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日自驾从海口过海进入广东,返回青岛旅途在广东福建旅游八天,游览了开平,大埔,厦门,泉州,三明市十三处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五A景区武夷山。2022.02.07.</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景区北入口,时隔22年重游武夷山,感到景区扩大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寒流来袭,武夷山大雨,路滑难行,为安全计,天游峰风光名胜人文古迹就被迫取消了。</p> <p class="ql-block">雨中乘竹排游览武夷山九曲溪。</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标志性景观三姐妹峰。</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水帘洞瀑布景区,水不大落差大,叫水帘洞有些名不副实。</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武夷山,小瀑布有多处。</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一线天,最窄处只有30厘米宽。</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只有六棵,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年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山门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年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雄宝殿广场“拜庭”,即山门与大殿之间的庭院,面积2800平米,花岗石条石铺就,分列16座唐宋元明建造的石塔经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拜庭。</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外景。李叔同享年62岁,他最后的14年是在闽南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麒麟壁位于开元寺西塔东南侧,是古代照壁,作为重要建筑如宫殿、寺庙等大门前的一道屏障,用以显示该建筑的威严庄重,这种麒麟照壁技艺精湛比较罕见。照壁建造于乾隆年间,原本坐落在城北大城隍庙前,后来移到开元寺里进行保护的。意在警示人们戒除贪念,才能万事平安吉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麒麟壁。</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麒麟琉璃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面有一对印度风格造像的南宋石塔,大殿上面写有桒莲法界四个字,即桑树开莲花之意。大殿上有极其精美的飞天,殿后柱子有中国罕见的印度教石刻。寺内的古榕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年大年初一,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廿六等,泉州人都习惯来开元寺上香,香火很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经墥石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800年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年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1228-1237年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1228年至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仁寿塔(西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p><p class="ql-block">东塔为“镇国塔”,始建于唐865年,为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1238年重建,高48.24米。</p><p class="ql-block">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东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塔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福建南安县金淘镇占石村开国上将叶飞故居。</p> <p class="ql-block">叶飞(1914—1999)军事家、政治家,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p><p class="ql-block">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个一级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绕之中的叶飞上将故居。</p> <p class="ql-block">叶飞故居侧影。</p> <p class="ql-block">叶飞家乡金淘镇抗日战争时期是革命老区,图为金淘革命历史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919年叶飞从菲律宾回到家乡一直居住在这个房间里,直到1925年他和二哥一起离开家乡去厦门中山学校读书。</p> <p class="ql-block">叶飞故居院内。</p> <p class="ql-block">叶飞故居叶飞铜像。</p> <p class="ql-block">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漳州“红楼”,当时是教会学校,红军作为指挥部,毛主席在二楼居住工作20多天。</p> <p class="ql-block">漳州红楼毛主席在这里居住工作的房间,当年是一所教会学校。</p> <p class="ql-block">漳州战役参加者,开国上将萧克题辞。</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1874—1961),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1913年,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p><p class="ql-block">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侨联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陈嘉庚生平事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生平事迹纪念馆远景。</p> <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陈嘉庚墓“鳌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文革刮起掘墓暴行,多少名人墓葬被砸烂掘墓焚毁,罄竹难书。可是陈嘉庚墓园安然无恙,我认为是毛主席题写碑文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保佑了陈嘉庚墓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陈嘉庚墓园“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题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 (1874~1961) ,1961年病逝于北京,后归葬集美鳌园,1988年国务院公布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鳌园原是南浔江的一个小岛,上有“鳌王宫”庙,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1950年陈嘉庚为纪念集美解放,在此填海扩屿,兴建鳌园,历时 4年竣工。鳌园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宏伟,石雕精美。园门北向、内有长廊,两壁雕镂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人物。</p><p class="ql-block">园中央耸立毛泽东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碑高28米,碑座分两层,顶覆琉璃瓦,四周围栏屏壁镌刻名人手书对联、题词以及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虫鱼鸟兽、花草山水等浮雕画面。</p><p class="ql-block">碑南为陈嘉庚墓。墓石构,为龟寿形,墓盖用13块六角形的磨光青石镶成。