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1日,淮海集团电视台专题栏目《我的父亲母亲》摄制组前往西安,专程采访了70多年前座落于太行山上的华北军区刘伯承工厂的厂长兼政委贾晓东的亲属。听他们讲述了一位老红军,老八路,老兵工父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引子】</p><p class="ql-block"> 回忆太行军工大事</p><p class="ql-block"> 贾晓东</p><p class="ql-block"> 太行十年堪回忆</p><p class="ql-block"> 吾辈正是青壮时。</p><p class="ql-block"> 日寇扫荡频且狠,</p><p class="ql-block"> 军火生产抓间隙。</p><p class="ql-block"> 克服困难一百条,</p><p class="ql-block"> 常使敌頑胆颤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贾晓东,陕西省户县人,1914年1月生,1937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调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政治处任教育股副股长,1941年2月任干部教育科副科长,同年9月任青城铁厂教导员,1942年8月任太行工业学校副教导员兼工训队指导员,1947年2月任兵工二厂(南石槽)副监理、教导员,后改任厂长兼党总支书记,1948年10月任华北公营企业部第一兵工厂副厂长,(兵工二厂改编为第一兵工厂一分厂),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2月任北平七十兵工厂军代表。他具有多年的职工教育经验,擅长于结合生产实际和职工特点,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曾亲手将各种不同的施教方法总结为《职工运动》一书进行传授。</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贾晓东任陕西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淮海集团电视台《我的父亲母亲》摄制组一行在西安贾晓东家中采访</p> <p class="ql-block"> 【解说】1947年2月至1948年4月,太行军工为了支援刘邓大军南下中原,飞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晋东南地区以及接壤的河南河北的邯郸、武安、安阳等地的华北19个兵工厂开展了“创造刘伯承工厂生产竟赛运动”。提出了“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岗位就是前线,机器就是武器”“事事能立功,人人可立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以毛主席提出的“质量好,产量大,技术高,成本低,销路广”为竟赛标准,对获奖者奖励刘伯承提词的“提高军工质量,增大歼灭战的实效”制作的锦旗一面,奖金50万元冀南币。当时位于南石槽村的兵工二厂是19个兵工厂里最大的一个兵工厂,有工人1700多人,主要生产82廹击弹。当时的厂长是齐宣威,贾晓东担任政委。在1947年末,为了迎接太原解放,上级调齐宣威到榆次参加太原军工厂接管组。贾晓东接任兵工二厂厂长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长治市南石槽村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这里记录了他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是他挥洒热血和豪情的战场,那些年,他带领着厂里的弟兄们日夜奋战,促高产保供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造“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运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信念,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这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就是贾晓东的老伴华老,2016年已经是93岁高龄,虽然老人家的意识已经模糊,可当提起南石槽村,提起长治,特别是听到了久违的长治口音,老人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离开长治半个世纪,从青春到暮年,从长治到北京,又从北京到西安,从上党到古城,从未改变的是一口地道的长治乡音,抹不去的是一段在太行山上收获的爱情,耕耘爱情,挚诚春天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贾玲】第一次知道父亲曾是兵工二厂当时获得刘伯承工厂厂长称号时候的厂长兼政委。我感到挺自豪的。</p><p class="ql-block"> 【解说】这位是贾晓东的爱女贾玲。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这话一点也不假,提起爸爸,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敬爱和浓浓的思念,一股脑的涌上了贾玲的心头。