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虎年春节

随风而去

<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脚步从不曾停歇,留给岁月无言的歌声;人生的旅途从不曾平坦,留给光阴无尽的回味。2022年,又一轮虎年春节呼啸而来,转眼之间就倏忽而过。无论是步入不惑之年外的我辈,还是跨进花甲古稀年以上的长辈,看着下一代的子孙辈们像禾苗一样一年年的长大,追赶着身高,超越着思想,不禁感叹着、感慨着又感想万千。</p><p class="ql-block"> 初五这天大姑拍的两张老宅照片,勾起了长辈们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也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想必也唤起了一些小辈们的好奇,于是翻出家里旧到发黄的老照片,串了一条时光项链,作为虎年春节一份礼物,送给咱石氏家庭中的每一位亲人吧。</p> <p class="ql-block"> 看着翻出来的一堆照片,还真有点不知道从何说起,就让我以自己有限的理解度,揣度出我未曾谋面过的时间顺序,带一段时光浮出水面。</p><p class="ql-block"> 先上一张全家福团队吧。</p> <p class="ql-block">  人在中年的爷爷奶奶和风华正茂的儿女们。像极了《父母爱情》里的一大家子。</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大胖孙子”的到来,标志着新一代成员的隆重登场,大家庭实现了升级换代,步入添丁加口的新时期啦。</p> <p class="ql-block">  新成员“二胖孙女”继续加入后,居然还汇合了爷爷辈的其他家庭的相聚(以本小编有限的记忆储备,应该是俺爷的姐姐和弟弟吧,论辈分应该称呼姑奶奶和六爷爷)。</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可以算是有照片见证的祖辈中,家族成员最全的一张了。</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小编有记忆的年代啦。大概是1975年的时候,当时是革命军人的大伯大妈全家来太原探亲,还有两位大姐姐石琦石玮,在爷爷工作的牛奶场照的全家福。那个年代能有照相机实属稀罕和新潮,就记得四叔脖子上挂的是拍这张照片的相机盒子。</p> <p class="ql-block">  还是大伯一家回来时拍的照片,看当年意气风发帅气逼人的男团组合。</p> <p class="ql-block">美丽动人纯朴大方的女团组合。</p> <p class="ql-block">  新成立的美少女“凑热闹啦啦队”组合。不一样的烟火吧?当年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也是一门新手艺,感受一下当年技术革新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老宅院子里的留下的一张照片,就在正房和东房夹着小厨房前面的合影。就是这个算不上正规院子的场地,留下了童年最多的记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个所谓的院子,实际上是只有一排东西走向的三户人家组成的狭长小院,大门在西侧,记忆中的门口有一个小斜坡,因为院子里的地面高于路面,院门是两扇厚重的木头做成的,一扇搭铁环一扇钉铁链。院子的最东边是一座南北走向且房门向西的里外套间的东房。</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院子最里面的一间正房和东房是属于咱们家的。东房挺大,空空荡荡的,一进门的左前方垒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炕,正门对面摆着八仙桌和左右两把黑枣红色的高背椅子,其他地方零星摆着一点小家具或堆放杂物,右侧就是套间的门了,里屋不算大,但一扇木格糊纸的窗户占了一面墙的大小,仅在右下角有块小玻璃,可以看到院子里。夏天院子里会随意种一些花花草草,我经常和邻院或路对面院子里的小娃们在这里一起玩,有时也会随大溜一起跑到别人家去玩儿,当然夏天也会坐在大院门口的石墩上,盼着从北面过来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带我去外面的世界看看。</p> <p class="ql-block">  冬天最喜欢的就是在这里过大年的时候了。换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坐着二八大梁自行车🚲到脚麻才能回到老院,看着忙忙碌碌的大人们忙前忙后的准备饭菜,又可以大快朵颐的来一顿一年一度一美餐。同时大胖二胖孙子孙女还可以组团放炮。最兴奋当属遇上下雪的春节,那年头成鞭的放炮是很奢侈的,把一辫的鞭炮都拆成单株揣入衣兜,一手拈香,一手把一个个单株小炮插入雪里,侧身用燃着的香头对准引捻,点燃后及时撤退,一响一听一雪窝,就是最快乐的童年记忆。遇到哑炮也是有办法的,等半天没听响,就要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去看看了,确定是哑了,揪出来掰断,用香头点着露出的火药,也会喷射出来一串的小火花,高兴到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穿着新衣服戴着当时最“时兴”的五角星八角军帽的放炮团组合,灿烂的笑容是那年那岁特有的天真与无邪。</p> <p class="ql-block">  放炮团队伍壮大了,就是不知道飞、翔两位新手技术如何😄</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参加四叔婚礼的时候照的💞🎎🎉。</p> <p class="ql-block"> 后来院子里加盖了一间小屋,坐南朝北在正房的正对面,里面只能容纳一张床和一张桌子,里面特别凉快,夏天放假回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假期回归,也还会经常和奶奶去供销社(现在的昌盛街宝莲寺附近)买东西打酱油醋,需想要买更好更多的东西还需多走一段路到“西头起”(现在人民路与昌盛街十字路口)去买,去过最远的距离就是小店西面的牛奶场(现在的新世纪花园小区南区),那时候可以用“遥远”来形容这段路程。</p> <p class="ql-block"> 老宅寄托的不仅有部分七零后的童年,更多的是承载着长辈们的青壮年时期和那段蹉跎岁月,一家人虽苦虽贫却没有各自飞散,而是彼此的心和家庭的情紧紧的结在一起,这才有现在年复一年的团聚。曾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心中:亲人是上天派来的朋友,朋友是后天修来的亲人。