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几度春秋,匆匆忙忙,蓦然回首,已早生华发。握着闲适的日子,心还是时时跳跃在远方。岁末,被呼啸的北风吹到海那边,古代的流放之地,昔日的蛮荒之域—海南。那里早已不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现已塞满了形色路人,追遂着那里的海浪,沙滩,落日,蓝天…。其实,海南除了妩媚的江山,还有大文豪苏东坡的脚迹。</p> <p class="ql-block"> 想想1000多年前,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乘着一只孤船,漂泊在苍茫的大海上,任海浪翻滚,前途一片灰暗,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明日何在,天涯何处是尽头?这是他第三次贬官,一次比一次远,这次被皇帝老儿丟到海南儋州,与陆地离海相望,天高皇帝远,任你牢骚发,反正皇帝老儿听不到。第一次贬黜黃州时还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种豪情万丈的诗句,而此次出行却生出“其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的悲怆之情。虽如此,宦海几度沉浮,苏东坡并未沉沦,仍以其饱满的热情把其中华文脉播种在他脚迹所到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在海上颠簸流历月余终于在海南澄迈登陆,夜宿通潮阁。</p><p class="ql-block"> 澄迈老城西,澄江水畔,有一官驿,“婉晚风照梦,迢遥江水正通潮”,因“潮水依城"称为通潮阁。据记在,阁为二层,砖木结构,高8米,正中墙嵌有“通潮飞阁"4个大字,是古澄迈八景之一。可惜毁于1945年战乱时期。</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对通潮阁甚是喜爱,面江而立,江风吹拂,如洗尘般清爽,诗曰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莫晚潮"。 人生莫不如这潮水,起起落落,落潮后仍是满目靑山,令人振奋,苏东坡胸襟如此宽广,骨子里还是洒脱及乐观之人。</p><p class="ql-block"> 网络上看到这断垣残壁的通潮阁遗址,真是可惜、可恨。而残存下的这满目苍痍的伤心地,是给后人留下的东坡记忆与脚迹,还是早已被遗忘和抛弃了的巜通潮阁》历史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城西寻巜通潮阁》遗址,遍寻不得,难道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苏东坡的脚迹尚存,墨宝尚在,人们的记忆尚在,是无法消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潮阁遗址(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友人立在澄迈老城糖厂家属院,隔着一条浑浊的河水,见对面杂草丛中一“里桥",这便是东坡眼中的“长桥”与澄江。里桥又名长桥,广德桥,建于北宋,明嘉靖38年为知县唐启宾重修。</p><p class="ql-block"> 伫立良久,全然无“白鹭横秋浦,青林没晚霞”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心酸,心痛。</p> <p class="ql-block"> 永庆寺建于宋代,曾是古澄迈八景之一。明代曾沂曾在巜永庆丛林》中写到:“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可见古庙深深,层层叠叠,万树丛中,梵音袅袅,晨钟暮鼓,景色别致。</p><p class="ql-block"> 永庆寺遗址也已不复存在。现仿原貌重建的永庆寺于海南澄迈盈滨半岛。其气势宏大,获13项基尼斯世界大奖。虽游览者,参佛者,寻史者等等众多,少了些静谧与肃穆,但面对蓝天、碧海,雄伟殿宇、缅玉佛像及院内所栽与佛有关五树,六花,顿感佛界与自然及人类天地合一之心境,仍不失静心,养心,陶冶心意的海南最大的禅林盛地。</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与佛学颇有渊源,在他出生地四川眉山,七岁时被9旬老尼打动,对佛教埋下了深深的烙印,几十年后与众多佛教大师结缘,如“辨才法师”,“佛印禅师”,“妙总大师道潜”,谈天论地,讲人生讲世道,对苏东坡影响很大,对宦海沉浮才能看透,乐观豁达应对,对劳苦大众才能给与最大关注与关爱,也留下了很多佳话与诗句,还自称“东坡居士”。1097年6月东坡居士登海南,次日便游“ 永庆寺”,三年后离开海南,再游永庆寺时便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绝冠平生 "的佳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位于澄迈的千年古村罗驿是苏东坡西行儋州的又一歇脚地。踏在“琼西官驿”凹凸不平的青灰砖的“东坡路”上,细细体会当年东坡的处境与艰辛,感概良多。</p> <p class="ql-block"> 还过着刀耕火种的贫瘠的儋州,因一个人的来到而变得生机勃勃,一座城市因一个人的名字而传诵千年。现儋州现已成了全国诗词之乡,楹联之乡,中国书法之乡。</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终于走进了儋州,入住官屋,但不久竟被逐出官屋,苏东坡描绘初到儋州的生活:"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苏东坡只好在一片桄榔林中搭建了几座茅屋以避风雨,还戏称为“桄榔庵"。但儋州百姓与当地一些学士名人给苏东坡送来了生活用品与无比的温暖,使他被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一日苏东坡与当地军使张中同访问当地学子黎子云兄弟,见其地山青水秀,林木 环绕,相谈甚欢,后常前往,也吸引了当地一些文人雅士,于是众人在黎园修建一新屋,苏东坡取名巜载酒堂》。从此此处便成了文人友人聚会之地,苏东坡讲学授课之地。</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有人在原址上重修已废弃多年的载酒堂,作为讲学之用,故改名为巜东坡书院》,以后不断整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大门上方清代书法家张绩强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东坡书院",我迈进了这座闻名遐迩的东坡书院。</p> <p class="ql-block"> 大门狭窄而简朴,但迈进大门便豁然开朗,高大而古朴的建筑扑面而来,让你心身都沐浴在东坡的诗、词、字、画、陈年往事、历代文人墨客追逐东坡的脚迹,仰慕诗人留下的佳句中,历史在这重現,千年华夏文化在这里延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池塘迴廊而行,便见一个二层的亭廊,名为《载酒亭》。