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俗称的“破五”,大年初五迎财神,年年富足事事顺。“破五”是个辟邪除灾、迎福纳祥的日子。财神日,接五路财神,迎八方来财。祝愿大家招财进财,年年添财,五福临门,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喜欢“福”字,在过去是指“信福”、“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至心灵,富惠双修。春节来临,家家贴福字,祈盼福气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传说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之时突染重病,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大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续寿。其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连体字,以表达自己对祖母的一片挚爱之情。孝庄皇后自得到这“福”字之后百病全消。为了永久保存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亲命能工巧匠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藏于紫禁城。</p><p class="ql-block">可是,皇家至宝“康熙御福”却在乾隆年间神秘失踪。1962年重修北京恭王府时,考古人员意外的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自此命名为“天下第一福”。</p><p class="ql-block">为何称其为“天下第一福”?</p><p class="ql-block">1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型瘦长,成为“长瘦福”,即长寿之福。</p><p class="ql-block">2此福为唯一将福寿写于同一字内的福字,可谓是福中有寿,福寿双全的福。</p><p class="ql-block">3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幅之意,达到五福合一的福。</p><p class="ql-block">4其中田字未封口,誉为鸿福无边,无边之福。被孝庄皇太后称为福之本原。</p><p class="ql-block">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p> <p class="ql-block">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体现出百姓向往好运的心念.</p> <p class="ql-block">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但贴的时候,究竟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却让很多人犯难。民俗专家表示,年味就像这个"福"字,不用讲求形式,怎么贴都可以,只要你感受到了快乐,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少人以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事实上这是个将错就错的"口彩"。在传统民俗中,只有3种情况才能倒着贴"福":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倒着贴;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在屋内的柜子上也要倒贴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第三种情况仅仅是为了讨"口彩"。</p><p class="ql-block">"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p><p class="ql-block">如果把福字倒贴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贴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p> <p class="ql-block">“福”乃“福、禄、寿 、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p><p class="ql-block">“福”又分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福”,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钻石主题!</p> <p class="ql-block">五级革命伤残军人、国家一级书法家、北京榜书协会副主席、洛阳榜书协会筹备人、中国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一一一李发立老师,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擅长行楷、碑文和巨幅招牌、榜书。</p><p class="ql-block">适逢新春佳节初五日,李老师挥毫泼墨,书写八尺(高2.1米,宽1.5米)“五福”(李老师书写的“五福”被多家省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祈愿各位朋友:家事富足事事顺!五福临门样样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