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画人生

💝戴💝俭💝

<p class="ql-block">看了潘天寿的一篇文章“一幅画怎样出格调”感触颇深,体会特别多……。</p><p class="ql-block">绘画上可见之处易“偷”,不可见处难学。画面出现平薄,其原因之一是黑色不浑化。能不能浑化,关键在于用笔蘸墨、汲水、调色以及笔头着纸的方法是否准确。对于大块墨色处,尤当着意研究。</p> <p class="ql-block">照着对象写生往往得不到艺术处理,因为自然界没有交代艺术手法。然而历代留存的遗产,积累了非常多的艺术处理手法,应该接受他们的经验。但是光是临摹只能在老本子中搬,这是“四王”一路的缺点。我们接受自然的真气,其中主要的目的,是以作者的感受来判断,再以艺术手法来表现作者所感受到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对于构图的形式,有时可以作为一个画家的特有形式存在于世上。这个特有形式,对于这个画家来说是个创新,可是对后来模仿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常套或老套。作画不可落套,这是对某一个层次上提出来的要求。对于初学者,倒要落到套子中去,而且要注意落到几种套子里去。只有熟悉掌握几种套子,方能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而别出心裁。只学一种套子是不够的,而且以后也难以从其中跳出来。</p> <p class="ql-block">“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这股力量确实是很大的,搞书画的人在笔头上,也常会有某种习惯,使你不知不觉被它牵着走。如果是好的习惯,可以成为优势,如果是不好的习惯,那就糟了,以后想要加以克服就较困难,所以学习者当慎其初也。</p> <p class="ql-block">吾国绘画,每以笔线为骨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骨之气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心生气动力之基础。故爱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于用笔。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俱毁。</p> <p class="ql-block">线与线连得密些。即成为线上相接之长线或线线相碰之密线。线与线离得疏些,如下棋落子,声东击西。不相干而相干,纵横错杂,完成整体。使画面上之点点线线,一气呵成,全面之气势节奏无不在其中矣。气势节奏在其中,而气韵也自然成矣。画中两线相接,不在线接而在气接,换言之即两线不接之接。两线相让,须在让而不让,不让而让,古人书法中常有担夫争道之喻,可以休会。</p> <p class="ql-block">湿笔取韵,枯笔取势,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笔有误笔,墨有误墨,其至趣不在天才工力间。作线最忌信笔,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之笔也。既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自然不会理解,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之意趣。与之言:“入木三分”,“积点求线之理,可谓对痴之说梦矣。以颤笔作书画。虽非郑重纯实之语,然胜于信笔多矣。执笔须平直,笔锋须圆尖,以圆锋直下,着于纸面上,所成之线与点,即是圆笔中锋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