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久很久以前,儿子还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到周末,总是喜欢带儿子到一个不大点大的古董店去,去看石头。</p><p class="ql-block"> 店面是很小的,那种不到几十平的老旧房子,连地都是水泥打底,也不尽是好的地面。门口堆着一些石锅石碾,还有一架双轮破木车,标志而气息,记得有一次还多了几个器形可观的黑色大罐,一问才知道,是收来烧酒用的酒缸,脑海里补出了《红高粱》里酿酒的情节来。</p> <p class="ql-block"> 店主是个满头白发的男人,面貌却是四十多的样子,眼睛很亮的那种人。儿子高一,头发却几乎全白,想是年轻时候,就少白头那种吧。他是入村收货,坐店收货,然后卖货的模式。出去收货的时候,就是老板娘独自一个人在店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就把店锁了。饭是在店里做,好几次光顾结束的时候,是他家要吃饭,我和儿子才匆匆告别离开,这是一家有烟火的古董店。</p> <p class="ql-block"> 去了,我推开门,看到店主在,一般都要说:“又来看你的宝贝来了,看看你收了什么好东西。”店主便抬眼笑着:“今天闲了?随便看……”说完,自己做着手里的活计,或者在做耳环,或者在修补,又或者在做饭……</p> <p class="ql-block"> 我便和儿子,挨着玻璃柜台,认真地看起来,有遇到喜欢的,就请他打开锁,拿出来问长问短,如果他不忙,也会问一些好奇的问题。儿子浏览一遍后,听不明白,就无聊地坐在柜台外的凳子上,拿一把小圆卡欣赏。他若不在,便会边看石头,边回答老板娘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因为他家儿子高中语文确实是很糟糕的样子,理科却的确优秀,小女儿也难免会在语文上有一些问题。每次去,老板娘总是也鼓励我随便看。</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还有那些貌似民国的瓶瓶罐罐里,还被老板娘种了吊兰一类的花花草草,让人看着生出别样的审美感觉来。夸她养的好的时候,她便拍拍瓶罐的肚皮:“反正也破不了品相,你看长得很好看呢……”说完,笑盈盈地着看着我。这个时候,就极疑心她是从墙上走下来的民国女子,一条麻花辫子,脖子上挂着一块玉,与店外不搭,却和店内这样搭配。</p> <p class="ql-block"> 他家是底端的中间商,收来的货,赚了便转了,不赚便养着。或者再出去收货。再兼卖些零碎的杂七杂八的饰品。</p><p class="ql-block"> 我想他也有喜欢的物件吧,但是他说自己就是个过路财神,为了生活,过过手罢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一周,他收了件比较大的兰花红玛瑙,带在裤腰上,来回把玩,让我看它的红还有油润度,告诉我这样块头的老物件玛瑙现在已经不多,满脸的喜庆。过了两周,再去店里,却已是卖了。</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店主激动地让我看他收来的金表,18K,卖的人不识货,只当黄铜地卖了,看的时候,表盘还尚好,但是链子是没有了,手表的外壳也没有了。过一阵子,也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古董店拆迁了,店主租了别处,偶尔遇到几次,他们儿子已经考了上海的某所大学,我的儿子已经长大读初中了,我也开始了忙碌奔波,已经没有闲情雅致去闲逛了。再后来,夫妻俩去陪读去了,店又舍了,想来又是将店搬到了别处。</p><p class="ql-block"> 从此,再也没见过他们,掐指算算,没准女儿也该高考了。高考之后,他们会不会回来?还能不能遇到,也是很渺茫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