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盖楼记》群

王栋

<h1>各位老铁:老同事,老伙计:<br> 今天初六。六六大顺。给大家拜个晚年。</h1> 愿老铁们虎年大吉,大福!关键是身体健康,事事如意。<br> 承杰老哥热心,把咱们凝聚在一个群里,使大家<b><font color="#ff8a00">“有缘来相会”。</font></b><br> 愿咱们心灵交融,相互抚慰,携手晚年,共享人生。 我今年整整七十。时时感到人生短促,有了一种进入“倒计时”的伤感。甚至更可怕地感到:这世界不属于我的了。我是过路人,快到站了,要下车了。眼看着身边一个个“发小”“玩伴”“同学”“战友”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匆匆,心中悲苦愈加。<br> 对镜自视,满脸沧桑,老气横秋,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英俊潇洒,精气神。<br><b><font color="#167efb"> 廉颇老矣,时移不多。</font></b> 人要走了,物质带不走,财富没法拿。但这“精神财富”“思想感悟”,如果也随“朽体”一起烧掉,就可惜了。这可是咱这一辈子的“锦囊”“宝箱”。是做人的依据,是挣钱的诀窍,是生存的法宝,是家族延续的血脉。没有它,我们就是石器时代,就是懵懂的猿人,就是时代的沉渣,就是社会的废人。<br> 其实,精神财富才是无价之宝。<br> 有了它,你知道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br> 有了它,国将发达,家亦兴旺;<br> 有了它,发财致富,取之不竭;<br> 一句话,有了它,才有了钱,有了家,有了一切。 咱不是哲学家,不想辩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当然,你如果饭都吃不饱,活都活不了,还谈什么精神财富。活着是前提,是根本。<br> 但是,当下社会在吃穿不愁,生存无忧的情况下,要想更好的活着,并且延续后代,造福子孙,就要有精神财富,要有思想,有知识,有辨别能力,有生存法则。<br> 于是,我就有了回忆过去,记录坎坷,明辩是非,以飨后人的想法。<br> <b><font color="#167efb">“苟不记之笔墨,有悖父老,更负苍天,无益子孙,亦难以瞑目者也”。</font></b><br> 于是,也就有了《盖楼记》这篇文章。 《盖楼记》是写实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绝无小说夸张,想象,虚构。可以说,是一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或者就叫回忆录。<br> <b> 写事不多</b>。因为下海二十多年也没办几件大事。生意不过是重复,是沿袭,是“照猫画虎”。成功了就继续;错了就重来。如此而已。但办每件事又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其中奥妙和诡秘能使你眼花缭乱,心跳早搏,夜不能眠。<br> <b>感悟挺多</b>。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我称之谓“<b><font color="#167efb">天机不可泄露”</font></b>。是语录,是警句,是箴言,也是“鸡汤”。<div> 就像打猎的,看见野兽脚印,就知道野兽在哪儿;</div><div> 就像养鸡的,鸡一叫,窝里准有蛋;</div><div> 就像养猪的,尾巴一撅就知道要拉;</div><div> 就像孙悟空,铁扇公主的花花肠子都知道。</div><div> 没有干掉你的,都将使你强大。<br><br></div> 还是那首歌唱得好,<b><font color="#167efb">“结果真的没那么重要”</font></b>。重要的是“过程”。<br> 唐僧之所以成为“唐僧”,不是因为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br> 好戏都在字里行间……<br> 遗憾的是,文章还没有完全写完,有了一部分。大部分边写边发。<br> <b>仅供老铁们茶余饭后消化食用。<br></b><h1><b> 仅供老伙计们睡觉前催眠用。</b></h1><b> 仅供老同事们早醒无事煨被窝时的“小戏”看。<br> 仅供参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