</p> <p class="ql-block"> 【女儿贾玲】我觉得父亲也挺伟大的,他们那一辈的老军工都挺伟大的,1998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做了一个大手术,头一天晚上做手术室是我陪着父亲的,父亲麻药过后,醒来我就跟父亲聊天,</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说:“你不要难受”,</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那儿已经都80多岁了,他说:“即使我这次挺不过去,我一点都不遗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就是他说他当时从延安到太行那么多年,抗日战争那么艰苦,包括解放战争,好多好多朋友好战友都没有活到现在,他说他能活到现在,已经非常非常万幸了,很知足了,就觉得父亲一辈子做人的豁达,太让我感动了,就这件事儿是印象最深的,所以我就知道父亲这么多年来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是有着他的思想基础的,有信仰,还有就是到战争年代的记忆,有的那种怀念,他就说他一个人等于活着几个人的力量,挺感动的。</p> <p class="ql-block">贾晓东女儿贾玲接受采访</p> <p class="ql-block"> 【长子贾大强】这个小箱子是在南石槽的工厂一个老木工作给爸爸的,我父亲就是提着这个小箱子进的北京城,去接管了刚解放的国民党的一个兵工厂。这个小箱子里一直放的都是爸爸自己认为比较珍贵的东西,现在,在里面放的都是他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和老战友的书信往来,特别是写了很多怀念故去老战友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贾晓东长子贾大强翻着父亲留下的笔记本,读着父亲与战友们往来的书信,心中满满的回忆倾诉给我们摄制组。</p> <p class="ql-block"> 贾晓东是一位参加革命很早的一位老红军,老八路,老兵工,1939年,他调到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从事干部和职工教育,他也是太行工业学校最早的领导之一。在兵工厂长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与厂长配合动员工人抓生产,搞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p><p class="ql-block"> 贾晓东对待工人亲切温和,他爱厂如家,对待工人就像自己的弟兄,他以心换心,以情动情,这也得到了工人们同样的回报。</p> <p class="ql-block"> 【贾大强】父亲说,当时在太行的时候,同志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有一年冬天,他到一个菜窖里搬菜,把两个手全部都冻伤了,冻伤以后包扎起来,两个手没法用,这样的话,吃饭去厕所都是同志们给他帮忙的。吃饭的时候,同志们拿勺子给他喂饭。他说那个时候同志间的关系真是比亲兄弟还要亲。</p><p class="ql-block"> 【解说】采访中,贾晓东那种无私无畏的品格和清廉如水的为人,常常让儿女们陷入久久的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贾晓东侄子贾光敏】有一年我们全家过春节,回家过年,办公厅主任让司机把我老人(贾晓东)送一下,我们老人以为是送我们到车站,结果一出门车就往西开了,老人就问司机怎么回事?司机说,办公厅主任交代,让把你们送回老家,结果我们老人就坚决不干了,后来又把我们送回火车站,我们坐火车回去,就这样,小的事情让我们子女非常感动的,从来不沾公家一点便宜,他一辈子就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贾光敏】 当年我在部队当兵,在马兰基地,老人也曾经写信勉励我,在部队好好干,接受锻炼。直到我复转回来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当时我们的基地司令员张貽祥将军和父亲原来都是在太行的老兵工、老战友。老人害怕我搞特殊化,所以从来没有把他们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透露给我。</p> <p class="ql-block">长期在贾晓东身边生活的侄儿贾光敏谈起老人来,总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贾晓东的笔记本</p> <p class="ql-block">太行老兵工梅岭写给贾晓东的信</p> <p class="ql-block">刘鼎夫人、太行老兵工易辉(原八路军军工部四所三分厂指导员)给贾晓东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页浸满情愫的笔记,这一行行洒满情怀的诗句,这一段段充满情谊的回忆,无一不透露出贾晓东对人民军工事业无私的奉献和对战友们深切的怀念,这崇高的境界,革命的友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让我们无法忘记那个在太行山上带领着大家日夜奋战,赢得“刘伯承工厂”荣誉的老厂长贾晓东。</p> <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贾晓东(68岁)与老战友、1939年就在太行相识的老兵工李尚志(70岁,1946年任晋冀鲁豫铁业促进会福茂五金厂即垂阳枪弹厂监理)在参观古楼时合影留念。(李尚志的孙子就是影视歌三栖演员李晨)</p> <p class="ql-block">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专程到家中看望了已离休的贾晓东同志。</p> <p class="ql-block"> 编导 刘建军</p><p class="ql-block"> 撰稿 刘建军</p><p class="ql-block"> 编辑 王 瑞</p><p class="ql-block"> 解说 王 瑞</p><p class="ql-block"> 摄影 刘建军</p><p class="ql-block"> 摄像 张铭铭</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淮海集团电视台播出</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根据原稿修改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