弧形青石屏壁浮雕陈嘉庚生平事迹图像多幅。墓前建拜亭一座,亭顶画有“飞天”图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陈嘉庚墓。</p> <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陈嘉庚墓背面。</p> <p class="ql-block">厦门集美宽阔平台陈嘉庚墓园。</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墓园侧影。</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毛主席陈嘉庚在中南海勤政店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辞“集美解放纪念碑”手迹。</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县和南安县的一座桥梁,世界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2022.02.0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南安县安平桥头“听潮楼”。</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始建于南宋1138年,明清民国曾多次重修,解放后政府加以修缮保护,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桥梁全长2255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平桥侧影一部分,不及全长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是泉州世界遗产的22个古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条石铺设的安平桥面。</p> <p class="ql-block">南宋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捐款倡建跨海石桥安平桥,因工程浩大,而未能完成。1151年,泉州郡守赵令主持续建安平桥,1152年,安平桥竣工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平桥中间亭台“新兴宫”。</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不同形式。桥上筑憩亭,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护桥将军,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两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平桥正面。</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面宽3至3.8米,共361墩。桥面用 4至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至11米,每个石板宽0.6至1米,厚0.5至1米,重4至5吨,最重达25吨,桥上筑憩亭5座,中部的中亭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1座圆塔。桥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p> <p class="ql-block">当代诗人郭沫若曾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五里桥成陆上桥,</p><p class="ql-block">郑藩旧邸踪全消;</p><p class="ql-block">英雄气魄垂千古,</p><p class="ql-block">劳动精神漾九霄;</p><p class="ql-block">不信君谟真梦醋,</p><p class="ql-block">爱看明俨偶题糕;</p><p class="ql-block">复台得意谁能识,</p><p class="ql-block">开辟荆榛第一条。</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板,每条重数千斤以上,当时没有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仅仅靠手工操作及简易工具。运输没有载重卡车, 所有石料都从金门岛大百屿采取,用船由水道运来。 沉重的石板架设也是难点,当时的工匠从水路运输,利用海运载到桥墩的位置, 潮水高涨时,船也随潮高而将石板 轻易地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到了潮退的时候 船随潮水下降了,这样石板就安放桥墩上,解开了绑扎石板的麻绳,船也就可以脱离了后驶开 。而在水浅的区域,架设时把石料卸在桥墩边利用绞绳旋转器(安设在桥墩上), 用绳把石料缚住,沿着架设的斜辑吊装到桥墩上。这两种方法就是清人周亮工《闽小记》所谓"激浪以涨舟,悬机以牵引"的施工方法。</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头听潮楼。</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田螺坑景区裕昌楼,是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人们又称裕昌楼为“中华第一奇楼”,“东歪西斜”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靖裕昌土楼。</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建于1368年,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p><p class="ql-block">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裕昌楼共有五层高18.2米,房室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的第一个看点,在部分支柱左倾右斜。经过风霜雨雪,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泰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裕昌楼有东歪西斜700年之说。</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第四层。</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的第二个看点,在五行道造型。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兴建居住,故整座楼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体现祈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裕昌楼第四层上。</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的第三个看点,在楼中厝。裕昌楼与田螺坑土楼不同,祖堂不在大门对面的大土楼一层,而是在大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祖堂。</p><p class="ql-block">裕昌楼祖堂有三个门:正门为喜门,喜事、祈神由此进出;左为生门,祈愿孩子平安有作为,由此进出;右为死门,办丧事由此进出。</p><p class="ql-block">祖堂前面用河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的第四个看点,在水井。裕昌楼除了大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井水清洌,水源充盈,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p><p class="ql-block">裕昌楼的第五个看点,在楼层设计。裕昌楼有五层,一层为灶间(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层老人居住,四层年轻人居住,五层存放棺材。</p><p class="ql-block">裕昌楼依山临溪,环境幽静,现有刘姓18户110人居住楼内。</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田螺坑土楼群建筑组合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是全国重点文物,2008年,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p><p class="ql-block">田螺坑村原名叫田寮坑村,后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为田螺坑。</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元年(1796年),黄氏始建方形楼——步云楼。步云楼兴建时,黄氏族人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和昌楼。