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踞今已有900多年,是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在历史上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乃西夏国寺。据载,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又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甘肃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大佛寺山门。 大佛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 大佛寺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山门两侧有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意为寺院蕴涵的秘密,令人疑问百世不解。<br> 《大佛寺》匾额是赵朴初先生所题。 大门内迎面是座造型优美的牌坊,昂头交错有致,翘翼张翅欲飞。牌坊正面上书“佛法无边”,背面上书“佛恩护佑”。 牌坊的两侧分别设有钟楼和鼓楼。 钟楼。 鼓楼。 卧佛殿整体建筑为宋元风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雄浑壮观,这种规制的大殿在中国寺院中也是不多见的。 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红砖青瓦,立柱环立,回廊环绕。大门两侧对联:“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 门楣匾额《无上正觉》由乾隆亲笔御赐,是中华名匾之一。 殿门两侧各镶嵌六平方米砖雕一块,分别由50块小方砖雕刻组成,是清代早期的雕塑。左为《登极乐天》。 右为《入三摩地》。 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 <h3>殿内最大的木胎泥塑是释迦牟尼卧佛像,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4米,脚长5.2米,一根手指上可以平躺1人,一只耳朵上可供8人并排而坐,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h3> 卧佛后壁前塑有佛的十大弟子。 还塑有金龙。 卧佛头部旁塑“优婆夷”。 卧佛脚部旁塑“优婆塞”。 四壁绘有《西游记》和《山海经》故事壁画。 殿内南北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 外墙上有精美的壁画。 大佛殿东原为大佛寺万圣殿遗址,后将张掖文庙的大成殿迁移至此,并将殿内辟为大佛寺“佛教艺术陈列厅”,集中展示了大佛寺遗藏、出土和征集的佛教文物。 张掖大佛寺历史大事简录。 西夏国师思能塑像。在佛学上有很深的造诣。1098年,思能等人在迦叶如来寺会见慧光,掘地而得数尊古卧佛像,于是发愿建造宏刹。 展厅醒目位置放置着大佛殿的《无上正觉》匾额(原件)。此匾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乾隆帝真迹。 明宣德碑。 大佛寺历史遗存。 殿内展出的缩小版的马蹄寺石窟。 鎏金铜佛像。 泥塑彩绘佛像。 铜雕佛画。 古佛头。 历代佛教故事壁画。 佛教艺术陈列厅后面是“藏经阁”。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 藏经阁大门。 藏经阁殿堂。 藏经殿里珍藏着很多极其珍贵的各类佛经,非常精美。 <h3>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明英宗皇帝朱祁镇赐予大佛寺的佛经“张掖金经”《大明三藏圣教化北藏经》。这部佛经有685函,6796卷,是由镇守陕甘的御马监太监、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组织人员耗时10年采用人工手写而成。据说若将这些经卷全部展开来,可长达97公里,书写所耗金1000多两,耗银1500多两,甚称国宝。</h3> 场景雕塑《刊印佛经》。 场景雕塑《书造佛经》。 藏经阁后为“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是用砖土混筑的密宗覆钵式金刚宝座塔,高33.37米,为张掖“五行塔”之一。 土塔建于明代,由塔座、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的两层须弥座上是覆钵形塔身,四隅建有8座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土塔是天竺高僧迦摄摩腾灵骨安放处,历代以来为信士檀越供佛、礼佛的重要场所。 土塔旁是本觉尼姑的塑像。 本觉尼姑,俗姓姚,1901年生于张掖,1946年出家为尼,1975年圆寂。本觉尼姑在大佛寺看护佛经,凭着对佛门坚真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尽管在艰苦岁月中孤苦伶仃,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辞世后人们在拆毁烧残的房子时,才发现了本觉保存完整的12橱佛经,才使得这些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土楼的北侧是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牌楼。 会馆戏台。 牌楼后面是会馆的“关帝庙”。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山西商人对其格外亲近,在馆内建庙供奉关羽以求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关羽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而且还是“信”、“义”的化身。门楣匾额《乃大丈夫》,门侧对联:“汉朝忠义无双士 自古英雄第一人”。 正殿中间供奉着关羽的塑像,左侧是手掌印信的关平,右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正殿内雕梁画栋,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光彩夺目。 <h3></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