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小议 (散文)

广名居士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立春。孙子从千里之外的湘省边陲县城新晃打来电话,问: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我沉思良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毛氏家族,自先祖由江西迁徙湘潭以肇,计二百余年,其间本本分分,平平安安,普普通通,确实与家风之禀承,家训之诫勉很有关系。概括地说吧,"敬老尊贤,自强不息,勤俭持家,惜福修德"是也。</p> <p class="ql-block">  孙子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是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的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题。我真应该感谢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让小学生就依傍在成人思维里沾点边。</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最实体的细胞单位。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其结构原理是一样的。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已很难维係了,可是家风家训却在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血液里流淌看,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师。那么,家风则是孩子蒙受熏染的直接观照。“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人亦莫不然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且看今日之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可以说,是与普天下家风衰败,家训不立断断乎有关系的。我们已把先祖传承下来的乐善好施之风,勤劳俭朴之风,埋头苦干云风,自立更生之风,仁者爱人之风等等优良美德丢弃得差不多了。而应运而生的讲排场,摆阔气,打官腔,欺弱小,说谎话,行忤逆,软腰骨,媚权贵,吐粗口,溅臭沫,昧良心等等的恶习淫风倒很有市埸。这些固然与世风相干。可知,世风者,不就是一缕一缕家风汇合而成的吗?难道去怪罪春风夏雨秋月冬霜不成?</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看到许许多多闪烁在风街雨巷或僻野穷乡的美丽星光。他们是默无声息艰苦奋斗的劳动者,是穷经皓首呕心沥血的学问家,是取财有道童叟无欺的生意人,是救死扶伤仁心圣术的白衣天使,还有为数不多两袖清风的父母官。这些人之所以立于潮流而不被煙灭,我想,他们也许与其家风家训融入骨血是联系着的。或许,家风化作了举手投足的行为风貌,家训镌刻于为人处世的信念规则。好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继而光大实属不易。常听人说,时代的一粒粉尘落在一个如蝼蚁般的家庭,就是一座大山。。那些几经磨难而家风不衰,更见其光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要浓抹重彩地赞颂,在家风建设的漫漫岁月里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代又一代的母亲们。是她们,从娘手里从婆婆手里接过又高举起的接力棒。家风家训更多体见在为人之母的声影里。难怪人们常说,"娶媳妇,看丈母";难怪易中天从朱自清《背影》里读到了一个细致入微的母亲形象。聪明的媳妇更会将家风不仅传承,而且会剔除其不合时宜的封建礼教,增添顺应时代的新鲜元素,把家风建设得美沦美涣。</p> <p class="ql-block">  现代家庭的各方面条件,比4O年前已经好多了。就家居而言,一般都收拾得美观整洁。甚者朱门豪宅,恍若宫殿。大多在厅堂之首悬挂名人墨宝,如“勤能补拙",“风华正茂",“马到成功",其实这不是家训,这是显摆,顶多算个配置。其实,家风家训,是蕴含在母亲的眉目上,倘佯在父亲的气息间,表观在孩子稚嫩里。当然,在爷爷的霜须上,在奶奶的花镜上,在外公的唏嘘中,在外婆的摇篮中都能寻见。而它集中在一曰三歺的方桌上。</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春的脚步轻盈地走来。我愿天下每一个家庭都沐浴着春风,幸福绵長。</p><p class="ql-block"> 壬寅新正初五夜写于铭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