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辞旧迎新纳福瑞,源头活水润心田。心迹一程程,足音一声声,心语一串串,我们携手文字共同记录自己的成长。我们坚信:心有灵犀的遇见,定会唯美时光,温柔岁月,丰盈生命;成长之树定会在眉间开花,在手心温恬,在心底生根发芽,拔节生长。</span></p> “粉”色飘香•妙“笔”生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字乃人之衣冠。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写字能让我们在忙碌中静下心来,聆听着粉笔与黑板的呢喃细语,任粉笔在手指与黑板间舞动,那沙沙的粉笔声俨然一首美妙的旋律,召唤着我们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文园陈聪丽《清平调》(其一)</p> <p class="ql-block">恩溢学校 田巧《饮酒》</p> <p class="ql-block">湾仔中学 陈蕴彦《无题》</p> <p class="ql-block">南屏中学 贺淼《次北固山下》</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纪曼纯《春日》</p> <p class="ql-block">中大附中 纪楠《乌衣巷》</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杨绪竹《元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拥有扎实的基本功,练好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我们还在路上……</span></p> 诗文之美•倾听之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诗是情感的凝结,诗歌朗诵承载着真、善、美和高妙的艺术精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诵经典诗文赐予我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span></p> <p class="ql-block">文园中学 陈聪丽《槐花》</p> <p class="ql-block">湾仔中学 陈蕴彦《紫藤萝瀑布》</p> <p class="ql-block">南屏中学 贺淼《诫子书》</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纪曼纯《钟表》</p> <p class="ql-block">中大附中 纪楠《桃花源记》</p> <p class="ql-block">斗门实验中学 刘影雪《世说新语》节选</p> <p class="ql-block">恩溢学校 田巧《桃花源记》</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杨绪竹《三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留下一片属于诗歌的慢世界。</span></p> 悦读分享•遇见美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歌德说:“看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位高尚的人交谈。”书籍可让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享受教育教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多翻翻书本吧,你翻动的是一片精神的海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读孙绍振《名作细读》后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五中学 陈文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笔者以孙老师的“还原”法来尝试解读《秋天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一,还原文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秋天的怀念》,它是一篇散文,而且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叙事性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且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氛的散文,也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因素,但又不同于小说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换言之,本文是通过写人(“我”和母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还原题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一般情况下,应该着笔写写“秋天”,但是行文里提到“秋天”的很少,“北归的雁阵”,“北海的菊花开了”,“秋风中正开得浪漫”。相反,写了很多“我”的情况,“我”暴怒无常,“我”不愿去看花,“母亲”悄悄地看我,照顾“我”的感受等等。如此看来,这篇文章是不符合我们平常说的写文章要“重点突出”的,甚至是不是有点“偏题”?不然。我们忽略了内在的“秋天”,只看到了表面的“秋天”。“秋天”本身就有“寄托愁思”的涵义。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李白——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样看来,“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它其实就不是表面的时间季节的意思了,而是背后的“哀思”、“离别愁绪”的象征意义,这种“怀念”的“绪”、“情”和“离别”,都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深刻流露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其实都在写“秋天”,写“秋天的离愁别绪”,写“秋天的怀念”,文章从一开始至结尾,都蕴含着这种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盗火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读后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夏湾中学 纪曼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取消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考题中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近年来中高考陆续取消了考纲,考题越发灵活,呈现打破套路化的趋势,这其实是在向公众传达一条重要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考题越发灵活,光靠死记硬背和拼命刷题,以后是没有出路的。这就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借用莫妮·R·马丁内斯和丹尼斯·麦格拉思《深度学习》一书中的术语来说就是:不会深度学习的学生将被淘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其实这个概念是从人工智能领域借过来的。总的来说,就是学会如何学习。更具体地说,深度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掌握课业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记忆解决复杂问题,合作和有效沟通,成为拥有学术心态的自主学习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钱学森之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想破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道艰深命题,我想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首先得明确的一个问题其实应该是:“我们的国家和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过去的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考试很厉害的学霸,其中却鲜有能在学科专业领域取得傲人建树的大学者;为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从业者,其中却鲜有真正具备批评和创新能力、有效沟通与独立工作能力,能真正解决行业需要的佼佼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可见,我们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时代需求脱轨。未来需要的不是会做题的人,而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如哈佛大学出身的托尼·瓦格纳所说:今天的世界关心的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而且你能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些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日教师之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除中高考取消考纲外,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界大动作频出:部编版教材全国推行,考试命题改革进一步深化,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下一学段学校招生参考标准,一再强调突出德育实效……这一系列的改革不仅牵动着广大考生及学生家长的心,同时也倒逼着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教师在学生的受教育生涯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命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度学习》一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不仅仅在于它所提倡的“深度学习”理念,更在于它让我重新思考并定义了“老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今天的学生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死记硬背,而是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景的自主学习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比如文中提到的赋权,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力求真实,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意义;延伸,将学习拓展到学校以外;激励,让每个学生点燃自己的引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想取得这些成果,首先需要做出调整改变的其实是教师角色。