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冷的枪,最热的血</p><p class="ql-block"> 【狙击手】影评</p> 虎年新春,有两部抗美援朝贺岁大片上映。一部是徐克导演的【长津湖之水门桥】,飞机大炮,烟火轰鸣;全景叙事,场面恢弘。犹如除夕之夜的豪华大餐,大快朵颐。还有一部是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恰似一款精致的下午茶,回味无穷。各领风骚,见仁见智。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狙击手】这出精品。<br>这几年,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开始追求大事件、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按理说这个趋势当然不错,因为以前我们确实没法拍“大片”,就像“气多钢少”战胜“钢多气少”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气多”才是打胜仗的根本关键。《狙击手》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它将视角浓缩到最小,小到只有一个场景,两队敌手,几支步枪。为了一份事先不知道的情报,一个不能抛弃的战友,斗智斗勇,舍命拼杀。一股浩然正气依然媲美大而全的史诗巨作。过往一段时期内,影迷对张艺谋电影的一大批评就是历来以摄影见长,故事叙述是短板。所以这次张导采用了古典主义的叙事手法“三一律”来讲述【狙击手】(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影片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的狙击对决浓缩在一个狭窄的时间和空间,影片的时长基本上就是故事的时长。用微观叙事截取历史中的一个小片段和战争中的一小群人。螺蛳壳里做道场,该有的历史信息和战争局势,《狙击手》通过满满的细节都呈现出来了。<br> <p class="ql-block">1952年的朝鲜前线,志愿军某连狙击5班接到命令,要去救回前一天晚上遭到伏击的侦察兵。连长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侦察兵背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5班迅速行动,在班长刘文武的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了侦察兵的位置。携带重要情报的我方侦察兵因为负重伤而被美军抓获,故意放置在一处旷野之中。敌狙击小队的顶尖狙击手约翰中尉揣着一张登上《纽约时报》我军狙击手“中国死神”的照片报道,带人设伏,静待我方狙击小队入彀,前来营救……美军中尉约翰和我军五班长的刘文武,是这场交战中的双雄。先是约翰出招诱敌深入,先手进攻;其后刘文武转守为攻,试探出击,转换局面;约翰见招拆招,解除危机;刘文武上演大戏,玩起了障眼法...... 从美军设局到五班入局、双方遭遇,美军小队与五班的对决不下七次,这里张导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手法,“引蛇出洞”,“赶鸭上架”,“借刀杀人”,“后发制人”……双方你来我往,轮流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五班战士陆续牺牲,想尽一切办法始终不能把侦察兵背回来,而活着的战士却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五班减员到只剩3人时,新战士陈大永被巨大的失利和伤痛牵动了悲观情绪,崩溃地哭喊着,飞机,大炮,瞄准镜,望远镜,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没有!我们到底能不能打赢?刘文武立刻喝止了他的情绪蔓延,用四川方言怒吼:你个屁孩,啷个说我们啥子都没得,老子还在,你娃儿还在,五班还在。我们必须完成连长的死命令!在刘班长的沉着应对下,美军的狙击手也在一个一个地倒下。困难谁都有,关键是谁能撑下去。特别是势均力敌的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对抗之中,约翰中尉隐约判断到志愿军伤兵有着巨大的价值(美军此时尚未知晓志愿军伤兵是身藏情报的侦察兵),又使出险恶之招。提出拿受伤的侦察兵来换刘班长,因为刘班长曾经射杀了上百名美军士兵,被美国(纽约时报)头版报道过。如果能生擒刘班长,无疑是一次名利双收的完胜。刘班长居然同意了。观众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万一班长真的被俘或者被射杀,五班岂不是全军覆没,完成不了任务吗?刘班长不愧是文武双全的老兵,他判断这次对面来的美军全都是高手,他们之所以几次有把握的情况下都打不中自己,就是为了活捉自己。