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故乡》儿童研究我故乡母亲河--灌河传奇

缪建山

<p class="ql-block">1.母亲河肖像画。</p><p class="ql-block">灌河位于苏北沿海中北段、海州湾南缘,西接六塘河许多河流,东到燕尾港流入黄海,干流全长75千米,一般河宽350米,水深10米左右,流经盐城、连云港两市,与京杭大运河连接,流域面积8000平方千米。灌河是苏北最大且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有“苏北的黄浦江”美誉。灌南境内的河流有很多,除灌河之外,还有如义泽河、柴米河、渔捞河,六塘河、盐河、一帆河等许多河流,但都不能直接入海,都是灌河的支流,最终都要经过灌河入海。因此,灌河被称为灌南人民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2.灌河的形成</p><p class="ql-block">灌河是在古海湾泻湖冲积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自然河道。一千年前的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决堤改道淮河入海,在苏北的灌南响水地区初步形成了一条潮汐河,叫灌江,后改称灌河。又经几次黄河决口,大量泥沙淤积,海岸线不断向东延伸,灌河入海河道基本形成,在1855年的清咸丰年间,黄河再次决口,北迁山东入渤海,海滩即不再淤涨。后在强大海浪和弱潮流的侵蚀作用下,海岸西退7.5公里,奠定了现代灌河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3.灌河起源传说  </p><p class="ql-block">时间:2022.2.3,下午,地点:大伯家,听大伯讲故事。照录:很久以前,苏北沿海一带没有河流。杂草丛生,一片沼泽,虫蛇肆虐。人们只能选择河畔,堤坝高处搭建草棚居住。每逢雨季又积水成灾,种不了五谷,收不了庄稼,生活非常艰苦。有位神仙,名叫王彦章,身高一丈有余,头大如巴斗,掌有扇大,臂大腰圆,力大无比,号称“水头王”。他决心效仿大禹疏导河道方法,疏水入海,为民造福。王彦章从玉皇大帝兵器库里盗来十八般兵器,放在神炉中冶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一艘铁船。舵、锚、樯、篙等都是铁铸的。他神力非凡,擎铁篙,撑铁船,陆地行舟,只见铁船如飞,泥沙翻滚,大地轰鸣。铁船过后,即出现深深的小河,两旁的积水迅速顺着小船哗哗地流向大海。  一日,烈日当空,王彦章撑铁船驶至海州伊芦山前,山神李成孝闻得山南隆隆作响,地动山摇,急忙起身前去观看,只见王彦章挥舞铁篙,驾着铁船,急驶而来。仇敌相见,分外眼红。原来他们两人较量过,李成孝败于王彦章。今日相见,怎么放过?于是,李成孝大喝一声:好一个王彦章,你是绕山过,还是穿山过?王彦章说:谁也不要阻碍我开河,再大的山,我也要把它凿通。话音刚落,只听霹雳一声巨响,伊芦山脚塌下半边。那李成孝有拔山掘地的本领,他慌忙将山提起向王彦章压去,王彦章感觉不好,一纵身跃出山外,铁船被压在山底……从此以后,便有了灌河。听了故事,我感觉王彦章铁船凿河的神话,实际上寄予了人们战胜自然,改天换地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4.大鱼会吃人。</p><p class="ql-block">灌河,与黄海贯通,常有大鱼出没,在灌河两岸盛传大鱼吃人的故事。我阅读的《灌河史话》就有记载。1939年,陈港码头,有两人打赌。一人抱着西瓜对一个姓穆的年轻人说:“我把西瓜扔下河,你敢下去捞起来,西瓜就归你。”姓穆的说:“你敢扔,我就敢捞。”结果,姓穆的跳下水去捞瓜,被大鱼活活咬死了。《响水县志》记载,1942年7月,日军驻扎在响水口大桥西,一李姓翻译官在码头洗脚,一条大鱼将他的臀部咬去。李姓翻译官当即不能动弹,待抬上岸,不长时间即死去。1946年7月2日。双港镇有几名男子在河边洗澡,忽然一条大鱼直扑过来,冲起的浪高几尺,洗澡人拼命向岸上逃跑,但最后一个人未能逃脱,一只手被咬下,下半身被咬得皮开肉绽,最终死去。同年7月5日,在陈家港北部,三个小孩在灌河洗澡,一条大鱼突然冒出水面,一个16岁的大孩子被大鱼划开腹部,肚肠可见,右脚被吃掉,其景惨不忍睹。据传,1950年代,张湾乡有个叫武老三的下河洗澡,被一条鱼咬住下半截身子,抬到家几天就死了。这种鱼攻击人的时候,一般从水下发起,人们只会看到其攻击时在水面形成的波浪,但很难看到一条鱼的全貌,到底是什么大鱼,众说纷纭,这无疑给灌河增添了几许传奇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5.大鱼拜龙王  据说,在清代中叶,长茂镇头图村境内建龙王庙。常发生大鱼到此拜龙王的奇观。龙大鱼集群由灌河口随涨潮水沿河而上。几米长的小鱼游在前面,常跃出水面,十分可爱。大的长达二、三十米,游在后面,翻滚,游弋,吐水,水柱高达丈余,蔚为壮观。鱼群过处,浪涛拍岸,大小船只纷纷靠岸。两岸河堤站满黑压压的人群,争相观看。鱼群游至龙王庙前,潮床直对庙门,小鱼跃出水面很高,大鱼直立水中,向空中喷出水柱,蔚为神奇。