</p> <p class="ql-block">1930年,黄氏族人在步云楼的左上方建起了振昌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螺坑村振昌楼。</p> <p class="ql-block">振昌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1966年,田螺坑土楼群的最后一座土楼——文昌楼建成。</p> <p class="ql-block">南靖文昌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南靖田螺坑景区瑞云楼。</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初年,田螺坑黄氏始祖百三郎,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方形土楼――和昌楼。和昌楼建成后,又在其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示对黄氏前辈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螺坑村和昌楼。</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元年(1796年),黄氏始建方形楼——步云楼。步云楼兴建时,黄氏族人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和昌楼。</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田螺坑村步云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田螺坑景区和昌楼。</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南靖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精彩绝伦的南靖田螺坑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四菜一汤”南靖土楼群。</p> <p class="ql-block">南靖云水谣景区土楼。</p> <p class="ql-block">南靖云水谣景区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2005年底,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p class="ql-block">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南靖云水谣景区。</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福建省最大的榕树。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曾经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目前保存完好就有53座。土楼姿态万千,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在南靖云水谣千年老榕树下。</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有十三棵巨大的几百年上千年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水流清澈流过云水谣景区,上游施工,现在河水混浊。</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步云楼。</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土楼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p><p class="ql-block">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p><p class="ql-block">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整座楼共有4层,高14.5米,每层34个房间,共有136个房间。怀远楼因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也抵御住了地震的损坏。</p><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结构极为规范,每间屋子的规格大小一致,每户四层,一层做饭,二层储存粮食,三四层住人。楼内打有水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p><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族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 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p><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墙体至今光滑无剥落。站在楼外墙边把脸贴着墙向上看,能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象橄榄状,据说此结构符合力学,可抗风,使楼更结实。</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第二层拍摄怀远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怀远楼前。</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怀远楼前。</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中心部位是祠堂。</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钟兴楼。</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土楼之光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怀远楼。</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p><p class="ql-block">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p><p class="ql-block">和贵楼的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景区瑞云楼。</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全景。</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门前。</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p><p class="ql-block">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保存完好就有53座。这些土楼姿态万千,除了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南靖云水谣景区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田螺坑景区裕昌楼全景。</p> <p class="ql-block">南靖田螺坑景区裕昌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裕昌楼内景。</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土楼上还有文革时期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广东新会县茶坑村,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2022.02.02</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广东新会县茶坑村梁启超故居,我是第二次参观梁启超故居。</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门口。</p> <p class="ql-block">新会县茶坑村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农舍之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组成,占地155平方米。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进行修缮,恢复原貌。</p><p class="ql-block">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正上方御匾:“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 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大门正上方御匾:“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 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正房三间,一个十几平米小院,中间是堂屋,两侧是耳房。