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过年记忆之——碎了的桃酥

淡淡云烟

<p class="ql-block">图/文:淡淡云烟</p><p class="ql-block">位置:烟台市、福山区</p> <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亲友欢聚一堂,面对各种精美糕点,心却没有了从前的雀跃,我品尝着特意买的老式桃酥,却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味道了。拿着那块桃酥,我的情感一下子被拉回到了童年岁月,儿时关于桃酥的记忆如同电影里的画面一一展现。</p> <p class="ql-block">桃酥,是我们小时候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的稀罕之物。在烟台,那时候我们都叫它果子,管过年走亲访友叫出门。平时我们是看不到果子的,只有在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去代销点买一斤果子回来。刚买来的果子我们是捞不着吃的,要留作出门走亲戚用。</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早晨,母亲用一个自家手工精心编织的柳条篮子,里面装上大枣饽饽、莲子、面鱼等东西,最后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放上那包果子,仔细盖上一条新毛巾,这就是走亲戚的礼品了。果子相当于这一篮子礼品的灵魂所在,也是主人的面子,必须有,那个年代家家缺吃少穿,日子窘迫,亲朋好友不会真的收下果子,只是象征性地把大枣饽饽、莲子等物两家换一换,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从初二一直到正月的走亲戚结束,这包果子才算完成了使命,此时的果子从开始的礼品贵族已经变得狼狈落魄。果子早没有了刚开始的光彩甚至已经破碎,包果子的纸油渍麻花,就连绑果子的绳子也不知什么时候断了,这时候兄弟姐妹们才能分果子吃,通常我们顾不上它的品相,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那叫一个香啊,连纸上的渣渣都会舔的一点不剩。</p> <p class="ql-block">每逢正月,果子的香味总在身边萦绕,却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它无比风光地从这家到那家,我的目光追随着果子,喉腔徒劳地吞咽着,想象着果子香甜的滋味,年复一年。</p> <p class="ql-block">记得9岁那年,已经是大孩子的我长了心眼,那年初四,我们去姑姑家回来,在路上,我争着要拎出门的篮子,母亲很欣慰我的”懂事”,将篮子递给我,一再叮嘱我好好走路,别颠着果子。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盘算着只要果子碎了,我就可以吃了,甚至都感觉到果子辗转与唇齿之间的浓香。</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故意逞能地快走,母亲在后面喊我慢点我也不听,当遇上一块石头时我毫不犹豫地踩了上去,自然摔了个狗啃泥,篮子也甩出去老远,滚了几滚,我记不清跑过来的母亲喊了什么,也顾不上看看有没有摔破,一骨碌爬起来赶紧去拿篮子,果真如我所愿,果子散开了,碎了。我抓起果子,像是捧着胜利的果实,忘记了伪装,大声问母亲,果子碎了,不能出门了,这样是不是可以吃了。母亲看着摔碎的果子,明白了我的伎俩,一向好脾气的她突然一把拽过我,把果子从我手上夺过放在一边,就在路上对我劈头盖脸一顿打。一边打,一边哭着说:”叫你嘴馋,叫你嘴馋,这可怎么办,门还没出完呢。”声音里透着愤怒、无奈与疲惫,甚至惶恐。</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表情吓到了我,母亲的眼泪滴落到果子上,和着泪水的果子变得苦涩。从此,我懵懵懂懂地知道生活的艰辛,大人的不易,再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年出门的礼品中早已经没有了果子的身影。馋的滋味已经被遗忘,孩子们甚至都不喜欢吃果子。</p> <p class="ql-block">感叹今天美好生活的同时,那个年代的艰难,人们所表现出的简单淳朴的思想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时刻提醒着我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