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摆渡者在我想象中,是手执竹杆,披戴簑衣斗笠,撑舟掌舵,将乘者渡于彼岸的艄翁。往昔,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山里水乡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古诗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天雪,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綦江县三江镇依山傍水,袅袅炊烟,如此诗情画意的景象好象似曾相见在哪梦里水乡。</p> <p class="ql-block"> 72年3月,我们这一批(大约七百多)知青从农村陸续调到重钢四厂,坐火車在三江站下車(见图),穿过人行隧道就是渡口,一只不大的木船,人挤得满实满载,一个中年船老板,撑竹杆把一船人渡过綦江河,就是我们不想来而又不得不来的重钢四厂,車站摆渡就是我到三江的第一印象,我从小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天生就喜欢游泳,到这山沟沟来工作,竟有如此安逸的游泳地方,还是感到失落中也有点慰籍。图为刘定强保存的一张七三年进厂时,在三江站渡口船上的照片。那时候,三江到重庆汽车很不方便,要到县城才能坐汽车。坐火车就要方便些,一天有一班慢车,一班快车,就是要过这个渡口的摆渡,所以我们对坐过河船只能是必然选择,回忆哪些年,每次回重庆,去坐过河船,总有一些让人难以忘记的故事,几十年了,三江站渡口叠加起来的陳年往事,回忆起来,却有挥之不去的不了情。</p> <p class="ql-block"> 四厂地处三江綦江河畔,每年夏季,厂里职工、家属最喜欢在河里游泳,在沙滩戏耍,在石滩上野炊。綦江河发源于贵州乌蒙山北大娄山水系,只要不是大洪水,水都特别清澈,流水不急,绿水清波,綦江河三江段沿岸都有延伸在河中的青石滩,最适宜在河里游泳。車站渡口江畔,这条绿水映青山的小河,蓝天白雲,岸柳成荫,炊烟袅袅,白鹭掠影,好一幅山村粉黛的水彩画,也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天然游泳池。夏天,工余我常邀约一伙人在渡口游泳休闲,自然而然和摆渡者(船老板)混得溜熟。</p> <p class="ql-block"> 摆渡者是三江木船社临时工,姓陳。腊铜色的脸上戴着眼镜,据说他是初中辍学,说起话来也有些文皱皱的,也有理有据。看得出来是读过书的人,有一米七的身高,穿一件退了色的劳保服,我们不喊他船老板,直称“眼镜”。他不用渔网打鱼,却喜欢用一条竹杆钓鱼。我们在河里洗澡有点闹他的“烟”,他也没制止,大河没kong盖盖,界线没人限定,任由我们“甩摆”。我们河里游泳,有时还搭他摆渡的船到河心跳水,一来二去,混熟了,没乘客时,坐在船棚边边的板櫈上躲太阳,相互发烟,摆的龙门陣就多了:他老婆就是乘船不小心掉在河里的乘客,是他救上来的,先是扯皮,后调解,几绕几不绕就绕成婆娘了,如今儿子都读小学了;他还摆了他老汉也是划过河船的“老大”;有时还跟我们争执三国演义的刘备和曹操孰是孰非的问题。他的船上有一个用铁皮围了个不大的柴火灶,在船尾的竹编棚席下铺了张棕垫当床,这就是他在船上的生活起居地方了。有一天,他在河里钓到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鲶鱼,喊我们在船上吃,我们在厂食堂打了饭,又凭酒票买了两斤散装白酒。他把那条鱼剖了,砍成坨坨,豆辩煎油,放些姜蒜,把鱼肉放下锅,翻炒几锅铲,顺手在船边搯一瓢河水,烹十几分钟,鱼的香气就扑鼻而来,味道真是鲜美细嫩,好吃惨了。说实话,那些年,吃河水豆辩鱼比起现在的盛宴佳肴弄的鱼不知好吃多少倍。我们五,六个人整得杯盘狼藉,酒足飯飽后,趁酒性就在船上狂歌乱舞,有站在船边撑竹杆唱川江号子的,记不到歌词就跟着打啰啰,似乎还飘飘然,严然象一醉酒的船夫;有的还在船头上踉踉跄跄,手舞足蹈跳起“巴扎黑”;最特别是有点醉意醺然的眼镜,还把电简当麦克风,慢悠悠地唱起:“河边妹儿你莫羞,哥哥唱歌乐悠悠,妹儿妹儿你莫跑,免得哥哥把你找………”他把一首綦河民歌,唱得如此情意绵绵。