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取暖的意外收获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于2022.03.05刊登在香港文汇报文汇园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取暖的意外收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武昌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冬天,气温比现在低,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天冷的时候,人们想方设法取暖。小孩子心思灵巧敏捷,创出了不少简单实用的“取暖神器”,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夜特别长,一家人经常围坐在一起烤火盆、用火笼取暖。漫漫长夜,小孩通常也有自己的取暖方式,他们把圆圆的小石头放在火中烧热,用布包裹,两手握住便可以取暖。用玻璃瓶装上热水,再用布包裹着,同样也可以当作取暖器。</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取暖的方式很多,有几种时至今天仍然流行。如火盆、火墙、地炉(火坑)、汤婆子、火笼取暖等。</p><p class="ql-block">火盆是最常用的取暖方法,朝野上下,古往今来,都在用。 </p><p class="ql-block"> 火盆有泥盆和金属盆两种,有钱、有地位的人用的是金属盆,低下阶层人则用泥盆。通常盆里面放的是炭,也有买不起炭的,直接放柴火。炭也分好几种,好炭烟小不呛人,品质差的炭会把屋子都燻黑,人也会被呛得很难受。</p><p class="ql-block">“火牆子”老东北人并不陌生,以前没有暖气的时候,住在平房里的人家都有火墙子。一堵墙,中间是空心的,连着火炉,另外有烟道通过炕连着烟囱。点燃炉子的时候,烟会把火墙子薰得热起来,屋子就会慢慢地暖和起来。</p><p class="ql-block"> 火炕,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p><p class="ql-block"> 火盆、火墙、火坑这三种方法,都是在居室内使用,热量大,足以全家御寒。 </p><p class="ql-block"> “汤婆子”是一个比较小巧,便于携带的取暖神器,很像现代的暖水壶(袋),通常用来暖被窝。汤婆子一般由金属或者陶瓷制成,像一只没有嘴的壶。用的时候,把里面灌满热水,套上专用的布套,放到被窝里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南方的冬天相对北方来说暖和多了,小时候几个没有防火意识的小孩,会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找一些稻草、木材堆在一起点燃,大家围在一起取暖。这样的取暖容易发生意外,稍为大一点的风吹来,就会把燃烧着的燃料吹起,若吹到身上,衣服会被烧破,若吹到脸上或手上,皮肤会被烧伤。</p><p class="ql-block"> 缺衣少吃的年代里,小孩在寒冷的冬天经常会燃烧一堆火来取暖。孩童还会有明细分工,谁去取材,谁去拿干草,谁在处理火堆,年龄大的就会像领头羊一样指点、吆喝。冬天田地里还有些番薯没有挖的,此时便会成为小孩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小孩往农田里偷挖几条番薯回来,放入火堆里烧㛈,二十分钟不到就可以烤熟。而有些人则是用余火烤,火焰灭了之后把番薯丟进去,用灰盖住,用余火烤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烤熟。用生火烧烤的番薯,黑皮內包裹的是黃黄的外焦里甜的。如果是用余温烤的番薯外面通常不会变黑,它受热均勻,味道比旺火烧烤的少了点焦味。小孩一边取暖,一边烧番薯,番薯熟了,每个人的手脸也差不多黑了。他们分享着烧烤番薯的滋味,这种取暖方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工业技术的发展,农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到沿海城市打工,彻底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冬天取暖的方式也逐渐改进,从热水袋到电热袋、电热毯、电热炉,古老的取暖方法逐渐被淘汰,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