院西侧是厨房。院门在东侧,进院门有一间侧厅,沿夹道楼梯上去是一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进门就是便厅,有一个9平米的小天井,夹道楼梯通往楼上房间。</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西耳房,有木梯通往楼上。</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正房东耳房,梁启超父母住房,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便厅,楼上房间可从夹道上去,是梁启超学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正厅是客房,中间安置前辈牌位。</p> <p class="ql-block">怡堂书室是少年梁启超读书的地方。梁启超出身于诗书世传的耕读之家,其祖父梁维清是晚清秀才,父亲梁宝瑛是一个洁身自爱的君子,终生信守儒家传统道德规范,与他父亲一道执教于乡里。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建造,青砖墙壁,红砖地面,古朴典雅,占地124平方米。书室左右各为一耳房,左耳房为书塾先生梁宝瑛的卧室,右耳房是1892年梁启超与新婚妻子李蕙仙的卧房,长女梁思顺也出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怡堂书堂正房,梁启超读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茶坑村纪念馆大院中央梁启超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铜像中的梁启超一手叉腰,一手紧握书卷,目光坚毅执着,作深思状,再现了当年忧国忧民、不断探索,并为之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不息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坑村梁启超铜像。</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领导人之一。他17岁中举,</p><p class="ql-block">18岁就学于康有为,1895年随康有为赴京会试并参与组织“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p><p class="ql-block">1898年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他在文学方面倡导文体改良。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编为《饮冰室合集》。</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主持设计和建设,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总体布局体现古典传统的原则、现代手法的运用,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住宅风格。</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梁启超小女儿梁思宁和丈夫章柯的照片,两人都是老革命。梁思宁1940年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章柯曾任山东省进出口委副主任,正厅级,享受副省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茶坑村梁启超故居“仁堂”。</p> <p class="ql-block">天津梁启超故居,我曾两次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国家5A景区。</p><p class="ql-block">2022.02.02</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原有4000多座,大多建于19世纪初,现存1800多座,开平碉楼现在有立园、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共四个景区。</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多是当地华侨所建,当时的用途是防止匪患和水灾,现在成为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立园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云眉”,共五座,是十九世纪初期开平普通民居。“云眉”二字取自父子辈分所得,每座房子的建筑面积形状大小建筑特色完全一样,表达了老父亲对子女一视同仁的态度。二层走廊相互通联,也寄托着父亲希望儿子们兄弟同心,手足相连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立园景区民居“云眉”。</p> <p class="ql-block">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始建于20世纪初的花园别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别墅区。</p> <p class="ql-block">立园泮立楼建于1926年,是园主谢维立与其父谢圣泮之名联珠而成。楼高三层半,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别具中国殿堂古风;欧美式的窗户和古罗马式的支柱,又充满着西洋情调;室内装饰和家用设施均由外国引进而国内难得一见,令人神往;岭南传统灰塑和潮州涂金樟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立园泮立楼建于1926年,是园主谢维立与其父谢圣泮之名联珠而成。楼高三层半,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别具中国殿堂古风;欧美式的窗户和古罗马式的支柱,又充满着西洋情调;室内装饰和家用设施均由外国引进而国内难得一见,令人神往;岭南传统灰塑和潮州涂金樟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立园泮立楼最高层,供奉着谢家先辈牌位。</p> <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乐天楼,是谢家的“保安中心”,建于1911年,占地37平方米,楼高五层,门窗皆为铁制,楼房遍布枪眼,防御能力强,是典型的传统性开平碉楼。</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立园景区“明庐”,楼高两层,占地面积146平米,是园主堂兄弟谢维钦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别墅群。</p> <p class="ql-block">立园泮文楼,占地面积146平米,是园主兄长谢维文和夫人生活起居的别墅,楼高三层半,建筑中西合璧,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泮文楼二层客厅。</p> <p class="ql-block">立园“晃庐”和房主雕像。</p> <p class="ql-block">立园花藤亭,建于1923年,是西亚伊斯兰风格的花亭,占地150平米,上园下方,仿英国女王花冠而建,四季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立园花藤亭宛如一个大鸟笼,是一座具有西亚色彩的伊斯兰式花亭,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上圆下方,顶部为圆拱形,仿英国女王皇冠而建,四壁皆为通透的钢筋水泥花墙,其上有攀藤植物遮荫,一年四季花开不辍,当年客人未进花园先闻花香。亭中有水池,相传为养龟池,与亭侧鸟巢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p> <p class="ql-block">立园毓培别墅,是立园园主为纪念他的二夫人谭玉英所建的微型塔式碉楼别墅,占地64平米,楼高四层半,以园主乳名“毓培”命名。谭夫人结婚第二年因难产去世,园主建楼寄托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毓培别墅别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奇特,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外墙采用意大利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生道立本”坊。</p> <p class="ql-block">立园花园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牌坊“立园”两字为前清翰林吴道鎔先生的墨宝。柱子用水刷石装饰,屋檐用暗红色水泥斗拱、木枋、飞橼等仿木结构装饰,整个建筑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本立道生”是孔子的学说,他提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是一个读书亭,其构造独特,用八根柱子,支撑起一座正亭和两翼耳亭,恰似一顶乌纱帽。