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登大孤山散记

海涛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五,跟随《行迹户外》驴友一行近50人登大孤山祈福,走的是穿越路线。因为家人同去,就脱离大队伍两个人单独行动,在景区里悠哉悠哉的转悠。</p> <p class="ql-block">  大孤山因为山峰孤独的立于黄海之滨,就近把控海中的獐岛、大鹿岛,港口及陆路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独特而远近闻名。依山而立的大孤山镇也不是小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城镇人口规模相当于好多镇的总和。曾经在城市的发展布局中,想依托孤山镇在大连和丹东之间,再建一个相应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穿过孤山脚下古色古香的古韵街,就来到了大孤山。因为春节假期还没结束,古韵街的商铺都没有开门,干净整洁的注视我们经过。但下面的环形广场很热闹,露天烧烤的,出售各种特色小吃的,环广场的商店和临街的饭店也基本都开门了,大概是冲着外地来的游客做生意吧。</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孤山是大孤山景区的一部分,来大孤山玩,獐岛、鹿岛可任选进岛度假,孤山镇本身也要呆上一天。大孤山的杏梅则是一绝,杏梅又大又好吃,是由一个姓聂的丹麦传教士引进丹麦黄杏与当地杏树嫁接而成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杏梅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彩云飘落,杏花飘香。</p> <p class="ql-block">  这些若与孤山的厚重历史相比,不足挂齿。</p><p class="ql-block"> 进入孤山,会陆续看到一个分布在山中的古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分下庙、上庙两部分。下庙有古戏楼、昊王殿、地藏寺、释迦殿、文昌宫、财神殿、关帝殿、天后宫等禅房组成,形成以地藏寺和天后宫为两条轴线的对称式布局,木架结构,青砖灰瓦,各抱地势。上庙有石佛塔、望海亭、药王殿、玉皇殿、三宫殿、一层楼、三霄娘娘殿、龙王殿、圣水等楼阁组成。这些建筑群从唐代开始建设,儒释道三教合一。奇妙的是,从高处看,这些古建筑群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繁体“寿”字。</p><p class="ql-block"> 好马配好鞍,这些千年古刹能看中大孤山,是因为大孤山自身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p><p class="ql-block"> 古人这样赞美孤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笋凌云插碧霄,巍巍佛寺倚山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河随岸由盘雄镇,峰转阗回怒晚潮。</span></p><p class="ql-block"> 大孤山海拔虽然只有300多米高,因为孤峰耸峙,在周围的平地中就显得伟岸超群。孤山山峄的上半部几乎都是土褐色的山岩,乱石嵯峨,更显桀骜不驯。古诗中的河是指大洋河,飘带似的绕着孤山镇流淌。每当大潮涌起,孤山都会淡定的看着他们慢慢的落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临高处,山脚下是大孤山镇,远处是壮阔的大海,无限风光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山的石板路舒缓的上扬,石板路两旁是一颗颗需双人合抱的高大的橡树,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好像是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他们有的巍然挺立,有的身体前倾、后仰,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在地上匍匐,但枝杆全部类似大蟒蛇一样扭结弯曲,他们是在诉说沧桑,还是在傲视风云?在说与不说中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所谓的大树精神吧。一座大山若是没有大树,就不能称其为伟岸。</p> <p class="ql-block">  但与上庙里的两棵千年银杏相比,这些纲举目张在山路两旁的大橡树,小巫见大巫了。</p><p class="ql-block"> 山路突然变陡了,平步青云变成气喘吁吁。走了几十分钟,身体的汗出来了,两颗银杏树巍然挺立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一棵在下部与阿倍仲麻吕处相靠,树龄800多年,树高20多米,需多人合抱。枝干雄健遒劲,像又长出一颗颗粗壮的大树,这要是在夏天,就是一只硕大无比的绿伞。</p><p class="ql-block"> 一颗在上部,树龄1300多年,更高,更粗,更大,虽然录像、照相都拍不出树的气势,可是人一到树跟前,就知道树的高大了。</p><p class="ql-block"> 肃然起敬。这两颗银杏树,分明知道中国历史的许多事,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多少人在做好事儿,多少人在做坏事,历史怎么转弯又怎么前进。触摸他们,就等于触摸历史。</p>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围绕他们一圈圈的转,祈福自己勤勤勉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两颗伟岸的银杏树,向前走,转弯,前行,再转弯,就远远的看到一个胡须飘飘的老者,骑着一个大金牛,目光悠然地注视着远方。</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孤山玄都宫老子骑牛东归像,坐落于大孤山玄都宫老子东归文化广场,塑像高19米,重369吨,通体喷金,塑像坐北朝南,老子坐于牛背之上,手握竹简,神态庄严,寓意道法自然,德化苍生。牛头向东,象征老子东归,扭转乾坤,道德回归,道法振兴。 </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出生地、出函谷关、归隐地都不在孤山,孤山要为什么立这样一座老子金牛像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相传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百四十八年),唐太宗亲率大军征东,攻打高句丽,行至今大孤山,便停军休整,入夜梦到老子驾青牛自西飘然而至,受玉石剑一柄,并赐予白虎一头,随后老子入大孤山,紫气氤氲不得其踪。唐太宗恍惚之间被战鼓惊醒,将士来报,被敌军趁雾气围困,遂下令迎战,雾气之中,唐太宗见一白物飞穿于敌军之间,所到之处敌死无数,顿时大惊,待大雾消散唐军大胜。唐太宗再寻白物,才发现此物并非白虎,而是唐军一名身披白袍的兵士,太宗大悦,召见此人封赏,得知此人名叫薛仁贵,其武功了得不失为一员虎将,太宗因受梦中点化,便封薛仁贵为主将东征。为感老子显圣之恩,便命人刻老子骑牛石像,奉于大孤山一天然石洞中,名玄都洞。这十几年来,又陆续建了玄都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后玄都洞名声大震,孤山也成了道教名山,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名流前来参拜。歌星姜育恒还出资百万为大孤山设立《道德经》石碑,并创作了《孤山寄情》和《尊道》等歌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为姜育恒在大孤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立碑的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000多字的道德经石碑,立于孤山进门处右边的一处开阔地,抬头便见山中的老子骑牛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美中不足的时候,因老子金牛像正在维修,暂不开放,没能进入广场参观。</p><p class="ql-block"> 这次登山,虽走马观花,但对孤山的认识与感情在加深。下一次不管什么时候再去孤山,我心里都有了一座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名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备注:本文图片、小视频一部分来自网上、朋友圈,如不妥,请敬告删除。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