那时我们刚进厂,一个二个都是没结婚的小伙,听得如痴如醉,也跟到起学唱,“妹儿妹儿在哪里,哥哥心头嘿想你”。想不到眼镜的喉咙还能唱岀如此情深意长的船家情歌。那个时候唱情歌,抓到派出所关几天,游街示众是沒得商量的,(还好没人举报我们)不晓得哪天我们有好狂。我们一伙人疯颤颤的在船上闹到晚上凉风悠悠才偃旗息鼓,那真的是快哉乐哉。此后,我们这伙人也仿水浒的快活林,把車站渡口改称快活渡了。</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我搞铁路运输工作,经常乘渡去三江站联系货运事宜。我跟“眼镜”是老熟人,我一人,他也乐于摆渡。我说为我一人摆一渡划不来,他直爽地说,没啥,反正现在也不在点上(火車到站点),不影响别人。我想起前几个月前,他不为“大领导”专撑一渡船,得罪领导扣了钱,下了岗。今天为我却专撑一渡,就说,算了吧。他说,没关系,你过河是到車站是联系货运,反正现在也没人,不让你久等影响工作。他边撑船边给我说:“我恨那些仗着有点权势的人,专横跋扈,好象我们这些摆渡的人低人一等,我就不信这根弦”。</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他十分兴奋给我说,他已转正为木船社的正式工人,一个月有二,三十块钱的收入。两代人的义渡船工,终于可以享受有价服务了。比起他老汉,安逸多了。他父亲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都是靠乘客随便给点白菜萝卜之类的东西或者给点小钱,养一家人。父亲老了后,他子承父业,在木船社当船工。他还说他转正式工后,退休时,他儿子也可以顶替了。我还是为他高兴,但心里总感觉他的幸福有点“别扭”,尚若他儿子也顶替当了船工,一家三代人的摆渡者是否值得这么“兴奋”?我心里的话还没说出来,他见我不是跟他一样那么兴奋,收起笑容,说:“当然啰,我不比你们,对我来讲,有一份固定的工资,也心滿意足了,外搭我也喜欢这份工作,而且我在这里找到婆娘,过起“妹妹坐船头”的生活,每天划船,把人送到河对门,别人高兴,我也高兴,跟我老汉一样”。他还告诉我说:“我老汉活着的时候,曾给他说过,我们给别人推过河船,那些人上了岸,说声谢谢,我心头舒服。”。老于的话好象让我醒悟了好多。当时我就想一个普普通道的摆渡者心灵想的还是为别人的多。写到这里想起同学群里也有一个网名叫“高惠摆渡者”的同学,退休前是老师,曾写过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条小河,每个人都要从这里过河。每天,每月,每年,我把过河的人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一个又一个。他们上了岸,就离我开了我,去把新的道路探索。昨天,今天,明天,我,还是我,在这小小的渡口,永远愉快地,操桨掌舵”。</p><p class="ql-block"> 读起来颇有感触。是的,当今社会有不少象眼镜这样的摆渡者,就象天天在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社区默默无闻的保安,开出租車的司机等等,这些平平凡凡的人,都犹如“摆渡者”一样,为了养家糊口,他们都在为这个社会辛勤劳作,我们不应对他们有任何的睥睨和傲慢,更不要对他们以歧视。因为没有他们的“摆渡”,我们不会到达彼岸和这个社会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于是,摆渡者让我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陈眼镜让我感动的不止是他有一颗纯朴的心,还有一种刚正不阿、不服权势的性格和一颗善良的心。还是回到我前面讲眼镜得罪“大领导”的事情,他给我讲起那件发生渡口翻船事故的原由:那天,“大领导”一上船就叫他专撑一渡,眼镜说:“火車到站还有半个多小时,撑过河只要几分钟,不会耽误”,“大领导”说:“我喊你撑你就撑,啰嗦啥子!”,眼镜说:“我们撑船也有时间规定,还等几分钟就一船就把坐火车的一起送过河,如果我先把你送过去,又回来接客人,要影响别人坐火車的时间,等几分钟不行吗?”