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张岳崧故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遥琼僻壤照天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小院幽幽隐暑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御赐探花荣此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躬身沥血写华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2.2.9于海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感恩遇见,珍惜缘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6日下午(虎年正月初六),在原定安县副县长、人大副主任吴坤江先生陪同下,中国书法艺术协会主席石松先生带领石浤鈺女士等家人及央视、上海新闻媒体等随行人员一行9人,到张岳崧故居高林村考察,给探花故里村民拜年;海南省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昌赋、定安县民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运恩、琼山剧团创建人之一的94岁老艺人张运烈先生、琼剧团退休人员张昌冠、村长张裴以及村民代表张运福、村导游张党权等陪同介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副会长和导游引导员在村口热情接待远方贵客;邀请大家到黄皮树底<span style="font-size: 18px;">露天</span>接待处喝热茶;主人张昌冠拿出本地水果和年货,大家热情地坐在一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边吃边聊,</span>感受着在家一般春节的喜乐融融,体验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浓厚的</span>拜年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副会长给客人介绍了探花故里高林村荣获国家级名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文明村镇的情况;尤其是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情况;介绍了筹划编撰的30部探花故里系列书籍里,张正义先生等已经完成近10部张岳崧专著的情况;同时介绍了海南省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张岳崧书法艺术研究专著(上下册)情况;简要报告了高林村的村企合作项目推进和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花故里很荣幸,自虎年春节初一开始,直至今天初六,天天有以家庭为主的散客前来参观,尤其是先后有数位处级以上的领导带着家属<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访问学习,</span>两位在任副县长、人大主任的与民同乐慰问访谈、多位专家的走访座谈,就是老百姓一家九兄弟的家风家训模范林志雄,以及民间名医、名木雕艺人、戏剧表演艺术家等客人、许多持家有方、德孝见长的家族、家庭,接连不断的拜年,给探花故里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今天,又迎来在我国具有高度社会影响力的现代著名慈善书法家——石松先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更显其深度的文化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松先生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书法艺术。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样样精通。特别是其狂草作品,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石松先生的行书端庄严谨、深沉稳健、刚劲洒脱、气势恢弘;他的草书一气呵成, 书态大气磅礴,笔势飞扬流动。其书法苍劲有力,古朴沉稳,是不可多得的藏品。简短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石先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一定的重要的社会作用,所以这次考察张岳崧书法艺术很有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松书法作品《虎》100cmx200cm</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松书法作品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被启功先生称为“中国当代狂草第一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松先生现任中国书法艺术协会主席、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书法圈杂志社社长、紫光阁书画院副院长、全国书画评审委员会主任。与沈鹏、张海、欧阳中石、李铎同为“中国当代五大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石松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大馆院展出,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大奖三十余次。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故宫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五十多家馆院收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韩、英、美、意、俄、法、印尼、马来西亚等五十多位国家元首。其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百家名录》、《百年经典中国书画全集》、《中国书画名人名作博览》、《世界书画名家大典》、《中华书法大师》、《中国书画名家大典》、《走向世界的十大中国书画大家》等六十余部大典。被中国文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教科文组织、中国书法协会、世界书画家协会、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等国际国内多家机构授予世界金奖艺术家、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杰出艺术家、中华书法大师、中国艺术大家、走向世界的十大中国书画家、中国书法五大家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13xjcsi"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2022年张岳崧教育基金会记事</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松先生对书法不仅仅是热爱,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责任。他有着取之于社会、回报社会的态度,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把民族责任刻在心上扛在肩上,几十年如一日不忘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热爱、尊重、珍惜书法艺术,把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永存于世,不辜负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世世代代智慧的祖先,不要因现代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而忽略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松 欧阳中石——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欧阳中石,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生于1928年,山东省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石主席除了担当艺术传承的重任与使命,他还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尽自己所能捐赠善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石松先生于2008年至2016年参加了诸多慈善活动,北京奥运、汶川地震、南方水灾等,他都尽自己所能倾囊相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不止自己做慈善,还携带女儿到广州等十几个城市做慈善书法展,每到一处都会把书法展所获资金,全部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仅一年石松先生在西安、广州、宁夏三处就捐出了200多万元善款,另捐赠了数十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中了解到,2012年4月22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石松石晓菲父女书法慈善联展”,展出了石松石晓菲父女俩的书法作品100多幅,展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持续了一周,开幕式上,石松父女为支持当地的慈善事业,向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慈善机构捐赠了人民币100万元善款。