</p> <p class="ql-block">立园观澜亭东西向横跨人工河,联通小花园,桥上建亭,桥下流水潺潺,置身桥亭,玩水观澜,乐在其中。整个亭子以水泥、钢筋混凝土、水磨石等材料与工艺进行建造。水泥钢筋混凝土的柱子、通花,以及西式的天花装饰等,把水泥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立园由园主的第四位太太居住,政府与其签订50年托管协议,给老太太在附近盖了别墅,办理了养老保险,保障她安度晚年。国家将立园建设成为开平碉楼立园景区,使立园成为一处著名人文景观。现在立园的产权仍然属于谢氏家族后代。</p> <p class="ql-block">立园景区湖中倒影。</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是开平碉楼的四大景区之一,有各色碉楼十几座。</p> <p class="ql-block">广东开平自立村。</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电影“让子弹飞”的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竹林楼为旅美华侨方文圈等三人于1924年合建的居楼,以周边茂密竹林命名。碉楼占地面积49.5平米,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座西北朝东南。</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铭石楼,旅美华侨方文建于1925年建,总占地面积600平米,高五层,四周有悬挑的“燕子窝”,有枪眼可以向下射击入侵土匪。主楼集防御居住为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燕子窝有向下射击的枪眼。</p> <p class="ql-block">从铭石楼眺望自力村中碉楼。</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叶生居楼是港商方广宽(叶生)于1930年所建,占地面积222平米,楼高四层,座西北朝东南。</p> <p class="ql-block">景区开平上塘村永庆楼。</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景区村民黄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开平马降龙景区“天禄”楼,1925年由村中29户居民集资建设,是典型的具有防御功能的居楼,占地面积106米,楼高八层。一至五层有29个房间,六层是公共活动场所,七层是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古村落建村于20世纪初,由永安、南安、庆临、河东、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主要由黄氏、关氏两大姓氏家族居住。因村落东面有一处形像骏马的马山,村落后又有一条形像蜈蚣的百足山,当地人以“百足为龙”,龙多兴风雨,村民希望以马来降住龙,保一方兴旺发达故取村名为“马降龙”。</p><p class="ql-block">马降龙古村落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山水相映、如诗如画,村内共有 7座碉楼 8座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漫步其中,翠竹扶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迷人,宛如世外桃源。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绿树丛中的莞庐,建于1928年,占地面积270平米,主楼五层。</p> <p class="ql-block">骏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关崇骏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13.97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阔11.63米,进深9.8米。外墙红褐色抹浆,窗套装饰讲究。供奉先人的神龛采用中西合璧风格,下面是狮子滚地球图案,寄寓楼主希望华人富强起来遍全球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开平马降龙村景区骏楼。</p> <p class="ql-block">骏楼二层内景,屋内和上下层有挑空通透。</p> <p class="ql-block">从骏楼俯视马降龙村昌楼。</p> <p class="ql-block">昌庐全景。</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保障楼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120平米,楼高五层,顶层正面向外悬挑,背面两角筑燕子窝,楼顶墙壁有多处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保障楼,是一座防范土匪的战斗堡垒。</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林庐,是旅墨西哥华侨关定林郝资12000银元,于1936年在家乡建设的别墅,占地面积359平米,坐东朝西,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林庐是旅居墨西哥华侨关定林耗资一万二千银元、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回乡建造的别墅。坐东向西,四边为石板铺面平台,总占地面积348.31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阔11.5米,进深9.72米。外墙红色抹浆,窗套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林庐。</p> <p class="ql-block">林庐是马降龙村建筑精美保存完好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景区马降龙村笼罩在茂密的大树竹林之中,高大宏伟的碉楼只能露出上面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庆临南门楼,建于民国时期,楼高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层有射击孔,也是一座防御土匪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民现在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锦江里景区升峰楼全景。</p> <p class="ql-block">升峰楼,高六层,占地面积117平米,穹隆顶,四面是挑空罗马柱廊,巴洛克角亭,四角为三柱一组巨柱组和,壁画精美。为香港从事餐饮生意的华侨黄滾盛投资建设。这是在最高一层回廊上。</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锦江里景区升峰楼顶,毗邻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从升峰楼顶拍摄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升峰楼毗邻开平最美最宏伟的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锦江楼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31平米,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窗户小,木楼板,墙体上有多处射击孔。这是一座抵御土匪的战斗堡垒。</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景区瑞石楼,建于民国29年,高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独成院落,上部柱廊式平台式相结合,四角为“燕子窝”,融入西方教堂建筑要素,拜占庭式穹窿顶。</p><p class="ql-block">瑞石楼是开平碉楼群中最高,建筑最精美的碉楼,楼主是在香港从事药材生意的商人。</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瑞石楼,是开平碉楼群中最高最宏伟,艺术水平最高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瑞石楼,现在仍属私人所有,房主没有与政府签订托管协议,游人要望登楼参观必须交费。2004年我来这里时交20元进入参观。疫情期间房主居住江门市区不在这里,有钱也进不去了,只能望楼兴叹。</p> <p class="ql-block">从锦江里村外河堤上眺望升峰楼瑞石楼。</p> <p class="ql-block">从河堤上眺望瑞石楼和升峰楼。</p> <p class="ql-block">开平锦江里村口处。</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村口处,远处是瑞石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