。“大领导”说:“随便你,你不给面子就行了”,眼镜说:“不是不给面子,为你一个人,影响别人也不好讪,再说我也是按规定时间开船”,说完,索性也不搭理了。“大领导”没法,下船时,恶狠狠的放了一句话:“你等到瞧”!没隔两天,眼镜的领导找他发话,要扣眼镜5元工资,还要向“大领导”道歉,眼镜说扣钱是你们说了算,我没法,道歉我死都不会。木船社就把眼镜调离上岸,去做杂活,换了个新手撑船。那知新手没搞搞了几天,綦河涨大水,新船工不熟习水性,船没控制好,被冲到面粉厂堤坝弄翻了船,死了十几个人,是綦江特大事故,县交通部门撤了木船社领导的职,又喊眼镜上船, 眼镜给我说:“想起来不该给社里领导抬杠,扣钱道歉算啥子嘛,死了这么多人,那个人不心痛,坐船的人都是爹妈老汉的,死了给别个家庭带来的是灾难呀”!眼镜心底的善良让我沉思,这到底是谁的错?眼镜的怜悯之心都在责备自己,那个仗势的“大领导”就没有一点负罪感吗?!</p><p class="ql-block"> 我对摆渡者又多了一份由衷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横舟临畔的船己冷落好多,随着时光的流逝,三江三大企业(重钢四厂,重庆冶炼厂,重庆钢絲绳厂)曾经的辉煌,已烟消云散,破产倒闭的三家国营企业工人及家属加起来有十多万人,工厂垮杆了,有如“树倒猢狲散”,职工、家属都流落各地,人口骤减。三江站也停止办理客货运输,车站渡口再也没有往日的繁忙景象。现在乘渡的人寥寥无几,船可落雀。曾经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已消失在远方,当年“快活渡”的摆渡者陳眼镜也不知去向了。</p><p class="ql-block"> 毕竟在三江生活五十多年,车站渡口仍然有我难以忘怀的记忆,心底不时总有一股犹如桑梓般的乡恋,每当想起风雨飘零站在船头上的摆渡者那簑笠翁的身影和抹不去的乡愁,好象还在追逐那遥远的梦里水乡。</p><p class="ql-block"> 本海 2022年2月5日</p> <p class="ql-block"> 【编后感言】 《摆渡者》发上群后,有人问我,四厂有好多要写的人和事,怎么偏偏写一个划过河船的人。其实,我们所处的社会有好多平平凡凡的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平常的举措都闪亮一个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正义,我往往都感动于他们的一言一行。摆渡者就是其一,他折射的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和他们的职业。摆渡者涵盖了很多这样职业的人,佛教讲“超度”的和尚,基督教讲“救赎”的牧师,这些都是摆渡者的精神。因他们的摆渡才让我们渡到各需的彼岸,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文明与和谐。古人云:“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这其中的哲理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摆渡者,釋然于普渡,普渡于众生,众生芸芸而普渡。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我与春风为过客”吧。</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6日,我们一伙72年知青,为进厂五十週年纪念,从重庆返四厂浏览故地,特意到三江車站渡口,渡船已换成机动船,原来泥泞的渡口步道修造了石梯,且安装了不锈钢栏杆。一打听眼镜,说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我一听,心里一下怅然,眼镜的形象又突现眼前,清清河水还在流淌,好象也在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海 2022年4月27日</p>