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回忆

志宏

<p class="ql-block">  孟庭苇的《红雨》,初中时喜欢听的一首歌。孟庭苇也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女歌手之一。初中是个花季,一个幻想症与追星梦并存的花季。至于花季后会结个什么样的果果,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所以只顾得上开花,只觉得花开的越艳越好,要五颜六色,要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季追星也是有规格的。录音机、磁带和歌本就是追星族的必备品。为了听歌,我们通常都会打上学英语的愰子,义正严词地要求父母给配置一个能在腰里挎着的小录音机。这个小东西就是那个时代的Mp3或Mp4了,好比今天用的超薄手机的祖宗一一一大哥大。家庭条件好点的孩子通常都是以下造型:一双整洁的白底子黑布鞋;一条蓝灰色的逍遥王裤子,也有穿酒红色灯笼裤的,那个就显得更牛B一点点了;一件白半袖;一根墨绿色扎眼眼腰带。把Mpn它祖宗往腰带上一挎,这就是那个时代一群花季少年的标配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追星就要有追星的样子,装备齐全了,形象更不能落套。长得没像了刘德华和郭富城,心里有怨言也没办法,长什么样那由不了你,爹妈也没多少决定权!可头发总是人人都有的吧,要是天生卷发,那就只能算命苦了,老天都不照应。若不是,可以跟偶像刘德华学着梳个"四六分头”了。郭富城和费翔就暂不考虑了,他们俩那双让青春期女生夜夜能梦见的眸子,咋看都像是混血儿,着实学不来。所幸刘德华的眼珠子是黑色的,绝对跟咱一个祖宗,都是炎黄子孙。村里面的理发师傅没有多好的手艺,平时都是给老汉们剃个光头,给小孩子理个"马军军"头,为了能挣走咱那两块钱,跟侍侯总统似的,汗流夹背地捏掇半天,总算是给咱分开了。照照镜子,跟刘德华不像,倒像胡汉三或胡汉三他小舅子一一六子,所以刘德华的“四六分头"在我上初中时另有了两个雅绰:同学们称“六子头",老师们说是“汉奸头"。发型弄好了,放了学,挎上录音机,坐在发电厂运煤线的小火车道上,啍着刘德华的《忘情水》,等心爱的女生在放学路过时,特意的展示一下形象,那家伙,好一顿显摆……</p> <p class="ql-block">  花季有花季的故事,这故事总离不开早恋的青涩。90年代初,香港的四大天王及台湾的小虎队,用流行歌曲,提前唤醒了少男少女们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青春荷尔蒙。早恋之风如沙尘暴赫然风靡着初中校园。张学友的《情书》让男生学会在晚自学课堂上把"爱心纸条条"层层传递到喜欢的女生手里,告诉她放学后《想和你去吹吹风》。不过,这种委婉示爱的小动作也是有风险的,倘若这个爱心小纸条一旦被思想顽固的老师发现了,或若被哪个思想还不够早熟的同学向老师举报了,那就只能去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吹风了。那种感觉,正如当今犯了错误的干部被请到纪委喝茶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商人的嗅觉永远要比狗的鼻子还要灵敏,校门口小卖部的老板总能对学生市场的消费动向了如指掌,一元钱十张带花边的情书专用信纸,比柴米油盐卖的快和火,也更能给这个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奸商带来可观的利润。两元钱一双的白色绣花丝袜成了一种流行时尚,买到手先不穿,装裤兜里擦嘴用,这就是那会儿时髦青年的耍酷方式。</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电动车还没出生,一辆本田摩托车七八千块钱,在农村绝对属于奢侈品,刚露面的山地变速自行车,差不多点的一辆也得一千多元,普通庄户人家的孩子们就只剩下站在马路边上开开眼羡慕嫉妒恨的份了。上海生产的大架飞鸽自行车正是当时普及的。九四年左右,百货大楼开始销售略为小巧的女式自行车,三四百元一辆,外观时尚大方,成了县川农村妇女的抢手产品,奇货可居,供不应求。沾着妈妈们爱美的光,校园里的女式自行车也渐渐的多了起来。那会儿的初中学生几乎就没有几个不会骑自行车的,忻黑路上还没有几辆大车,蔚汾河里孱孱溪流自是别有一番景致,星期天听着音乐蹬着自行车,载上女生去恶虎滩明通沟水库看风景,就成了最惬意休闲娱乐方式。</p><p class="ql-block"> 然而花季却总是那么的短暂,悠闲着,悠闲着,雨季来临了,中考的暴风骤雨里夹杂了冰疱,来的猛烈了些,艳丽的花儿毕竟难以禁受雨打冰砸的摧残,一瞬间,被砸得千疮百孔,难成正果。这花季,最后剩下的也只有轻描淡写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 孙志宏随笔2017.5.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