其字为明代时期书法家王藻所题。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载酒亭,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及苏东坡在儋州的生活片断。清代儋州知府张霈“魚鸟亲人”的行书,镶嵌的《桄榔树下》巜教学图》巜苏东坡枇杷树下吟诗》巜琼州人民送别苏东坡》等八幅木刻,表现苏东坡在儋州的生活片断,把一个活脱脱的苏东坡送到了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穿过载酒亭是-个院落,院落走廊上各种碑文题跋满载着人们对苏东坡的崇敬与喜爱。明代的碑刻《重修载酒堂记》、清代重刻的《东坡笠屐图》是书院的镇馆之宝,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在此寻东坡脚迹,并留下珍贵墨宝,如“我来踏遍朱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明代张习),“松林山下万松岗,岁晩空留载酒堂,千载风流苏别驾,乾坤双眼路茫茫。”(清张),“曾谒眉山苏氏祠,也曾阳羡诵题诗…千秋何幸留遗墨,画卷萧湘竹石奇”,(邓拓),“东坡踪迹遍南疆,冒雨来寻载酒堂,三年野服多知已,万里天涯是故乡。…诗云更是掀须笑,十丈红花簇凤凰”,“东坡佳句满高墙”(田汉),“东坡文章喧宇宙,粲如日星垂不巧”(李光巜登载酒堂》),实在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清代重刻 巜东坡笠屐图》 。</p><p class="ql-block"> 一日,东坡访黎氏途中遇雨,向农户借了竹笠,木屐穿带避雨,冉冉白发,垂垂老翁,一手持木杖,一手撩长衫,头戴竹笠,脚踏木屐,小心翼翼行走在泥泞之路,其形与以往大相径庭,其状滑稽可爱,众人见此嘻笑相随,东坡自喻:“笑所怪也,吠所怪也",据说东坡好友李公麟为此作了《东坡笠屐图》,把他当日之形象描绘得微妙微肖。不管风吹雨打,不管宦海沉浮,苏东坡总是这样豁达,乐观,洒脱,随遇而安。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后历代画家創造出不同风格但大同小异的《东坡笠屐图》,表现东坡的坚强,乐观,可亲,风趣等不同的精神状态,唐寅、张大千等大师也画有此画。东坡此形象已深入人心,全国多个苏东坡纪念馆如广州,天津,四川眉山,杭州等均有此图展出。</p> <p class="ql-block">唐寅《东坡笠屐图》</p> <p class="ql-block">历代各俱神态巜东坡笠屐图》(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载酒堂正中是苏东坡的半身铜像,像上几个醒目大字巜鸿雪因缘》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苏东坡与儋州结缘,留下的不可磨灭的遗迹与佳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馆中以各种图文像反映东坡到儋州三年的功绩:劝耕,劝学,劝和讲课授业。从此儋州学风盛行,并走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在苏东坡的倡导与帮助下,摒弃了原始的农作方法和生活习俗。在《和劝农》诗中苦口婆心劝导农民进行耕地播种这些先进的农耕生产方法;把当地原由咸滩积水饮用变为挖井饮水,减少了疾病;由原巫医迷信治病而亲自诊病送药,…这一系列中原先进的文化知识如星星之火在儋州大地上开花结果。真是“千秋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p><p class="ql-block"> 展厅还展出了东坡的诗词,字画等。</p><p class="ql-block"> 踏着东坡脚迹,一个多才华,高节操与道德的伟人就伫立在你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记念东坡劝说并教儋州人民先进的农耕生产,一座《春牛塑像》立在东园,后面石壁上刻有东坡的巜减字木兰花•立春》</p><p class="ql-block">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p><p class="ql-block">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p><p class="ql-block">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p><p class="ql-block">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p><p class="ql-block"> 一幅明睸春光,生命苏醒的勃勃生机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这口元代所挖古井,被称为“东坡文化圣水”,因苏东坡曾任过兵部尚书,为纪念他,此井命名“饮帅井",后改为”饮帅泉,至今仍水清满溢,明代儋州知府还在井旁建下一座“饮帅堂"。</p> <p class="ql-block"> 海南少数几地有一种狗仔花,王安石曾写“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讥笑他无知。苏东坡到儋州后见当地狗仔花,其花辧象五只小狗卧心,又知道当地有一种鸟叫明月鸟,方知自己错了,感受到知识的广阔与博大,学习是无止境的。</p> <p class="ql-block"> 绿树簇拥着《东坡笠屐图》铜像在蓝天下是那样的高大慈祥,手握书卷代替了木杖,更显睿智。虽只是三年的儋州生活,但东坡早已溶入这片地土,正如他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又曰“我夲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人生亦如此,心安了,就会跳出一切烦恼和得失。</p><p class="ql-block"> 千年后另一大师林语堂写了《苏东坡传》,二个大师千年对话与灵魂的碰撞,正如苏东坡所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沧海何尚断地脉”,而林语堂在序言里说道:“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創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坚持已见者,一个月夜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又说</span>道“苏东坡己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p><p class="ql-block"> 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