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令人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p> <p class="ql-block">父母就像一个模子,而孩子就是泥巴,父母是什么样,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p><p class="ql-block">教养,决定了一个人能飞多高,能飞多远。</p><p class="ql-block">家长都希望要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尤其是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最怕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家长就会“逼”孩子有教养,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p><p class="ql-block">这3件事,请不要再逼孩子了,你以为的有教养,其实是在伤害孩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不愿分享,就是自私小气</span></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家长带着孩子走亲访友,亲戚们见到孩子,看着孩子手里拿着好吃的;就会过来逗一下孩子,“宝宝,给阿姨一颗糖吃吧!”</p><p class="ql-block">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争抢玩具起了冲突,家长们又会过来跟孩子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你弟弟/妹妹,要学会分享。”</p> <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有些家长就会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迫他分享。</p><p class="ql-block">懂得分享固然是好,但强迫6岁前的孩子进行分享,本质上就是不尊重孩子。</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p><p class="ql-block">对自己的物品占有欲特别强,不愿意跟他人分享,更不允许外人侵犯。</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不分享的时候,甚至以哭闹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会给孩子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p><p class="ql-block">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孩子2岁后会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能够区分“我的”和“别人的”含义,拥有了物权意识。</p><p class="ql-block">对2、3岁的孩子来说,分享是很困难的,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玩具、零食,对孩子而言,就是他们安全感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而你的逼孩子学会分享,本想让孩子表现得有教养,实际上却是在伤害孩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逼迫孩子安静,懂事</span></p><p class="ql-block">熊孩子,是很多大人不愿乐见的,尤其是过年期间,只要有孩子在场,就没有安静的时刻。</p><p class="ql-block">0-6岁的孩子天性好动、精力旺盛,正因为如此,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吵闹了,从而强迫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蒙台梭利博士说过,“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其发展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p><p class="ql-block">孩子发展自我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手的活动才能实现。”</p><p class="ql-block">孩子动作发展也有敏感期,而且主要集中在0-4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大肢体动作发展和手部精细动作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肢体动作如头部、手和臂、腿部等,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灵活性。</p><p class="ql-block">当孩子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会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手部精细动作。</p><p class="ql-block">如日常生活中的三指捏、五指抓、夹、穿、缝、舀、编织等工作,旨在发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p> <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运动,都依靠孩子自由活动、主动探索来实现。强迫孩子安静,无疑是阻止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处于探索认知的关键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p><p class="ql-block">总想着看一看、摸一摸、放嘴里尝尝,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摆弄一番。</p><p class="ql-block">只有当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而你强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安静下来,是违背大自然发展规律的,孩子也不可能听你的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span></p><p class="ql-block">提到让孩子打招呼,不少人都曾经强迫孩子打招呼。</p><p class="ql-block">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都到了,家长更是逢人就强迫孩子打招呼。</p><p class="ql-block">而这些长辈平时很少来往,更何况对亲戚辈分没有什么意识。</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么多陌生人,孩子会越发焦虑,有的孩子会跑到一边,或者躲到爸爸妈妈身后,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父母顿时会觉得没面子,其实,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怕生”行为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区分熟人和生人,才会在生人面前有距离感。</p> <p class="ql-block">孩子在0-6岁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心理,是他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他们通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p> <p class="ql-block">许多长辈偏爱开朗活泼的孩子,看见“怕生”的孩子,就会用消极或否定的语气说:这个孩子不会讲话”、“这个孩子太内向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逼着孩子打招呼,迎合长辈的心态,在大人看来,打招呼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p><p class="ql-block">但是对孩子而言,陌生的场合,需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适应。</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看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你只需看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与贫富无关。孩子的教养,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因此,想要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p><p class="ql-block">因为父母平时的亲身示范和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