因此为了完成连长交给的死任务,他必须冒这个险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交换。当然他也作了最坏的准备,怀揣一枚手雷应对不测。后来因为敌军内部知晓了侦查员的真实身份,约翰的上级下令开枪射杀受伤的侦查员。为了让战友们能救出侦查员,刘班长毅然拉响了身上的手雷,与敌人同归而尽。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影片的戏眼显然聚焦在刘文武和大永两人身上。刘文武班长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电影叙事的终结,他留给了陈大永的不仅是一次壮烈的自我牺牲,他指引着爱哭鼻子的陈大永克服曾经的内心恐惧和迷茫,赋予了他精神力量的重生,且足以承担起保护情报不被丢失的重任。五班最后一位战士陈大永在终极对抗中用后发制人的绝招射杀了约翰中尉,取回了侦查员隐藏的情报——染着鲜血的糖块包裹着的敌军布防图。使我军在大战之前取得先机。陈大永的使命完成是自我精神成长的重大转变。影片完好地把个人成长和集体使命融合在了一起。白雪朝霞,血火对决,以身许国,以命卫家。这就是【狙击手】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张艺谋导演在讲述这出精彩故事时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可圈可点。给老卢印象最深的是三次点名和三次歌唱。第一次刘文武班长带领战士们雪地出发时的点名,我们认识了一群普通的战士,米老二,小徐,胖墩,孙喜,大永……每一个普通的名字都带着家的牵挂,也肩负着伟大的使命,他们不仅是战士,更是戴着新婚妻子编织的手套、惦念家中来信的丈夫,是想给儿子起个响亮名字的父亲,还有暂别学业管不住眼泪的新兵蛋子……第二次是刘文武班长前去敌军阵地交换我方侦察兵时喃喃自语地点名,此时此刻被点的名字已经牺牲在这白雪皑皑的异国他乡。是他们将生命留在了那个冬天,才让我们可以拥抱今天的春天。第三次点到是陈大永只身归队时,连长为五班的牺牲战士点名,全连战士齐声喊“到”!在前仆后继的征程上,“革命自有后来人”。 每一个人都是“胖墩”、“米老二”、“刘文武”,都是“狙击五班”。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一代代年轻战士中不断传承。胖墩为了抢救侦察员亮亮,反身扛起200斤的炮盾残片为掩护,在战友们绳索的拖拽下,艰难行进的他唱起了四川家乡的船工号子:江南牡丹朵朵红,二郎广州降孽龙;三人结拜情义重,四海龙王在水中;伍子胥临潼斗过勇,六国苏秦把相封;七岁安安把米送,八仙过海显神通;这时的歌谣是胖墩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点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保家”情怀。也和“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遥相呼应。当绳索被敌人打断后,他只能反手抓牢炮盾残片原地挺立,暴露的双手相继被敌人子弹击碎,血肉横飞……他向着我方阵地,喊出了给自己尚未出生孩子取的名字后,壮烈牺牲。在一时无法救回侦察兵亮亮时,重伤的亮亮在严寒之下渐渐失去意识。班长刘文武情急之下想出一起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来唤醒亮亮的办法,“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声调回响在雪原之上。一遍又一遍的歌声,让亮亮起了反应,他极力保持着一丝清醒。正是这首昂扬的战歌,把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卫国”军魂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全面爆发了出来,为了民族大义和家国安宁绝不退缩的英雄气概得到完美升华。影片的结尾韩红深情、质朴的演唱道: 远去的脸庞,像婴儿般安详,清澈的眼睛,闪着温暖的光……温暖而感伤的旋律,在一字一句娓娓道来中,向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志愿军英雄致以最深情的缅怀。</p> 在起草这篇影评之际,老卢又观赏了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场和盛情。老卢不禁由衷地向一代国师致以敬意。钦佩他古稀之年还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和探索精神。当下张导正和【狙击手】的编剧陈宇再度合作,虎年还会推出《坚如磐石》、《满江红》两部影片。老卢的心情真有点大旱之望云霓,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