才是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b>宫一良本周读《春秋繁露》</b></p><p class="ql-block">心得:“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书中释义为“使主干强大,枝叶弱小,使根本强大,末梢弱小。”是书中十种意旨之一,每一个意旨都来自天道。在我看来是顺应自然规律。社会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其根本在于强健身体,锻炼情志,格理明识,方是主干,根本。</p> <p class="ql-block"><b>郭静本周读《做研究型教师》</b></p><p class="ql-block">读书心得:当老师发自内心地想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思考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判断合适的教育方式,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究,即是在做研究。可能我们一听到“研究”就会想到规范的学术语言、严密的逻辑及数据支撑,其实研究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愿意去咀嚼品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就是在做研究型教师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b>李亚玲本周读《论语》</b></p><p class="ql-block">感悟:人的言行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要与环境相适宜,否则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忤逆不道。这也合乎我们所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p> <p class="ql-block"><b>方振鹏本周读《给教师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从而学会联系;</p><p class="ql-block">2.通过阅读提供学生学习的土壤;</p><p class="ql-block">3.越是学困生越需要阅读;</p><p class="ql-block">4.能力和学习要协调;</p><p class="ql-block">5.通过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他们对脑力劳动的热爱;</p><p class="ql-block">6.让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p><p class="ql-block">2022/2/6</p> <p class="ql-block"><b>李兴红本周读《上下五千年》</b></p><p class="ql-block">感想: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p><p class="ql-block">武昭仪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才华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