如果说过去的教师是一种“交付系统”角色,那么“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教师则需要转变成为一种更有活力的媒介,即指导、激励、促进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技能,反过来帮助他们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的时代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能力,不然将被时代淘汰,而今时今日之教师如果不首先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我更认同凤凰卫视2013年出品的中国教育改革纪录片《盗火者》中所引用的杭州独立语文教师郭初阳的观点:“教师不是一个卖矿泉水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纵火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古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把火种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到了人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吾生也有涯,而教育无涯。希望终于一日我能在学生的读书生涯中扮演一回 “盗火者”的角色,使其“灰蒙蒙进去,透着光亮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以书为垫脚石,可以攀得更高。</span></p> 精心设计•点亮课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学生学习中把握真谛的显微镜。它如一道道彩虹挂在眼帘,烙入心田,敲打着孩子们的求知欲,引领着孩子们攀登一个又一个知识的高峰。</span></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杨绪竹《红星照耀中国》</p> <p class="ql-block">斗门实验中学 刘影雪《邓稼先》</p> <p class="ql-block">中大附中 纪楠《记承天寺夜游》</p> <p class="ql-block">文园中学 陈聪丽《紫藤萝瀑布》</p> <p class="ql-block">南屏中学 贺淼《济南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 纪曼纯《走一步,再走一步》</p> <p class="ql-block">恩溢学校 田巧《白杨礼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文字的魅力在于记录与传递,绘画的魅力在于想象与表达,板书的魅力在于生成与陶冶。</span></p> 共沐书香•共思共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经验+反思=成长”。在匆忙的前进路上,不妨适时地停下脚步,回首往昔,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调整自己的定位。勤于反思,就像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给我们勇气和信心不断去超越再超越。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蜕变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因为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除了教师的分析讲解,举止表情以外,板书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一项很重要的专业基本功。2022年1月寒假,在这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在尽职尽责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之余,居家之时也一直坚持着粉笔字的练习。持之以恒的练习,让我对粉笔字的书写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尽管现在的粉笔字依旧上不了台面,好在进一寸也有一寸之欢喜!</p><p class="ql-block">(夏湾中学纪曼纯)</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绍振老师的书——《文本解读》。我在书里,接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还原。所谓“还原”,其实就是回归文本,回归人物的本身,从“本”去理解人物,理解文章主旨内涵,理解作者,脱离“本”去臆想,更多的徒劳无功。我尝试着用孙老师说的“还原法”去理解初中文本——《秋天的怀念》,我尝试着这样一种新的构思去设计教学,我尝试着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文本解读的内涵,体现出来。果然,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必要的。你只有深刻理解了文本,你才能教会学生,怎么去阅读文章,怎么去读懂文章的人和事。教学,就是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在时代中变革,在抓根本的基础上突破陈规,展现个性。这样的老师,我想,应该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社会需要的老师,我要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加油!</p><p class="ql-block">(第五中学陈文意)</p> <p class="ql-block"> 正值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我在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是否因为走向功利化,丧失了一些语文原有的味道,想到自己在b站上关注的一个up主“记忆图书馆馆长”,他的每一个视频都是一个可讨论、可争辩的有趣的话题,比如“作家们的“睿智””、“作家们如何看待回忆”、“作家们的神仙比喻”等等,都可视为素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展示“同学们的“神仙文采””这样的活动,配上音乐和图片,编辑成视频,这也很好的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平常大家的写作训练基本上是以段落或整篇文章为主,其实对于学业繁重的学生来说,我们先尝试让他们每日一句这个任务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不比限制内容,只要他们喜欢,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下一个金句或许就是这么产生的呢。 </p><p class="ql-block">(中大附中纪楠)</p> <p class="ql-block"> 本月很可惜没有组织线下的研修活动,但学习的脚步仍旧没有停止。在处理期末事宜的同时,本月阅读了新书《汪曾祺散文集》以及温习了曾经看过的一本历史书籍《万历十五年》,收获颇多,汪曾祺是个对风土人情尤其是美食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的作家,他笔下的美食及各地不同的做法,描写得细致入微活色生香。这是学生现在写作所应该学习的: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将所见所感,倾注于笔尖。朗读作品我选择了汪曾祺的《槐花》,这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令人读之平静又感动。本月的板书设计和黑板字练习,较之前有较大进步,这是值得欣慰的。 </p><p class="ql-block">(文园中学陈聪丽)</p> <p class="ql-block"> 虽然本月份没有跟小组成员聚集一起学习,但是我仍然坚持在假期期间认真阅读书籍,在书海中徜徉,书中自有黄金屋,雷实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开发有着独特的想法,他的分享开拓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视野和思路。</p><p class="ql-block">(湾仔中学陈蕴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半个月,利用业余时间,我整理了《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教学设计,再次重温了这部经典,回忆了自己当时与学生一起徜徉海底世界的快乐,也发现了当时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如对一个学生的点评措辞不恰当,辩论环节组织得不是很流畅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后半个月,由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学校征集志愿者,我也参加了,在南屏广生小学门口驻守。这是我第一次感觉离病毒如此之近。我身边的人几乎都是志愿者,各行各业的,这种团结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我。我想,虽然住在封控区里的人不能与外界接触,但他们能看到所有的珠海人都在与他们并肩作战。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人和”已经到了如此程度,还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呢?珠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p><p class="ql-block"> (夏湾中学杨绪竹)</p> <p class="ql-block"> 本月学习以提交每月学习项目的“四个一”形式进行,由于疫情和假期原因无法开展线下交流。但这未曾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教师这一角色,常常需要站在讲台上进行大量的输出。一学期的知识输出下来,难免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越教、越学,便越感到知识的不足、精神上的饥饿、专业上的可提升处。因此假期是非常好的补充精神食粮、大量输入的阶段。我非常珍惜这一点,身为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输入与输出之间循环促进,以输出带动输入,才能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四个一”的学习要求,推动着我练字、诵读、阅读、写作、思考。成长之路不因疫情而停歇,青年教师仍需继续踏实前行。</p><p class="ql-block">(斗门实验中学刘影雪)</p> 结 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2022年1月珠海市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成长营第五组1月组员学习成果展示完美收官。携手耕耘,追梦同行,砥砺奋进再出发!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以初心谱写教育芳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春天,我们种下一棵棵小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夏天,我们唱着一首首欢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秋天,我们闻到一阵阵花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冬天,我们看到一朵朵彩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