围观者说是大鱼向龙王磕头。鱼群过龙王庙,上游河窄水浅,只能随落潮水回游,东下入海。2001年5月23日,2002年4月15日,2002年7月15日,大鱼多次光顾灌河,多达200多条,其中最大的长达20多米,小的也有几米长,鲸群队伍1千米多长。中央电视台以《鲸群列队回游内河——灌河再观大鱼拜龙王》为题予以报道。专家指出,春季正是鲸鱼交配产仔期,灌河水深河阔,水质较好,又无涵闸阻挡,是鲸鱼成群前来交配产仔的理想之地,“大鱼拜龙王”即成了灌河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6.灌河虎头潮 </p><p class="ql-block"> 灌河自古以来就是苏北观潮胜地。灌河口外宽内狭,潮汐差大,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名闻遐迩的“虎头潮”。每逢观大潮佳期,数以万计的观潮者汇聚河口岸堤。远处潮水呈一条条白练,由远及近,呼啸而来,形如滚龙;及至近河口处,潮水前呼后拥,形成了一道道浪墙;进入河口则势如排山倒海,汹涌澎湃,不可阻挡。数米高的潮水一浪推一浪,奔涌而来。潮水如下山猛虎,向河两岸扑来,“虎头潮”因之而得名。也常有船只躲避不及而翻舟沉船。  </p> <p class="ql-block">7.二郎神大战灌江口古灌江是一个美丽而富庶的地方。有一天,玉皇大帝的女儿瞒着父皇,偷偷下凡,与灌江的一位杨姓小伙子相爱成亲,生下了杨戬。世人称二郎神。杨戬得一位高人收为弟子,教他学成了降伏妖魔的本领。那花果山上的孙悟空,上了天界,在天街闲游乱逛,还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后一个筋斗回到花果山。玉帝差大力鬼王到灌江口传旨,要二郎神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便变做二郎神模样,径去灌江口,占了二郎显圣真君庙,于是二郎神便与孙悟空乒乒乓乓打了起来。孙悟空敌不过二郎神,被二郎神追赶得急,慌忙摇身一变,变了个土地庙,可猴子的尾巴没处藏,就变成棋杆竖在庙后。现在的北陈集镇旗杆村便由此得名。今年正月,当我在灌河上游的五龙口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游玩,眼前仿佛出现了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灌江口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收获:</p><p class="ql-block">(1)增加对故乡的了解。通过阅读《灌河史话》和实地走访,对灌河有了直观的感觉,对故乡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故乡现在的面貌也有了更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2)增厚对故乡的感情。在走访中,来到爸爸小时候在二郎神遗址文化公园和灌河大桥拍照的地方,想到爸爸那时候比我选择还小,爸爸今天带着我重游,我突然感觉到故乡是这样的真切,就在眼前这情景中,原来故乡是这样的美丽,这样的神奇,我喜欢故乡了。</p><p class="ql-block">(3)大致理顺了灌河流域的河道走势。我们开车沿着灌河,从南六塘河开始,看了五龙口船闸,往东到西三岔,再到东三岔,寻龙王庙遗迹,来到响水灌河大桥,遥望灌河浩荡东去,回头看了唐响河闸和一番河闸,沿一帆河西行。看了资料,在手机上查地图,我草绘了灌河流域主要河道走势图。</p><p class="ql-block">(4)了解了故乡母亲河的传奇故事。我了解了灌河的历史,也知道了在灌河上发生的许多传奇故事,明白了故乡的人民为什么称灌河为母亲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得:</p><p class="ql-block">(1)提高了自我规划与研究小项目的能力。通过前几次的研究,我感觉自己对儿童研究项目的选择、计划和实践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总结成果,如何与别人分享,心里都有数了。(2)感受到儿童研究的好处。儿童研究项目的开展,训练了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锻炼了我寻找解决问题门路的能力。阅读资料,拓宽了我的视野,上网搜集、选择整理、绘画剪贴,提高了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3)懂得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的道理。我渐渐地明白,研究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研究的最大收获,就是我的进步,我的成长。今年的研究,我做了很多。我坚信,无论做什么,只要有行动,就一定有收获。着也许是我很大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