是啊,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了我们,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和谁有缘,但我们有义务保留珍惜和维护一份上天赐予的缘。 现在的老宅虽然还没有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拆除,但也物是人非面目全变了。留在记忆里的年代也只有回想回忆和回味。</p> <p class="ql-block">  哎,真是恍然如梦啊!再回首吧。</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爷爷年轻时的照片,也是一表人才神采奕奕,可惜我的记忆里只有下面这张照片的样子,虽然不再壮年,却也有一股老当益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传统典型的忍辱负重善良淳朴的家庭型主妇,最像老鹰捉小鸡里的鸡妈妈似的,数十年如一日的用微薄的资源护佑着一茬一茬的子孙。</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推移,石氏大家庭成员逐渐都成家立业了。下面开始分组回忆吧。</p><p class="ql-block">首先请出天津的天福大伯家。</p> <p class="ql-block">  英姿勃发和飒爽英姿的人民解放军大伯大妈,他们是全家的光荣与骄傲。无论什么年代,革命军人都是咱老百姓心中崇拜和敬仰的。</p> <p class="ql-block">  咱家有女初长成。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组合。</p><p class="ql-block"> 军装军帽是那个年代的骄傲,也代表着对军队的无比尊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英俊潇洒和眉清目秀,虎气儿子加秀气姑娘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爷一家。</span></p> <p class="ql-block">  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大娘。</p> <p class="ql-block">  再来一波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组合。</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看,也是帅气十足的内秀气质型男神。</p> <p class="ql-block">  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的秀气型美女。</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谁都有自己的一个军人梦。</p> <p class="ql-block">  一女一子凑成“好”姐弟😊</p> <p class="ql-block">  迎泽公园和太原火车站的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一起迎接天祥姑姑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勤劳勇敢心地善良的大姑和玉树临风聪明能干的大姑夫。</p> <p class="ql-block">  虎头虎脑却也异常淘气的飞弟。</p> <p class="ql-block">  谁说女子不如男?明智干练顾全大局的二姑。</p> <p class="ql-block"> 能文能武能里能外的一把手。</p><p class="ql-block"> 静能飞针走线绣荷包,动能排山倒海扛大梁。都说女子能顶半边天,殊不知撑起了一家整壁江山。</p>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乖乖虎,勤学肯干认真做,一丝不苟爱钻研的牛弟🐮。</p> <p class="ql-block">(暂缺三叔家照片,求提供)</p> <p class="ql-block">忠厚善良又实在的四叔和思想先进又实干的四婶。</p> <p class="ql-block">  很有年代感的照片,很像《瞧这一家子》里的时代定格。</p> <p class="ql-block">  由于手头照片有限,再加变迁的时代和习惯的改变,不是没有再收集到照片,就是原有照片不断的丢失和遗漏,后面独生子女童鞋们的照片少之又少。欢迎微信提供,后期仍可以补录。今天也只是机缘巧合心血来潮整理一下,顺便为上一辈回味,也顺便给下一代普及,延续血脉,传承精神。</p> <p class="ql-block">小编简介:</p> <p class="ql-block">戴兔帽的小妞儿。</p> <p class="ql-block">憨憨的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一寸免冠正面大头贴。</p> <p class="ql-block">  交通民警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但成真的却是后面的开车老弟。</p> <p class="ql-block">  穿着记忆里最漂亮的裙子,被藏经楼前的石狮子吓得笑颜僵硬花容失色。</p>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只差半个月的亦亲亦友,一起过假期、一起睡觉、一起玩耍、一起说悄悄话、一起长大的玲头。</p> <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p><p class="ql-block">2013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p><p class="ql-block">2018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戎马一生为家国,耄耋佳缘有浓情。</p> <p class="ql-block">  祝福长辈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祝福人到中年的我们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悟性。</p><p class="ql-block"> 祝小辈们都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学业有成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