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龙 山 探 险

制度的(践行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甘肃武山县西南70里处有一座奇山,名曰:天龙山(原名铁笼山),是三国古战场遗址。此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激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笼,易守难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文帝司马昭与忠勇大将军姜维斗法脱险之地。此山见证了晋文帝司马昭身陷绝境,如何得仙人指点,历经生死磨难脱险而出定江山,也为我军现代军事战略预置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素材。</p><p class="ql-block">7月盛夏,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军事战略预置研究专家张勇先生率队,天龙山影视基地主要创始人雷双德又名雷震子为向导,与天龙影视集团荣誉顾问、著名作家、诗人庞知田先生(以下简称知田),甘肃省退休老领导李龙先生以及实力派青年书法家冯墨儒先生一行到天龙山实地考察。在炎炎烈日下考察队沿蜿蜒曲折的山路先行至法明寺,从正殿观山如登春台,左侧一层层绿色梯田,如一座座玻璃宝塔架云梯直上青云;正前方重峦叠嶂、鸟语花香;右侧郁郁葱葱,山间有一幽幽洞口,此洞正是当年忠勇大将军姜维作战指挥部。对着山涧大喊一声:山鸣谷应,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真乃是天当被子地当床,空气当营养。开心不过如此……随即辗转到古战场高陵地带,雷震子声情并茂的介绍:要在这里起航建造12公里的长城战墙。知田先生认真听完介绍,仔细观察地貌,此地四面空旷、揽尽群山,东面山体如卧龙、南有笔架山、西对法明寺、北有村庄坐落。知田先生沉思片刻,将西侧方位定为八卦亭,做为观云台。此时正是烈日当头,大家都汗流浃背,张博士建议找水源洗洗。雷震子说是山下有泉水,考察队马上驱车寻去,到了一看,此泉为双眼泉,一眼清凉甘甜的矿物质水,一眼雾气氤氲的温泉水,知田先生用手一试,大呼:好一个阴阳泉!张博士开心回应:妙,真是妙不可言!此泉独在天龙山,一眼润喉一眼洗尘。</p><p class="ql-block">歇息片刻。张博士提议,只要是车能行走的地方,都要去看看,重点是晋文帝司马昭与忠勇大将军姜维斗法脱险之地……考察队继续驱车前行到当年司马昭脱险的万丈悬崖下,颇为震撼,抬头眺望,山体为石头山,山的角度大约为80度角,可谓是悬岩绝壁,即使有飞檐走壁的绝技也很难行,不知当年司马昭是如何成功脱险?大家都在感叹从此处下来绝不可能……张博士含笑指向山头给大家介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昨天我带天龙影视集团的核心成员,从山上亲身体验当年晋文帝的处境,从前山攀爬到山顶时,走到后山崖壁都傻眼了,此山几乎垂直,曲折望不到谷底,没有灌木,没有着力点,大家没有装备,也没有接受过攀岩训练,怎么下去?一位地方官员当场吓得满头冷汗,瘫坐到地上哭丧着脸咕嘟,他有严重的恐高症,打死都不下了。张博士严肃的说,晋文帝能下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只有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才能自我突破,战胜一切困难。下,我带头……欣慰的是,在我的鼓励下,大家互相帮助,一个个勇敢的从不可能到可能,都安全的到达谷底。</p><p class="ql-block">知田先生听了凝聚眉锁说到:明至人之心,入解脱门。此乃逍遁豁!话音刚落,山顶一缕祥云似飞龙盘旋片刻散去,大家直呼:晋文帝显灵啦!随后,考察队又沿峡谷追晋文帝脱身的荆棘路线到神似观音的山峰下,大家都兴奋的拍照赞叹大自然的奇迹,知田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观音指路!张博士连称赞:好一个观音指路,1700多年的玄机让知田先生一语道破。伯约早知天机,为完成使命,不负蜀国,不违天命,故在天龙山设置障碍,成就司马昭……“天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才有司马昭山涧拜泉,阴阳泉救命,逍遁豁脱险,观音指路,立九锡之功才有了“西晋”王朝。这也是符合规律的,姜维大将军乃一代名将,诸葛亮的真传弟子,他肯定懂得军事战略,从军事战略高度不可能有逍遁豁的漏洞;但是从统一天下,大势所趋天命不可违的格局高度上,伯约做出了痛苦的牺牲和正确的抉择!其实,这一切也都是司马昭之父司马懿设计好的,当年曹操杀了神医华佗,陷害司马防,戏弄司马懿,逼迫司马懿为其效力。曹操为收服司马懿,召见司马懿之后,在司马懿告退转身时,有意抛出一把棋子,惊得司马懿回身,就在这回身的一刹那,其鹰视狼顾之相毕露无疑,就连一代枭雄曹操观之也是震撼不已。司马懿一生都在与曹操、诸葛亮斗法,他早得天机,天下分三份,司马家统一得天下……</p><p class="ql-block">经知田先生和张博士对历史的还原与解析,考察队成员都增长了很多三国时期的知识,也生发了智慧。对三国名将姜维三战天龙山,晋文帝司马昭的成功脱险的天命,历史修复有重大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滕灵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