</p><p class="ql-block">类似这样的慈善募捐项目还有很多,据悉石松先生捐出的善款已高达千万余元。书法家石松先生,一生钻研创新书法、致力传承文化经典,一生奉献公益慈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大家特别期待石主席对海南张岳崧书法艺术的评价。令人陪同人员欣慰的是,石先生认真欣赏了因为场地有限仅有的张岳崧部分书法作品之后,用自己专业的眼光,对张岳崧书法作品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与中国书法大家一起毫不逊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主席的书法影响,像王羲之等祖先一样,被世人认可,广为人知;他的公益善举,也会成为一段佳话;提起“石松”会是书法艺术界的一段辉煌与成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诗书门第,是张岳崧在高林村家风家训中的灵魂传统,也是历史传说他高中探花及第后,朝廷报官进士陈崇庆(二品)的“海南第一家”称赞的根据。作为农家,复兴耕读,家家有书斋,是最基本的家庭文化,也是诗书门第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提晚上,韩副县长给村民拜年时,赞许了高林村农家书斋对个人、对家庭和家风家训的意义;今天,又有人大吴主任和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石主席造次,不能不说这是探花故里民居的荣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喝完热茶后,客人们首先到民居参观;在94岁老艺人古宅家中,石主席首先到张昌赋副会长的书斋,领略耕读传家的民居书房;主人很高兴地给石主席送上《张岳崧传》《张事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摘稿</span>》,张副会长介绍说:张岳崧传是家里五世孙张正义叔叔编撰的,张岳崧情况基本在书籍里面。另外,在海南这个家族中,最负盛名的当然是清代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护理湖北巡抚的张岳崧。除了张岳崧以外,还有明代的名贤张子翼,他以宦绩、诗文享誉当时,至今犹有诗文集《张事轩摘稿》为后人传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艺术协会主席石松先生在探花故里高林村给94岁<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艺人、</span>导星剧团(现海口琼山琼剧团)创始人张运烈老人拜年,并祝福老人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村口处张运烈老人的民居后,大家在郭沫若的秘书张泰天的家门口,观赏着昔日张岳崧的对联。张副会长介绍这个中央特派员革命家和对联内涵的历史意义;客人们被这些历史文化与传承的内涵深深吸引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边走边观赏郭沫若秘书张泰天家的古建艺术,这个家的古建修身曾经得到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和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指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主席一行到张岳崧故居考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家观赏昔日张岳崧植的含笑和百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主席一行考场张岳崧故居后在独特风格的大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更具大户人家魅力的下衙故居不得不省去,留下日后再参观考察,因为在那里怎么也得停留20分钟,主人按照吴县长建议,直接带领大家到张岳崧主持修建的张氏宗祠参观。在祠堂,石主席主要认真参观了张岳崧的书法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张岳崧的草字、行字面前,张副会长请教石主席,张岳崧的草字和行字那一个更好一点?石主席说两者都很好,最后石主席喃喃自语,赞叹说:张岳崧的楷书写得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高林村张氏宗祠的“探花及第”牌匾下,海南省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昌赋先生给石松主席一行介绍题写牌匾的主考官戴衢亨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戴衢亨,生于清乾隆十九年,赣州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父亲戴第元、叔叔戴均元、哥哥戴心亨都是由进士而步入仕途的朝廷官员。他们一有空闲,就把指导戴衢亨学习当作放松身心的乐事,加上教书先生的悉心调教,所以戴衢亨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令同龄学童望尘莫及,这是他运气第一重好。戴衢亨自小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娇惯刁蛮之气,天生热爱读书习字。他7岁能诗文,15岁时,在院试中小试牛刀,17岁时,秀才便成为他的囊中之物,再战乡试,又高中举人。人们的赞叹声余音未了,刚刚21岁的戴衢亨在乾隆皇帝巡幸天津时,奉召应试,又深得皇上赏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戴衢亨少年得意靠实力,但他夺得状元桂冠,则有一半靠运气。这次科举考试是在1778年,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及读卷官共7人,全部都是当时在朝大臣中的前科状元,如此清一色的状元任考官,是前所未有的科举盛事。因此,这一科状元花落谁家就格外引人注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殿试过后,主考官将前10名试卷呈送给皇帝审阅。原拟头名试卷是北京邵自昌的,乾隆皇帝看了邵的试卷,虽嫌其对策中有两句略有一些不连贯,但也没打算改变初拟顺序,让拆了考卷弥封,就照原定名次写榜。谁知读卷负责人吏部尚书程景伊拿起邵自昌的卷子好半天拆不开,看不清姓名、籍贯,乾隆等急了,就叫程景伊将第二、第三名往前挪,而把邵自昌的一号卷移为第三。拆了第二、三号卷再拆邵自昌的仍然拆不开,就把四号卷移为第三。拆了四号卷后,才将邵自昌的卷子拆开。乾隆皇帝认为这是天意,便让程景伊按拆卷顺序填榜,于是第二号试卷考生戴衢亨,年仅24岁就成了天下第一的“钦点状元”,的确运气太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乾隆四十三年,戴衢亨中状元后,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时称小军机),辅佐乾隆帝处理军国要务、任免和重要奏章。他曾随乾隆帝南巡。嘉庆二年,以侍读学士加三品卿衔兼军机大臣 (时称大军机),辅佐嘉庆帝除去权臣和珅,抄没其家产,责令其自杀,清除其余党;整顿刷新吏治;整理财政,节约开支,不加赋税,百姓称颂。后任兵部尚书,镇压了坚持9年的白莲教起义。会同礼部尚书纪昀办理修缮四库全书馆的事宜,又任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戴衢亨任军机大臣达15年,又拜大学士,在清代汉人中屈指可数。他一生办事谨慎,为官清正,深得嘉庆帝信任。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南安诗草》。他还善画山水,尝作庐山瀑布图。嘉庆十五年,他拜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兼管工部,次年在京病逝,终年57岁。他去世时,嘉庆帝亲临祭奠,赏银1500两,对其恩宠有加,将其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赠“太子太师”。戴家一门两相四进士,被誉为“西江四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主席赞张岳崧的楷书写得最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天上午,地方模范家庭一家九男的“老大”林志雄先生率五兄弟到高林拜年,给大家送来“家风”经验的专题交流盛宴之后,又迎来了民间关节炎名医走访;他们都是都是给高林村送宝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杜友君教授,应邀莅临自己早期在湖北大学的学生张杰家做客时,也一样赞许张岳崧书法和家教的深层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先生曾担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秘书长、河北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副院长。现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院长兼体育新闻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主席深有感触地和人大主任吴先生、张副会长谈到自己对张岳崧书法的看法。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高层面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