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的小鸟

拂晓微光

<p class="ql-block">(一)白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喜滨水活动,多在河溪边、湖沼、水渠等处。在中国有广泛分布。飞行时并非直线飞行,而是一上一下地呈波浪式地飞行,行走的尾巴会不断上下摆动。以昆虫及种子为食。</p> <p class="ql-block">(二)矶鹬(ji yu),是鸻形目丘鹬科矶鹬属的鸟类。是鹬科矶鹬属的水鸟。下体白,胸侧白色延伸入肩部。喜欢吃昆虫、螺类、蠕虫。繁殖5~7月,营巢于河边沙滩草丛中地上,现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灰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俗名黄腹灰鹡鸰。为中等体型(19厘米)而尾长的偏灰色鹡鸰。腰黄绿色,下体黄。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成鸟下体黄,亚成鸟偏白。灰鹡鸰以蝗虫、甲虫、松毛虫等为食,是益鸟。</p> <p class="ql-block">(四)池鹭,是鹈形目鹭科池鹭属的鸟类。系典型涉禽类,体羽在胸、喉部白色,繁殖期间头和颈栗红色,背羽紫黑色。池鹭喜活动于沼泽、稻田、鱼塘、湖泊河流的浅水处,在水中趟水行走觅食,栖息于竹林、树林的枝干中,有时三五只小群活动。主要分布于中国到东南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五)黄腹花蜜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双领花蜜鸟属的鸟类。又叫橄榄背太阳鸟、黑喉太阳鸟、黑胸太阳鸟。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在海南常见。体小(10厘米)的花蜜鸟。性吵闹,结小群在花期的树丛间跳来跳去,雄鸟有时来回互相追逐,常光顾林园、沿海灌丛及红树林。</p> <p class="ql-block">(六)普通翠鸟,俗名翠鸟、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小翠。是最典型常见的一种翠鸟,体型较小,上体蓝绿色,中央具一条蓝带,下体橙棕色。生活于海滨一带及水道沿岸,行动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鱼为食。翠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中国大陆则分布在包括海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七)蓝矶鸫,是雀形目鹟科矶鸫属的鸟类。俗名亚东蓝石鸫、水嘴、麻石青。雄鸟上体蓝色,雌鸟上体灰色沾蓝,下体皮黄而密布黑色鳞状斑纹。主要为留鸟,部分夏季迁徙。在山地主要食昆虫,对于山林有益。</p> <p class="ql-block">(八)白腰文鸟,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俗名:白丽鸟、禾谷、十姊妹、十姐妹、算命鸟,常十余只一起,栖息于旧巢中,故有十姐妹之称。腰白,腹部皮黄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白腰文鸟种群数较丰富。在谷物成熟期间,常成群飞到农田啄食谷物。</p> <p class="ql-block">(九)纯色山鹪莺,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又叫做褐头鹪莺、纯色鹪莺。是体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长的偏棕色鹪莺。眉纹色浅,上体暗灰褐,下体淡皮黄色至偏红,背色较浅且较褐山鹪莺色单纯。是田园间常见的一种鸟类,纯以虫为食,是益鸟。</p> <p class="ql-block">(十)树鹨(liu),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俗名树鲁、木鹨、麦加蓝儿、西雀、地麻雀。与其他鹨属鸟类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耳后具白斑。多见于杂木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及其附近的草地以及也见于居民点、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南部。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p> <p class="ql-block">(十一)斑文鸟,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体长 10-12.5 厘米,胸部和两胁具有深褐色鳞状斑纹。是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农田和村寨附近常见鸟类之一,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主要以谷物为食,对农业有一定危害,但该鸟小巧玲珑,易于驯养,是常见的笼养鸟。</p> <p class="ql-block">(十二)棕背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棕背伯劳特征是粗黑的贯眼纹或顶冠、黑翅、尾长尾黑,上体偏灰,下体偏棕。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是一种很常见的留鸟。伯劳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p> <p class="ql-block">(十三)鹊鸲(quequ),是雀形目鹟科鹊鸲属的鸟类。又名四喜。典型的黑白色鸟类。鹊鸲雄鸟上半部为黑色,在翼处有白斑,下体前黑后白,时常竖起尾巴,把尾翼扭向前方,在地上则常以弹跳方式前进。雌鸟上体灰色。鹊鸲与喜鹊相似,但体形细小得多。鹊鸲性格活泼好动,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枝或大厦外墙鸣唱。</p> <p class="ql-block">(十四)家八哥,是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无冠羽,眼周裸露皮肤黄色。原产于印度,但如今已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为了降低农作区害虫的族群数量,但由于它们要和其他种类竞争产卵的所在,又会杀害小鸟,破坏鸟蛋,以及驱逐小型哺乳动物,因此在引进的同时,也降低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十五)东亚石䳭(ji),是雀形目鹟科石䳭属的鸟类。原为黑喉石䳭stejnegeri亚种,现为独立鸟种。在中国,东亚石䳭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p> <p class="ql-block">(十六)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俗名白头翁。是中国南方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 18-19 厘米,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老鸟的枕羽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幼鸟头橄榄色。数量丰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秋冬季节,白头鹎在进入繁殖期后会聚集在树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群聚的现象,到春季时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十七)黄眉柳莺,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中文俗名树串儿、槐串儿、树叶儿、白目眶丝。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黄眉柳莺是中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十八)远东山雀,是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远东山雀仅有上背部黄绿色,下体灰白色或浅黄色,比较缺少黄色色调。远东山雀与大山雀、苍背山雀的详细区别请参考词条大山雀。它取代了类似大山雀进入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超越阿穆尔河,包括千岛群岛。研究表明两个物种共存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混合或频繁杂交。</p> <p class="ql-block">(十九)珠颈斑鸠,是鸽形目鸠鸽科珠颈斑鸠属的鸟类。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比鸽子略小,颈部有黑白色的珠花图案,脚红色,体长约30cm。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驯的鸟类。斑鸠是常见留鸟,叫声为轻柔悦耳的“咕咕咕”,清晨、黄昏、白天都可以听到珠颈斑鸠的反复鸣叫。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p> <p class="ql-block">(二十)褐耳鹰(英文名:Shikra,学名:Accipiter badius),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鸟类。又称为褐耳苍鹰,活动于林缘和稀树草坡。食物为鼠类、小鸟及直翅目昆虫。</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白胸翡翠,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也叫白喉翡翠。嘴赤红,头颈和腹部栗色,胸部白色。是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和西部的翡翠。同大多数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白胸翡翠在软石面掘洞为巢,多离水道甚远,繁殖期为4-6月。</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